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我们在选择公司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公司的发展、规模、行业发展等等,这些都会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我们面对不同类型的公司时,我们需要不同的规划和对现状的理解;在本文中,笔者分享了加入初创公司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
首先,在我进入互联网之前,传统零售企业都有外企大公司的工作经验,但我进入互联网领域后,并没有留在大公司,创业型公司的小团队居多。
在经历了几个小的创业公司后,我真正看到了创业是九死一生的客观事实,同时也深刻理解了一个创业公司要想成功,或者说要趁早成功,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对于即将进入创业公司的同学,我可以输出一些判断标准作为经验;如果你能在入职前想清楚这些问题,即使这家公司无法生存,你也能从它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 01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你想要什么?
在进入创业型公司之前,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个职业规划不一定能告诉你想成为什么职位,从事什么行业,但至少你需要能够告诉自己每个阶段需要什么。
进入某个领域的前1-2年,是了解市场、探索行业、找工作的时候。
未来3-5年,是深入某个领域、某个行业,在某个岗位稳步积累的阶段,需要积累同行背书,推广行业资源,积累成功案例,沉淀输出方法论。
未来5-7年,可能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规划,提高认知水平,横向和纵向都有更深的造诣。
我们需要始终认清的是,大多数人都是凡人,普通人。对一个行业的认识和了解的时间段是1-2年的基本时间,3-5年有一些领悟能力非常优秀的人。
几个月内了解行业后迅速创业,但这毕竟是少数。
这时候可能会有朋友问,如果我创业,我不需要考虑职业生涯吗?我该怎么办?
从我个人的创业经历来看,如果你想创业,最好去创业公司学习观察。其实创业不只是一个想法。
可以做的事情;创业很难,无论是从用人、管理、财务、税务、资源、法务等公司架构方面。或者从非常严重的如何生存的问题,甚至从一些创业者分不清自己在做什么,或者用户解决了什么的角度来看,所以大部分创业公司都面临解散,成功的很少。
所以,如果你想创业,就去找一家和自己创业项目相关的初创公司,深入分析这家公司做什么产品,谁帮着解决什么问题,管理方法,财务、税务、资源、法务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所以,如果你想在这个时候进入一家初创公司,首先,我们要清楚的了解你现在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阶段。这个公司能给你现阶段想要的吗?
当然,如果有机会进大厂,还是要去大厂体验背书,对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
# 02您可以直接联系的最高负责人是谁?
即使是初创公司,岗位和职责也不一样。有些人是执行人员,有些人是管理人员。那么在这个职位上,你能接触到的最高层的负责人是谁呢?
如果你是产品经理,我建议你至少联系公司的老板或者有直接决策权的管理层。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概率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公司的发展方向有更清晰透彻的了解。在产品规划和功能点上落地时,边界非常清晰,范围可控。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和走在最前沿的人保持同样的认知,这真是难得的缘分。
所以判断你要接触的负责人是否值得你跟进有几个关键原则:他是否有决策权,如何决策(取决于他的思维逻辑和能力),他是否了解行业和用户,他是否能清楚的说明自己做了什么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后如何盈利和赚钱,他是否知道自己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
这些问题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但一定要有答案,否则如果连他都没有答案,你进去不是瞎混吗?
# 03老板是什么样的人,创业的目的是什么?
人创业无非两个目的,要么赚钱,要么实现个人价值;任何目的都没有错,但是不同的目的可以体现老板不同的初心,也决定了老板对待用户和每个问题的决策倾向。这时候你就可以评估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老板,是否和他合拍。
曾经面试过一个初创公司,老板是美国行业的toB收银服务。整个面试流程通过后,最后一轮和老板聊天。老板的原话是:“我们的项目团队是自由组建的非固定形式,每个项目成员都在看产品能不能赚钱。如果我们赚不到钱,开发商可能就不愿意跟着你了。我们创业是为了赚钱,不赚钱不需要谈用户体验。”这个老板的说法有问题吗?也许从他的角度来看是对的,但我不同意。我的判断标准和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后来也没有加入这家公司。
目前公司老板的目的是在解决用户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所以我们什么都做。
决策的时候第一思考点就是:用户体验好不好,能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用户觉得开心不开心,然后才是我们在这样的场景下能不能赚钱;这样的决策路径,我个人认为才是通畅的。# 04 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当下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
这个事情其实就是第二个问题的延伸,有些老板或者最高决策者在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会什么都想要,也经常会发各种各样的app截图给产品经理说:“这个功能挺好的,我们什么时候做”。
创业公司往往资源是最大的难点,好的业务规划在落地成决策和功能的时候,只能依靠有限的资源来实现,怎么把每一笔资源都用在刀刃上,是非常考验老板或者高层的决断力的。
在最重要的项目上下最大的功夫,组织相应的人力资源和设置最合理的组织架构来为最重要的项目开路,应该是一个老板或者一个决策高层应有的基本功。
# 05 关键项目的关键岗位,是不是有该领域专业的人?
大家应该见过很多这样的初创型小公司,财务是老板的亲戚,所以只会算账面上的收入与支出;运营是老板的哥们,有渠道经验,所以只会做做渠道推广;供应链是老板最信任的人,所以进货多少进哪个供应商的货都是他一句话的事儿;所有这些人混迹在关键项目中,让事情的推进变得很难,效率变低,标准变差,产出结果难以衡量。
没有什么事情是靠单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好的,一定是很多人的智慧汇集到一起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产品;这些智慧,一定是专业的智慧和经验,才能为决策层提供最重要,最客观,最符合市场和公司的建议。
最重要的是,合作起来,不那么累,而且还能学到东西。
# 06 公司有没有钱,靠什么活下去?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问题,任何一个公司无论大小都要面对这个问题。
如果是老板自己的钱,那么就看老板可能有多少资产,有多少项目在用钱,能支撑多久,花完了愿不愿意融资;如果是融资来的钱,就要看是几轮融资,有多少钱;然后大概评估一下做这样的项目成本主要花在哪里,也可以预估一下钱还能花多久。
如果公司活不下去了,这个老板,这个项目,你是否愿意跟随挺过难关。
每个人的工作最基本的都是为了生活,你的生活能不能支撑你和这样的初创型公司一起拼搏,这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以上六点,总结下来三个词:人、事儿、钱――这三个方面考虑清楚再决定要不要入职某个初创型公司,可能会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当然了,你的选择是否正确,还是要看你做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公众号:产品杂谈录
本文由 @初愚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