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同意,家就败了。
和谐最重要,道理很好理解,但是很多家庭做不到。
有人说,一个家庭80%的矛盾都是因为缺钱。
但是,钱是身外之物。只要你努力争取,钱就会回到你身边。一家人齐心协力致富奔小康是常有的事。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家庭失败的关键是“亲戚反目”,变成一团乱麻。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穷人家,就能逆袭。
01
越位:亲人之间,横加干涉的事情太多。
王阿姨,女儿欢欢二十五岁,和我住一个小区。
逢年过节,王大妈会催:“欢欢,你找到男朋友了吗?如果你找到了,带它来吃饭。”
平时王大妈对大家说,有没有合适的男生?
欢欢被她妈逼着去相亲,不知道多少次了。桓桓很反感,但她妈妈太高兴了,只能妥协。
上个月底,欢欢和她的相亲对象约定在一家咖啡厅见面。到了现场才知道对象是我老板,尴尬的要命。
其实欢欢在上大学的时候,和一个外省的人有过一段恋情。王大妈死活不肯,逼着欢欢分手。
上个月,欢欢辞掉了县里的工作,去了深圳打工。显然,她是在逃避她的母亲。
现实生活中,“王阿姨”真的不少。父母关心儿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做了越俎代庖的事情,对儿女就没有好处了。
成家是大事,但毕竟孩子要自己做决定。家长只能提出建议,加强正面引导。
父母干涉孩子的家庭和事业,孩子干涉老人的朦胧爱情,兄弟姐妹没有距离,把亲人的家当成自己的家。
因为定位不清,导致一家人“打包”在一起,任何事情,都是牵一发动全身,又或者是,每个人都随时可以换位,任何事情,都可以置身事外。
古人云:“一母九子,一母十种。”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如果过多干涉对方,美好的感情会消失,敌意会越来越深。
02
贪婪:个个想着一己私利,寸步不让。
在我的家乡,有这样的邻居:父母有两个儿子,盖了两栋房子。
儿子长大后,安排父母住在破旧的厢房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想要房子,没有人愿意把房子给父母。
两栋房子之间有一堵墙,是红砖砌成的。
大家搭了个鸡舍,在围墙上搬了几块砖。老二看到后很生气,认为老大占了“公”的便宜。结果老二从栅栏下面搬了十多块砖。
都说:“父子上阵,兄弟打虎。”
可惜很多兄弟不如熟人。为了争夺父母的财产,他们可以撕破脸皮,一辈子不来往也没关系。
三国时期,魏国的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强迫曹植写“七步诗”,并让他的弟弟流浪到乡下。唐朝时,当李世民和他的兄弟争夺这个职位时,玄武门发生了一场叛乱。这些都是历史的教训,所以我们要知道。
说来说去,都是“利益争夺”的问题。要么因为钱财,要么因为位置。
在我的家乡,老人们常说:“一辈子,吃饱用光,身体健康。”
言下之意是告诉我们,老人不要留很多钱,否则子女很容易反目。但是,作为父母,你怎么能算出自己什么时候会死,要花多少钱?
好的家庭,大家都努力赚钱,然后互相帮助。至于父母留下了什么,顺其自然,分配财产,尊重父母意见。
03
内忧外患:没有形成创业致富的好环境。
《朱子家训》中写道:“见色起欲,报于妻女;怨念暗箭,用来贻误后人。”
一个人所做的事,不知何故,会回报给自己;如果没有,就奖励给他家。
比如一个父亲无缘无故欺负邻居家的孩子。邻居大人,因为护短,会怀恨在心。两个家庭将不得安宁。
不管你是公开作恶还是秘密作恶,都会被公之于众。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当一个家庭,四面树敌的时候,内部也会一团糟。大家都不会反思自己,而是误以为“三观不合”,最后都很烦恼,有了作鸟兽散的征兆,外人看着,但是
不会说透,只是当成一个笑话,甚至会找机会挑拨一番。家人缺德,家风败坏;家人不善良,也得不到外人的帮助。这样的家庭,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盘散沙,一开始就失败了。
04
缺钱,是家庭失败的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道德、学识、环境、关系处理等。
不能为了钱而去赚钱,这样的话,就陷入了“贪婪”的困境。
> 《章氏家训》里写道:“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吃紧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一个家庭,只要团结起来,哪怕是负债累累,也能翻身。要知道,每个人想办法搬来一块砖,就有几块砖了,日积月累,高楼大厦就建起来了。
看过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对父母,生了五个儿子。老大很老实,老二很聪明,老三眼睛看不见,老四走路一瘸一拐,老五是一个驼背的人。父亲根据儿子们的特色,安排老大种地,老二做生意,老三做盲人按摩,老四织布,老五做绳子。时隔多年,这个家庭,富得流油。
> 叔本华说:“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他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聊天时,各抒己见;做事时,取长补短,这样的话,家庭就没有失败。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