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0彭宝轩陈思颖
丛林中的每棵树都必须养成长高的习惯。对于IPO企业来说,如何选择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作为成长的丛林,并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资本丛林中能见阳光、茁壮成长的参天大树,考验着每一个企业。
2021年是注册制改革年。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进展顺利,北交所成立并开业运营。同时也是IPO年。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新能源相关IPO企业也在不断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新能源领域有25家公司排队等待上市途中,拟募集资金总额约182.97亿元,平均金额7.32亿元。
从新能源业务来看,锂电池厂商有两家,合计募资约18.67亿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锂电池原材料生产企业9家,募集资金总额约79.27亿元。风电、光伏设备、智能制造企业7家,合计募集资金约47.11亿元;汽车用品、汽车用铝材、便捷储能等其他7家企业共筹资约37.92亿元。
新能源IPO上市火热
IPO企业向往资本“丛林”。
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双红,成为市场亮点。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62%,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配备组合式驾驶辅助系统的新型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20%,普及率不断提高。
新能源汽车对市场的逐步渗透,带动了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一级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渐壮大,其所需的资金量也越来越大,不能单纯依靠一级市场的资金支持,二级市场的资金注入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在资本丛林中,科技创新板的稳步推进使一些企业领先一步获得了“一米阳光”。2021年注册生效的新能源企业中,聚亿科技、利元亨、博众精工、时代电气、金靖电气、振华新材、长园锂业、方圆、厦钨新能源、易世通、珠海冠宇、博力维在科创板注册生效,振宇科技、袁腾钴业、铜冠铜箔在创业板注册生效。
主营业务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排队企业较多,其中,锂电池及材料领域的厂商以97.94亿元的总募资额拔得头筹。
北交所方面,截至2021年底,贝特瑞、长虹能源、德瑞锂业三家电池新能源行业企业通过精选层在北交所上市。
此外,一些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巧妙地计划通过分拆上市。比亚迪拆分福迪电池,SAIC拆分杰氢科技,长城汽车拆分蜂巢能源。其中,杰氢科技的分拆方案已通过分拆方案,蜂巢能源已启动上市辅导,两家公司均瞄准科技创新板。
科技创新板、创业板的稳步推进、转板机制的落地、北交所的成立,让新能源IPO这条赛道更加火热。
资金会去哪儿?
申请IPO和进入二级市场是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而募集资金的最终用途也考验着公司“做对、用对”的能力。
在IPO排队企业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4家公司拟募资超过10亿元,分别是湖南豫能,拟募资1.8 bil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湖南豫能拟向四川豫能三期年产6万吨磷酸亚铁锂项目和三期年产6万吨磷酸亚铁锂项目分别投资18亿元,分别为6亿元和7亿元,其余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两个项目建成后,共将新增12万吨/年磷酸亚铁锂产能。招股书显示,湖南豫能2021年前三季度磷酸亚铁锂产量为3.85万吨。
湖北万润拟将12.62亿元募集资金中的8亿元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6,200万元用于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其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上泰科技表示将10.64亿元用于上泰科技北苏总部项目,升级拓展现有业务。投资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年产7万吨锂离子正极材料。
2021年,市场对上游材料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动力电池出货量的大幅增长。无独有偶,这三家公司都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关系密切。
湖南豫能2020年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的总销售收入占比91.1%。同时,湖南豫能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于2020年12月引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截至2021年12月30日,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54%,比亚迪持股5.27%。
此外,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一直是湖北万润的最大客户。2018年至2020年,湖北万润对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占比超过50%。
%。2021年前三季度,湖北万润对宁德时代的销售收入占比有所下滑,为43.79%,但前五大客户还是贡献了湖北万润91.75%的销售额。尚太科技同样对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销售占比较高。2021年上半年尚太科技从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所获销售额占比达57.9%,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比74.24%。
对于这些厂商来说,到底是“抱大腿”还是建立“朋友圈”,不得而知。但是,客户贡献的销售额占比过高并非好事,如果客户发生风险或变化,可能会对公司销售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被抽查?被问询?
资本丛林有法则,违反法则,生长受阻。
2021年的5轮首发企业现场抽查,46家企业被抽中,其中并没有新能源领域相关企业。2022年1月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华慧能源是9家被抽查企业中唯一从事锂电制造的企业,华慧能源拟募资金额3.67亿元,并拟在创业板上市。
那么,被抽查意味着什么?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被抽查后申报终止的企业占绝大多数,有22家企业终止IPO,占比近50%,仅永安期货和炬光科技两家公司于2021年12月成功上市。而终止IPO的企业中,又以创业板居多,共有14家,科创板终止的有8家。
此次,华慧能源被抽查,是否是其上市路上的拦路虎,尚且不敢轻言。但华慧能源上市前接连出现的内控和偷税问题,多少给申请进程带来不确定性。2019年7月,华慧能源的一销售业务员利用职务之便,提高产品定价赚取价差。2021年7月,华慧能源又因未及时申报缴税而被举报,随后补交税款。
值得一提的是,华慧能源3.67亿元的拟募资金额几乎排名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拟上市厂商募资金额末尾,2020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也处于行业较低水平,但是销售毛利率却异常“可观”。华慧能源在2020年的销售毛利率为54.59%,同比增长17.49%。华慧能源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公司以较低的价格采购了部分磷酸铁锂原材料。
目前来看,有5家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厂商的审核状态是已问询,均拟在创业板上市。这5家分别是湖南裕能、金杨股份、信德新材、科隆新能和天力锂能。
但其中,科隆新能属于“二进宫”再闯IPO,曾在科创板两度被问询后,于2020年5月撤回上市申请。两轮问询主要聚焦于科隆新能的员工持股平台合理性、低镍三元材料产能过剩、产品毛利率低于同行、前五大客户销售变动、关联方交易等问题。
此外,天力锂能的审查之路可谓“坎坷”。
天力锂能在2020年7月向创业板提交申请材料,2020年8月收到问询函后主动申请中止上市审核。2020年12月恢复审核后,天力锂能再次收到第二轮问询函。其后,2021年2月,深交所又向天力锂能发送了第三轮和第四轮问询函。
随后,天力锂能又因更新2020年财务数据和暴雨导致临时性停产分别在2021年3月和2021年7月申请中止上市审核。审核恢复后,天力锂能在2021年11月收到了第五轮问询函。
就目前情况而言,天力锂能共计主动中止上市审核3次,收到5轮问询函。问询函内容主要涉及天力锂能2020年归母净利润前后提交数据差异、三元前驱体毛利率高于同行、业绩下滑、客户交易情况等问题。
在IPO盛行的当下,每个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对上市都跃跃欲试。但市场是复杂多变的,如何变中求稳、规避风险,可能需要每个企业寻找其中的生存之道。
丛林不会怜悯“弱者”,资本的丛林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