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高考作文,你有没有这样的苦恼:
我不能说得哪里不好,也不能说得哪里特别好。听老师讲,用平行结构,挺满意的。分数常年保持在45左右,试图获得更高的分数,但往往做不到。
例如,下面的短文题:
如果是,你会写什么?
常规写法是围绕“勤俭节约”写三个平行段,最后一套名言总结和升华。一次操作猛如虎,得分不到45。
事实上,如果只写三张平行的段清单来说明“勤奋”和“节俭”的重要性,你不仅会得到高分,还会因为没有完成作文中布置的“任务”而扣分。为什么呢?
因为这篇作文要求里有这么一条:针对小亮对“勤”“俭”的认识。什么意思?你要设置“驳论”回应小亮的观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但问题是,在教科书中,认真提到“反驳”的是鲁迅的文章。对于部分教师来说,要么是基于阅读的“反驳”在写作中没有落实,学生的能力停留在“知而不用”的层面,要么是不太重视,所以学生对“反驳”的理解非常模糊。
今天,边肖先生将告诉你关于“反驳”。教你如何用“反驳”来升级讨论。
# 1.什么是“反驳”,“反驳”有多少种形式?
驳论是通过驳斥对方的观点,证明它是错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
除了课本上的文章,我们最常“反驳”的场合就是辩论。
03010第五季有一个脑洞问题:异域星球的新技术可以让人类大脑分享一秒钟的知识。你支持吗?傅首尔对反方的第二次争论,提出了一个观点:这种技术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当时正方三辩陈铭对此观点作出了正面回应:即使知识框架一样,但价值选择可以不同,同时还举了“顶级的肺科专家有抽烟也有不抽烟的”这个例子去驳斥
,完成了一篇很好的《反驳》,摘录如下,大家可以从中学习:
论证有三个要素:论证、论证和论证。相应地,有三种“反驳”方式:
1.驳论点
抓住错误的观点,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针锋相对地进行批驳,这是最常用的驳论方式。
2.驳论据
揭露对方论点的错误,以推翻对方的观点。
3.驳论证
在论证过程中暴露对方的逻辑错误,如对方论据之间的矛盾、论据与论据之间的矛盾等。
# 2.什么样的论述题适合写“反驳”?
从理论上讲,“反驳”是一种论证方式,是从理论角度,“驳论”是一种论证方式,是强化观点,增强说服力的手段加强见解和说服力的一种手段。只要一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讨论”,那么“反驳”就可以成立。
当然,从操作角度来看,有一些论述题更适合写“反驳”。比如开头以“勤”与“俭”为主题的散文,要求梁肖对“勤”与“俭”的理解,故宜设“驳”来回应梁肖的观点。具体怎么回应,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也可以看看名师的范文:
2021衡水联考(广东卷)作文分析范文:勤与德言
如果作文的任务形式是“辩论稿”,那么作文可能就是写反驳。例如,下面的短文题:
这篇短文要求考生写一篇辩论赛,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反驳对方的观点。如果你不设置“反驳”,那么你就没有完成你的写作任务。
a7abf1d' />敲黑板!什么样的作文题适合写“驳论”?除了看作文题有没有要求,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作文话题是否具有“争议性”,或者是否像一道“辩题”? 比如:节约粮食,“道德引领”重要,还是“规则约束”重要,这个题目本身有很强的指向性和争议性。适合写“驳论”
2. 看作文材料中是否出现“某某说”、“网友热议”等类似的说法。 比如2019全国1卷作文,虽然作文形式是一篇面向全校的演讲稿,但材料出现了――
>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这些观点其实都可以设置“驳论”进行回应。
# 三、如何在考场快速构思驳论段落?
想要在考场快速构思驳论段,首先要想清楚这篇作文是否适合写“驳论”。考虑清楚后,就思考“驳论段落”的位置,一般来说,“驳论”的设置有以下两种常见思路:
(1)开头驳论式。 联系材料,引出话题后,摆出争议,通过驳斥对方观点的方式引出自己的核心观点,从而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比如下面一道作文题:
我们可以设置如下“驳论式开头”:
【参考段落】
鸡蛋会不会沉入盐水中?显微镜下的世界什么样?氢气爆炸有多可怕?每当回忆学生时代,这些精彩的探究活动让我们记忆犹新。(我方观点)它,真的只是流于形式吗?(要反驳的观点)
诚然,在高考大背景下,探究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 得
频率低,内容也相对简单。(对方的合理之处)但正如天空不必满是星辰,只要耀眼,便可难忘。(驳论点)这些奇妙的探究互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再次
强调我 方观点)
(2)“2+1”用驳论升华式。 听着有点抽象,小编老师怎么搞数学公式了?且听我道来。
“2+1”就是围绕中心观点, 先设置俩平行段落(正面立论,不反驳),再设置一个“驳论” 段 作为升华。
这是一种“并列+递进”相结合的高分写法。比如下面一道作文题:
这道作文题,假设我们选择“读书贵深”。我们可以设置两个平行段落正面讨论“读书深”的意义和价值,接着设置“驳论”说说“读书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参考段落】
有人说,读书贵博,我们应该广泛涉猎。诚然,读书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越是多读书,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匮乏。
但如果读书时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为了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这跟“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打卡式旅游有什么区别?我们常说好书不怕百遍读,“蜻蜓点水”式的阅读,不仅是对经典的亵渎,同时也消解了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事实上,越是经典之作,越需要几十年如一日专注和恒心,而且不同年龄去翻阅,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古人把读书称为“攻书”,认为只有“攻书”到底才能融会贯通,为自己“赋能”,道理正在于此。
无论选择哪一种“驳论”形式,我们都可以参考以下格式:
面对XX事情(现象)有的人说(要反驳的观点)但是,真的如此吗?在我看来(自己的观点)。
诚然,(对方的合理之处),但是(驳论点,或者论据,或者论证),因此,(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 四、课后思考
分享的最后,给大家留一道作文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何设置“驳论”。
【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
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