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作者:陈少霞,本刊特约记者
当市场惊叹创业板大杀估值,可能孕育新的投资机会时,笔者统计了创业板自2009年开板以来的表现,得到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创业板的运行遵循一定的“规则”,而这种“规则”并不为基于基本面投资的投资者所青睐。
创业板业绩大幅下滑
与沪深主板业绩明显背离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创业板上市公司共有739家,这73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7年和2018年合计净利润分别为947.56亿元和293.3亿元,2018年较2017年同比下滑69.05%!
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3566家,2018年净利润合计33597.71亿元,较2017年下降1.54%,其中沪市a股净利润同比增长4.50%,深市主板净利润同比下降3.79%,深市中小板净利润下降
可以看出,2018年沪深主板市场表现总体平稳,中小板和创业板表现大幅下滑,尤其是创业板。2018年创业板净利润为什么下滑这么厉害?为什么和沪深主板表现明显不同?是由于创业板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还是另有原因?
由于乐视网近年来亏损巨大,而温氏股份近年来业绩波动较大,机构在分析创业板时往往会将这两家公司排除在外。是因为这两家公司业绩异常波动导致创业板业绩下滑吗?剔除这两家公司后,笔者发现,创业板2017年和2018年净利润合计分别为876.29亿元和291.91亿元,2018年同比跌幅仍高达66.69%。可见的,
乐视网、温氏股份的业绩波动并不是2018年创业板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2013年前后上市的创业板公司
业绩表现迥异,反差巨大
创业板于2009年10月推出。当年有35家公司通过IPO在创业板上市,而在2009-2012年期间,有354家公司通过IPO在创业板上市。2013年,由于a股市场疲软,IPO暂停。2014年IPO重启,2014-2018年有385家公司通过IPO在创业板上市。假设从2013年开始暂停IPO,创业板没有新股上市,创业板的表现会如何?统计数据触目惊心!
2013年之前上市的3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7年净利润合计385.97亿元,2018年为-132.45亿元!是的,你没有弄错。2009-2012年上市的354家创业板公司净利润总和竟然是负数!这是个悲惨的世界!
第一次看到这个统计数据,笔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此,笔者逐年统计了2009年至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2018年净利润,2009年至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2018年净利润之和分别为-30.89亿元、-3.93亿元、0.02亿元和-92.65亿元,整体净利润。
然后,笔者对2014-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进行了统计。2014年至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385家。2017年净利润之和为557.99亿元,2018年为425.74亿元,同比下降23.7%。
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数据的年度统计显示出以下两个特点:1 .354家上市公司2013年之前的净利润总和为-132.45亿元,385家上市公司2013年之后的净利润总和为425.74亿元。2013年之前上市的公司业绩与2013年之后形成鲜明对比;2.上市越早,业绩越差。2013年之前上市的公司2018年整体亏损,2014年和2015年上市的公司2018年整体业绩为正。但与2017年同期相比,跌幅分别高达63.02%和55.62%。2016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2018年整体业绩微跌3.62%。
创业板的问题出在哪里?
在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定的背景下,为什么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为什么2013年前后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业绩出现明显背离?为什么创业板公司上市越早,业绩越差?为什么2013年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的分水岭?201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顾2013年的a股市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分化。2013年,沪深股市主板市场延续此前多年的弱势熊市,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指数却激情四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在2013年分别下跌6.75%和10.91%,而创业板指数却逆市上涨82.73%,最大年度涨幅高达99.5%。不仅仅是创业板,中小板乃至主板市场中流通规模更小的小盘股在2013年也是暴涨,中小板指数涨幅高达17.54%。
小盘股和大盘股
股的两极分化走势一直延续至2014年,2014年10月笔者曾经撰文《A股市场重回庄股时代》,对市场两极分化的走势做了进一步分析。对2014年前9个月A股市场股价走势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市值大小几乎成为影响股价涨跌的决定性因素:市值越小,涨幅越大;市值越小,估值水平越高。2013年,在A股市场整体表现疲弱的背景下,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大幅上涨。由于2013年当年IPO暂停,因此,当时大幅上涨的股票正是2009-2012年间上市的3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票。诡异的是,当年大幅上涨的这3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年整体出现了大幅亏损,净利润之和为-132.45亿元!在创业板开板近九年之后,早年上市的35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竟然出现了集体亏损,这表明,当年股价的暴涨并非是源于基本面,那么,当年创业板暴涨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4年1月初,笔者曾经撰文《创业板2013年爆涨探因:庄股时代死灰复燃?》,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当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走势具有下述特征:①股价特立独行,走势与业绩背离;②高换手率,高交易成本;③大小非越减持,股价越涨;④与H股比价:流通盘越小,溢价越高。
为了配合大股东高价减持,一些上市公司制造各种题材、概念,在二级市场上推升股价。股价操纵往往与业绩操纵相伴随,估值越高,操纵业绩的动力也越大,市盈率100倍的股票,虚增利润1亿元,市值可以增加100亿元。长期以来,A股市场小盘股的估值水平远远高于大盘股,2013-2015年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的市盈率往往高达100多倍,甚至几百倍,这为一些上市公司操纵业绩、虚增利润,提供了强大的动能。
笔者认为,2013-2015年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经历了一轮持续多年的暴涨,很多小盘股沦为庄股,在操纵股价的同时,操纵业绩、虚增上市公司利润,可能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持续多年虚增利润而虚增的资产,在2018年进行了巨额减值准备计提,由此导致2013年前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18年出现了集体亏损。这可能是2013年前与2013年后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业绩表现明显背离的主要原因。
创业板公司2018年发生巨额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占比近半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合计1068.0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了635.28亿元,其中,2009-2012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2013年IPO暂停,故此予以剔除)与2014-2018年间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839.70亿元和228.33亿元,前者远高于后者。
巨额资产减值损失中,商誉减值损失占比近半: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损失合计517.4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了392.04亿元,其中,2009-2012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与2014-2018年间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损失分别为411.29亿元和106.18亿元,前者远高于后者。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前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年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远高于2013年后上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计提巨额减值准备,是由于经营环境变化所致,还是由于此前多年虚增利润、虚增资产所致?笔者认为,考虑到2013-2015年间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股的股价持续暴涨,机构坐庄、操纵股价行为较为普遍,配合机构坐庄、操纵利润,可能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2018年计提巨额减值准备,更大的可能性是此前多年虚增利润、虚增资产所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务大洗澡。
今年以来,多家券商机构研究报告非常看好创业板,理由是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年计提了巨额减值准备,可以轻装上阵,展开大规模的并购,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笔者认为,这一观点过于乐观,一方面,创业板此前大量的并购活动并没有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导致了大量的商誉减值,说明创业板公司缺乏并购整合能力;另一方面,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合计计提商誉减值517.48亿元,但2018年末创业板上市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仍然高达2290.96亿元,未来是否会继续发生巨额商誉减值损失,仍需持续观察。此外,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068.03亿元,商誉减值损失占比近半,说明商誉之外的其他资产也发生了巨额减值损失,创业板上市公司除商誉之外的其他资产未来是否会继续发生大额减值,也有待进一步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巨额减值损失,但这并不是创业板2018年业绩大幅下滑的唯一原因。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合计资产减值损失1068.03亿元,较2017年增加了635.28亿元,假设创业板平均企业所得税率为15%,那么,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对净利润下降的影响金额为539.99亿元;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之和为293.30亿元,较2017年下降了654.27亿,由此可见,发生巨额减值损失,是创业板上市公司2018年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