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香创始人王守义!八分钱创造奇迹,至今不愿上市。
“小纸,方形,东汉蔡伦纸单……”,你听过德云社角落唱的这首歌《十三香》吗?
现在,说到调味品,王守义的十三香绝对能占据一席。说起这个名字,似乎还能闻到混合着辣椒等味道的香气。现在,感觉很神奇,香味就这么散发出来了。
但你知道吗,创始人王守义以100元起家,用8分钱一包的香料,年利润高达3亿元。
现在37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上市。为什么呢?
王守义是一个特别固执的人。他坚持不从银行借钱,不融资,踏踏实实做事,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产业,不贪不急功近利。
他的起点是一个小作坊,一家几口人一直在做,做好了就在大街小巷叫卖,一包十三香八毛钱,不满意还可以退。
这应该算是提前无理由回归了,也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香料充满信心,他们一点都不害怕。
1969年,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干了十年的十三香停了。十年后,改革开放后,王守义的儿子王银良多次劝说父亲重操旧业。看到周围的人都开始做生意了,王守义动了心,用100元重新开张了十三香。这一年,他六十岁了。
做生意不容易。从凌晨4点到下午4点,满天繁星,戴岳和王守义都是满天星斗。每天,他们风雨无阻地经营他们的摊位。
因为价格便宜,香气诱人,十三香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调味品。那时候,十三香在王守义还是个小作坊,只在自己的村子里卖。后来名声传开,其他村的人专门来买他的十三香,激发了老人扩大产业的想法。
1987年,王守义在工商局成功注册,并改进了包装。这种包装一直沿用到现在,已经成为经典。十三香也打开了中国市场,成为香料之王。
十三香很好吃,因为王守义对原料质量的要求一直没变。十三香的每一种原料都是王守义精心挑选的,来自最好的产区,山东的花椒,海南的花椒,印尼的丁香,浙江的当归.
不合格的原料不能进入市场,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出厂。这是十三香的硬性要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正是因为这种坚持,十三香才得以在市场上长盛不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王守义的儿子王银良曾经说过一句话:
“调味品属于小产品,小产业。他们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他们必须脚踏实地诚实是最重要的。我忠于员工、产品和客户。我最大的靠山就是诚信。”
这虽然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却是长久以来的商业智慧。能做到并坚持下去的人只有少数。
三十多年来,十三香一直坚持调味,不拓展到其他行业,不在经济上乱搞融资,做良心产品。
包括购买设备,扩建工厂,都是靠自己,用自己的资本积累,一直坚持不上市。
一双旧布鞋,一根拐杖和一套粗布衣服,这是王守义一年四季的着装。看不出这是一个身家几个亿的公司创始人。他所有的经历都集中在做产品上。
2003年,王守义老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精神和坚持被传承了下来,他的后代没有忘记他的叮嘱。
始终做好企业和产品,坚持慈善,反哺社会。
王守义的人生经历并不传奇,甚至也不平淡。说白了,就是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成为一个专业。
虽然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并不更吸引人,但他的精神令人钦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值得学习。
希望我们现在吃的每一顿饭都是安全的,用的所有调料都是良心的,所有企业都能像十三香一样,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守护产品质量,让消费者放心消费,不辜负大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