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贵阳批发市场地摊创业,农村赶集地摊热销产品创业

  

  走进位于纳雍县成华乡米白街的毕节杜鹃爱心服饰有限公司,几十名员工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着加工围裙,压线、剪线、验线.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无比,整个生产车间里“咔嚓”一声的电动缝纫机此起彼伏。   

  

  公司负责人杨兴一边在海边检查产品质量,一边指导新员工技能。看着堆满边角的一堆堆新围裙,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工人们正在换线。   

  

  40多岁的杨兴海出生在官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1年前,带着出去挣钱的梦想,他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先后去了江苏、上海、浙江,在那里做过生意、做过销售、做过工厂.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踏实肯干,勤奋好学,深受老板喜爱。   

  

  2003年,杨星海进入浙江余姚一家印刷厂工作。当他知道印刷师傅的工资比普通员工高1000多元时,他下定决心要学习印刷技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成为师傅。从此别人上班,他上班,别人下班,他还在上班,他留在厂里帮师傅干活。“那时候为了多和师傅接触,我一有空就去帮他,每天在厂里比别人多呆几个小时。”   

  

     

  

  工人们正在整理围裙。   

  

  好事多磨。杨星海只花了两年时间就学会了印刷技术,如愿以偿成为了大师,年薪也从一万元涨到了四万元。这个老师只有六年,不仅给他稳定的收入,还掌握了过硬的技术。   

  

  2009年,积蓄不多的杨星海辞掉印刷厂的高薪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印刷厂。经过他的艰苦努力,印刷厂的业务进展顺利。   

  

  六年的办厂经历,不仅让杨星海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人脉,也掌握了企业管理的相关经验。   

  

  在外打拼的同时,杨星海也不忘关注家乡的发展。看到家乡高速公路通了,铁路也通了,为外地旅客返乡创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工人们正在整理围裙。   

  

  2015年,杨星海决定把在国外积累了近20年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家乡,在家乡创业,和乡亲们一起发展,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为了入门,杨星海毅然关闭了浙江的印刷厂,在毕节、贵阳等地租房建厂,从事高档围裙的加工销售。由于高端围裙市场需求小,销量有限,杨星海在毕节、贵阳创业三年多,没有赚到钱。“我在毕节两年亏了40万,在贵阳花了一年多才把亏的钱赚回来。”杨星海说。   

  

  2020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杨星海发现农村对低端围裙的需求很大。同时,他看中了家乡便利的交通条件,做出了新的决定,决定将停机坪加工厂迁回国内。   

  

  当年3月,毕节杜鹃爱心服饰有限公司落户该乡米白街。该公司生产的围裙因款式新、价格低,迅速赢得贵阳、安顺、毕节、水城市场。广阔的销路带动了当地30多户村民就业,让大家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   

  

     

  

  王晓燕正在加工围裙。   

  

  王晓燕来自翟坤乡颜佳村,曾在江苏床上用品厂工作,掌握了熟练的缝纫技术。后来因为老人年纪大了,她的孩子正被送去上学,她只好回家送孩子上学。   

  

  围裙厂的落户不仅让王晓燕的缝纫技术派上了用场,也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有了之前在外面踩平车的经验,这里起步很快,一天能赚一百五十块。最重要的是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在外面打工划算多了。”   

  

     

  

  停机坪加工现场。   

  

  杨星海说,在20   

  

  杨颖、江婵、王晓静、雍正)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