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90后团队创业vlog,70后草根创业vlog故事

  

  近日,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科技创新中心与Tik Tok联合举办了“短视频、直播与生活美学”论坛。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新技术创新中心现场发布的《艺术生活影像力:短视频、直播构建大众生活美学研究报告》指出,Tik Tok作为短视频和直播平台,降低了影像内容创作的门槛,让原本高度专业化的影像内容创作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在Tik Tok,大众以赞、转发、评论的形式记录美好生活并实现互动的过程,就是集体创造当代生活美学的过程。Tik Tok为人们共同分享和创造生活美学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新的空间。   

  

  我们曾经说过,博客和微博的出现带来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广场上的公众声音取代了以前只有少数人才能参与的传播模式。短视频和VLOG的出现,意味着“每个人都是艺术创作者”成为新的影像发展趋势。正如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胡志峰观察Tik Tok艺术生活的“上升”趋势:普通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表达对生活的艺术想象,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谓生活美学,要求的就是这种生活中的美和艺术。   

  

  我们为什么需要美学?是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人之所以不同于万物,就在于人可以从纯粹的物质生活中得到提升,一方面可以体验审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感性获得理性,比如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将自然、环境、生活散发出的细节之美内化为诗意的生命想象,从而进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之间更为本真、可亲的关系。   

  

  尤其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异地,为自己的理想打拼。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将近3.76亿,比2010年增长69.73%。这么大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会随着事业的稳定而选择异地扎根。但是,每天忙碌的工作生活节奏,同样的格子间式办公室,出租屋或者小蜗居,都在疏远人(同事和邻居)。   

  

  怎样才能找到生活和内心的平衡?很多年前,我们自拍或者用相机拍下周围的环境和远方,印成册,记录下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以Tik Tok为代表的短视频时代,我们通过手机呈现更大容量、更具动态性、更具互动性的短视频,不仅让过去的最后记忆得以更多保留,也让朋友、亲人甚至陌生人通过观看我们拍摄的视频作品,随时形成“在场”的体验。   

  

  用抖音为一个短视频作品点击、转发、留言,其实是对拍摄者与他人关系的重塑。摄影师与观众分享他对生活的看法和心情。观看者通过以上动作与拍摄者互动,像朋友一样认识拍摄者,但即使远在天边,也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更有意思的是,短视频拍摄也成为了人们对生活审美认知和能力的提升。热爱短视频拍摄的人会更加自觉地关注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言而喻的美,并进一步通过策划、创意、剪辑的过程,以及观众的留言和讨论,逐渐清晰地勾勒出“什么是美”的主题体验,并获得诉求,从而成为不同年龄、地域、文化背景的艺术家。   

  

  Tik Tok短视频的创作,让观众接触到了更多样、更丰富、更有趣、更有内涵的视频作品。我们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乡下野而不起眼的保安大叔其实是个嘻哈大师而一个在工厂工作的年轻人却变成了精武门2.0版的动作咖.丰富多彩的短视频不仅是来自生活和普通人的流行文学创作,也表明人们通过审美获得了超越一定现实层面的精神乐趣。   

  

  以90后、80后为代表的“互联网一代”的青年力量,以及以70后、80后为代表的“电一代”的中坚力量,正在不断加入到网络影像的生产中。大众创作的艺术内容有了新的工具,生活美学的共鸣效应通过短视频跨越地域和时间,构成了摄影师和观众共同的精神生活,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追求精神世界自觉、丰富完善人性和人格、向世界求知的不懈激情。   

  

  当然,除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和抖音短视频观众对生活美学的自发追求,通过类似“斗艺术计划”的聚合,国内众多一流的艺术院校、艺术团体、协会、美术馆、上千名艺术家据说都已入驻,涵盖舞蹈、戏剧、音乐、绘画、戏曲、雕塑、书法、文学等八大细分门类,也可以从更高的层面加速全民艺术的发展。因此,“每个人都是艺术创造者”成为Tik Tok带给大众的一个新的生活审美想象空间。(毕戈)   

  

  来源:Guangm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