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擅长各个领域的全能人才。有人擅长营销宣传,有人擅长理财,有人擅长合同法。这就是原来关系很好的几个人互相取长补短组成公司的原因。这也是东北和华南纯家村联营的明显区别。
几个年轻人,或同学或同事,性情相投,专长互补,齐心协力,把公司从五六个人做到了180人,月入几千,年薪百万。这不是幻想。10年前,这样的例子在东北长春几乎比比皆是,但结果几乎都是惨淡收场——为什么?
一方面,每个人的心态不同。有些兄弟也有同感。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他们开始更加关注生活,工作上自然得过且过。一方面,有人认为他们完全没有必要留着那点合伙股份,偷偷“复制”一家公司,用之前的资源和经验打造自己的产业;还有人发现兄弟俩的贡献和股份比例不成正比,觉得得不偿失――此起彼伏,有人想坐享其成,有人继续努力,相互指责和不理解在所难免,胜负显而易见。
那么,合伙企业真的没有出路吗?当然,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很多大中型企业都是合伙人制度的成功代表。作为东北长春的一家中小型创业企业,合伙人制度也是一种适合很多行业发展的有效而优秀的企业制度。
然而,如何科学地建立合作伙伴企业,如何细化各自的责任和权利,如何规划各自的出资比例,如何前瞻性地分配各自的股份,是摆在许多企业CEO心头的重要问题。
还有,内部股份分配后发现合伙人持有的股权与其出资不符怎么办?我们推荐以下三种避免坑的方法。(1)合伙人之间的磨合期由双方负责。(2)创业初期,预留较大的期权池,为后期股权调整预留空间;(3)股权到期分阶段回购的机制本身就可以对冲这种不确定性。
还有,如果合伙人结婚或者离婚,股权该怎么处理?有人说婚姻是个人问题——不,你是公司的合伙人,你的配偶有权分割你的股权。从法律上来说,合伙人结婚或离婚都有可能改变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类似的合伙企业还有很多其他容易产生纠纷的因素,比如股权进出机制、员工出资的股权和收益分成机制等。如果这些没有事先约定好,以后就容易出问题。不要像某些合伙人一样,脑袋一热就成立公司,喝了一大杯就分配股份,努力几年。最后因为很多突发情况,期权失效、机构臃肿、合同陷阱等问题。让自己成为行业失败的案例。
在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型中小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见过各种版本的合伙人股权大战,也帮助创业者处理过各种股权大战事故。那么,如何根据贵公司的具体情况建立科学的股权分配制度,如何在法律层面设置合理的股权进出机制,如何保证股权变动不会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这些都是很多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一开始没有处理好,很可能为以后的创业失败埋下隐患。
除了这些,你在日常经营中遇到过股权、人力、管理、营销方面的问题吗?你想知道其他企业主的反应吗?如果你对以上话题感兴趣,欢迎跟帖,提问,或者私信边肖,参与话题讨论。边肖和热心网友可以帮你出谋划策,提供改革思路,互相帮助,共同成长,每天精选优质线程,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