来源:央视。
清华贫困生的“树洞”屏,
它描述了他的日常大学生活:
花70元买一张安徽到北京的学生票,
精细化配送每日标准餐在10元左右,
四个月的救急款总共100多元。
拿两个空瓶子装免费水,
从没喝过1.5元起的酒,
……
朴实无华,
触动了整个网络,
这大概就是清华的校训所说的。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为什么网友“流着泪看完”?
先看课文中的细节,
在哪个食堂吃饭,价格,准确到毛,
哪趟列车的车次,各种座位的票价,像极了几样珍宝,
每个人都吃西瓜,吞自己的口水.
琐碎的叙述,
展示了很多真实的细节,
他卖得不差,没有抱怨,
而是用真实的话讲述大学生活。
在所有人都厌倦了各种编造的笑话、情节和套路之后,
这样真情独白可说是一股清流,
真实故事、真情流露,直抵人心。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
人们宁愿关心。
一个蹩脚的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
我不想知道一个普通人粗糙的内心世界。
这次,
一个普通人粗糙的内心世界被广泛关注。
看看文中透露的力量。
他面对困难,
与其放弃自己,
而是自强不息,奋发向上;
没有不满和怨恨,只有感恩。
他让每一分钱的价值最大化,
精心策划,严格执行。
更有价值,
他有能力,
并反馈,
尽你所能帮助别人。
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的网友说:
写这篇文章的弟弟还是不富裕,
但是我的心和那些穷学生绑在一起。
这样一个用自己的努力去诠释“自强、善良、道德”的人,
它值得掌声和赞扬。
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平静,
文章以强大的力量,
对冲着世人时常感受到的焦虑、落差和困惑。
苦难在许多人心中产生了共鸣,
在他讲述的经历中,许多人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引发了一波记忆杀戮。
在这些记忆中,
网友分享自己的大学经历和心路历程,
对当时的困难感到抱歉,
相似的经历将我们联系在一起,
贫困与富裕,
物质与精神,
寒门与名校,
乡村与城市,
现实与远方,
奋斗与梦想……
激起更多的共鸣,产生更多的互动,
让更多人思考苦难的价值。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起点,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
但你能做的是,
把握你的人生轨迹,
给自己最大的可能,
照亮别人前进的道路。
苦难不是上帝给贫困学生的“礼物”,
他一再提到上帝的恩惠,
感谢上帝没有给他这样的帮助,
但是为了感谢其他人一路上的帮助,
学校资源,老师的帮助,
企业资助,基金资助,同学关怀,
和家庭健康,
这些支撑了他脆弱的金融体系,
让他把牌打得越来越好。
的确,
贫困生们在社会中向上跃升,
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但他们笃信“知识改变命运”,
物质匮乏但精神可自由丰盈,
生活困顿不改对世界的热爱,
追逐光,
变成光,
散发光,
这是清华“树洞”传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