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全球管理合伙人沈南鹏在最近的一系列演讲中提到,红杉在投资决策中增加了一个重要指标,即企业的ESG和零碳管理。
零碳领域能产生什么样的创业项目?我们来看看红杉在美国市场投资的一个碳中和、消费级的电商项目。以下节选自《自知星球》第265课:
#红杉的“碳中和”味道,红杉投资它是为了最终被亚马逊收购吗?
红杉资本爱投资世界各地的电子商务项目。现在,他们投资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网站。
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2013年,全球风险投资中仅有4.18亿美元流入解决脱碳问题的创业公司。但到2019年,这个数字增长了40倍,达到16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84%。包括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和USV在内的美国顶级科技投资者宣布了对气候投资的新担忧。
有意思的是,红杉还选择了“碳中和”领域的一家有电商概念的创业公司Joro,实时分析我们买东西时产生了多少碳排放。
2019年9月,红杉等机构投资JORO 1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20年12月,红杉领投Joro 250万美元种子轮投资。
这个项目和我之前写的另一个碳中和项目Wren(详见《美国一线VC的选择:开始投资“碳中和”项目》)一样,都是订阅式的服务。然而,Joro与Wren的不同之处在于:
它不仅关注“碳抵消”,同时也关注碳排放的减少,因为其使命的核心点是培养消费者的“碳直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一天内买了三样东西,我们会立刻知道买这三样东西分别产生的碳排放量是多少,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购物行为。
根据Joro自己的介绍,自4个月前推出以来,其早期用户已经减少了约10%的碳足迹。
#(一)
我们来看看Joro的产品逻辑。
如果Joro想要实时计算我们购物产生的碳排放量,那么有两个数据对它至关重要。
第一个数据是:我们的银行卡交易运行顺利,所以Joro一上来就让我绑定银行卡。
第二个数据是:我们的个人特征。
这里的逻辑是:
只有银行卡交易流水数据是不够的,因为银行卡信息只能揭示我们的购物时间、购物地点、商品种类、消费金额,但根据这些信息,Joro无法确切知道我们买了什么。
举个例子,假设我在全食超市买了一堆红肉白肉蔬菜,银行卡里显示的数据只有我的消费金额、消费时间和“全食”字样。
但是,一旦我把我的个人特征输入到Joro中,比如我不是素食主义者,那么Joro就可以认为我在整体上与不吃肉的人相比。
购物时,食物比素食者产生更高的碳排放。
以上是一个案例。
Joro要求的“个人特征信息”还包括:我平时吃肉的频率,我家的大小,我每年飞行的频率等等。
# (2)
我最好奇的问题来了。
那么Joro有了我的银行账户,有了我的个人信息,它怎么能算出我买各种东西时的碳排放量呢?
换句话说:它是如何计算出里面的数学公式的?
这篇文章没有完成。全文请点击:红杉在美国投资了一个“碳中和”的电子商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