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职场,大部分公司的招聘都会倾向于年轻人,年龄越大,招聘优势越低。尤其是30岁以后,如果没有特殊贡献或者特殊技能,很容易被公司淘汰。30岁,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年轻人的激情,身体也不如年轻人。这是HR圈达成的普遍共识。从优胜劣汰的角度来说,30岁以后,不上管理层甚至公司高层就被淘汰是正常的。
我的一个朋友老贾,就面临着这样的职场中年危机。刚过35岁生日的他,也到了肩负各种责任的年纪。前两天我们在一起喝酒,这个老男孩居然哭了,跟我说他这期间的苦。
老贾在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了7-8年,凭借多年的努力,爬到了公司中层领导的位置。本来今年主任一职有空缺,老贾想争取一下。结果公司空降了一个93年的孩子,比老贾小六岁。刚开始老贾在工作中还能和新主任相处的很好,但没过多久,老贾就因为在会上和主任意见不合发生了争执。终于。瞬间,老贾的心理防线被摧毁,老贾去找老板诉苦,老板却说主任是他高薪聘请的人才,让老贾服从安排,虚心学习。
随后,老贾对这家公司彻底失望,开始带着简历私下求职。他充满信心。多年的工作经验让老贾觉得找工作不是什么大问题。但现实中,大多数公司看到老贾35岁的年龄,即使不看简历,也告诉他年龄不符合要求,这让老贾很困惑。终于,有了一个他梦寐以求的工作面试机会。老贾为这份工作准备了很久。结果,因为他的年龄,他没有接受这份工作。他问HR为什么不能录用,除了年龄。HR告诉他,他的工资可以招三个年轻人,雇佣他的成本太高。至于工作经验,28-29岁的人,工作能力和你一样。你为什么需要你的35岁?
我不知道怎么劝老贾。的确,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制约就业的不仅仅是工作经验,还有年龄、能力甚至性别。在一些特殊行业的大厂,员工的淘汰率更快。一两年后,你跟不上节奏,就会在各种KPI考核结束时被淘汰。
为什么企业用新不用老?
这两天也和几个在公司做HR的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他们告诉我,35岁的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一普遍的共识
HR朋友告诉我,35岁的人大多已婚,有家庭,有老婆,有孩子。还有很多老人要照顾,生活上有很多阻碍。年轻人,吃饱了全家不饿。这样年轻人无论是想让他加班还是增加工作量都可以接受,只要能给相应的报酬。
有35岁的人,长期大量工作,身体状况不允许。如果出了问题,那就很麻烦了。
二用人的价值
现在雇主更喜欢“用新的代替旧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学习能力好。三十多岁的人虽然能力不算太差,但相比年轻人,从工资福利上来说性价比太低了。尤其对于创业型公司来说,更愿意培养能力好的新人更有价值。
三上升的空间
在工作中,每个员工不仅希望在工作中得到肯定,也希望在职位和待遇上得到相应的提升。毕竟人都在争取更高的位置,但是到了35岁,如果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眼光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那么很大一部分可能就达不到了。那么企业在使用你的同时也无法继续满足你向上的要求,因为你的能力达不到。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综上所述,35岁确实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但个人认为,无论什么年龄,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获得一项你不可或缺的特长,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增加砝码。我想知道你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