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切肉刀,一颗老枣,一个工作台,是枣雕第五代传承人丁的标配。在别人眼里视为柴火的枣树枝干,经过他的巧手,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各种机头和人物、雕像栩栩如生,成为精美的工艺品。走进滨州市沾化区郭勇枣木文化馆,面积不足200平方米,里面摆放着琳琅满目的沾化冬枣长寿木雕制品,大到家具、花架、人物雕塑、枣如意摆件,小到长寿枣、如意茶则、枣一夜成名手办等工艺礼品。“沾化冬枣长寿木雕硬度大,手感好,色泽美观,但取材困难。一棵百年枣树能拿出多少材料,少之又少,连个马扎都做不了。物以稀为贵。”丁勇说。在他眼里,难看的枣枝和扔掉的枣疙瘩都是宝贝。2018年,他在当地一个红枣收购场偶然发现了一颗奇形怪状的老冬枣,突然灵机一动。经过去皮、蒸制、雕刻、打磨,一件具有原生态美感的沾化冬枣长寿木雕工艺精品就此诞生。丁勇与枣木的不解之缘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他的家庭的影响。小时候父母经常给他讲很多古今冬枣树的传说和故事。此外,我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家具和雕刻工艺,让他对冬枣长寿木雕有了比别人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湛东枣寿木雕产业是乡村振兴中极具潜力的待开发产业项目。沾化冬枣的原产地下洼镇,拥有得天独厚的枣木资源,可用于开发、生产、销售沾化冬枣长寿木雕文化产品,形成独特的产业链,加快沾化冬枣二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丁勇凭着百折不挠的韧劲,把枣木雕刻当成自己的“最爱”。1994年底离开部队后,20多年来,我潜心研究红枣雕刻加工技艺,一直从事沾化红枣工艺制作。用心者有回报。2014年注册沾化水润天成民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5年成功注册“泰山外婆家”、“水润天成”商标,成立“泰山外婆家”手工艺作坊,有10多名学徒;2018年,滨州木雕核雕协会成立,他担任协会会长。他的枣木雕曾先后参加省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沾化冬枣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尤其是在第八届全省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沾化冬枣长寿木雕产品成为文化旅游产品的“新宠”,分管区长现场推荐产品,起到了“区长推荐”的效果。一上午就卖出了50多匹枣木马,成为省文博会的一大亮点。国庆期间售出500多辆马扎,市场供不应求。如今,沾化区正在大力推行。
“双增双提”项目将开启冬枣产业“二次创业”新征程,推动冬枣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沾化冬枣打造成金字招牌。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实现文化与产业同步发展?丁勇敏锐地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创造性地推出了“沾化冬枣三宝”文旅系列产品,让沾化冬枣长寿木发挥了最大的文化价值。在雕塑的制作过程中,他表现出其优美的色彩和肌理,并赋予其文化内涵,使其在艺术上得到升华,形成了“造型古朴,工艺严谨扎实”的审美特征。木马、枣木擀面杖、枣木镇纸等枣木雕刻产品,已经成为莱下洼镇乃至沾化区不可或缺的地域文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