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深度决定了人生的宽度,没有深入思考过的人生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
文/纳兰明心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是香奈儿前首席执行官莫琳
Chiquet)写了一本书《深度思考》,讲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员工到职场巅峰的人生进阶故事。
莫凯西于1988年加入GAP,一路成为香奈儿的全球CEO。在一般人看来,这绝对是人生巅峰,那么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书中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深度思考。
通过自己的经历,她一一解开了她所在领域里常见的成功秘诀:
遇到复杂问题,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分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低增长区到高增长区;你让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就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练习深思熟虑的能力,并使之成为习惯;
从小到大,我们难免会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这些标签有些是我们喜欢的,有些是我们不喜欢的。
这些标签不是牢不可破的,不管是别人强加的,还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可以摆脱别人的期待,避免给自己定狭隘的标准。
当人到了一定阶段,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会有这种感觉:我不再是自己想成为的人,我担任的角色不再能表达“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当这个“自我”与现实中的“我”发生冲突时,我们的麻烦就来了。
*与“自我”相处时,我们需要勇气、耐心和决心,需要不断突破舒适区。
*我们需要保持好奇心和开放态度,观察世界,体验新事物;我们需要勇于尝试,不停追问自己在乎什么,喜爱什么,从事的事情有什么意义。
*这时候,我们都必须要做出选择。我们可以保持现状,也可以做出改变。哪怕从最小的一件事情开始做起。
所以,朋友们,你们准备好改变了吗?
所有伟大的改变,都是从一件小事情开始改变的。所有伟大的改变,都是从你觉得需要改变的那一刻开始的。
# 1.你如何定义自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其实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在经历人生的某个低谷。创业失败,很沮丧。我确实面临着一场可怕的金融危机。还好,我还在努力给自己下定义。我正在面对困难并做出有效的改变。
我坚信我可以靠自己改变未来。
这一点与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按照作者的经验,我可以自己拍一张。过往的经历在脑海里一闪而过,我意识到,自己的很多特点,并不是我潜意识里认为的一无是处,也不是我自大时认为的龙凤胎。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独一无二的自己,当有与众不同的作为。
有了这个想法,其实我的定义也变得更清晰了,我也意识到如何定义自己完全取决于我自己。
# 2.你在大脑里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越稳定。
深度思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你可以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
我们年轻的时候,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以“爱”的名义,我们被告知要遵循一些令人不舒服的规则。你显然不喜欢,但你别无选择。这种强加的“爱”有需要一生遵守的道理,也有不合理的“坏”习俗。
就是这样的“约定俗成”阻碍和束缚了我们的健康成长,长此以往,都是有害的。
成长的过程或多或少是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或者是活在把土地画成监狱的框架里。这并不意味着成长中的未成年人没有“自我”,他们都是自愿的。但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仍然生活在社会刻板印象中,这种刻板印象无处不在。没有“自己”,我们只能任人摆布。
深度思考,才能让“自我”觉醒,突破藩篱束缚,活出真我风采。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都随波逐流,他很难自由。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命运被合理安排。
人生如下棋,人生中的高手和下棋的人是一样的。他们会深入思考,思考几招,分析对方的招数,然后根据对方的招数推演出。
对应的招数。两名下棋人之间的博弈,决胜就在于能否比对方多想几步棋。和生活下棋,你也得学会深度思考。你在脑海中走得越远,现实中就走得越稳。
# 3.生活所见,永远都是表象;生活所思,才能见真相。
当我们习惯于对所见所闻做出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作者书中有一句话: 体验不适的事情,放下先见之明,走入他人世界,这对于我至关重要 。
生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死水,我们都要学会适应新的环境。人生的旅途不允许我们在中途停下来,它是一场马拉松。
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无论是主动还是被迫抵达的,都必须要快速融入,最好的方法便是作者说的,放下先见之明,也就是自己过去的成见,走入新的世界,了解新的世界,然后适应新的世界,在新的环境中绽放自我。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一开始需要适应他人的成见,但是当到了一定的时候,也要放下自己的成见。这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时代,没有人可以完全凌驾在生活之上,也没有人可以完全凌驾在他人之上。
透过事物的现象,探索生活的本质。这是一个人独立的重要标志。
生活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我们会遇到各种更不幸、陷阱和局限,但是世界上依旧存在更重要、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我们却轻易错过了。
作者在书的第一章结束,发出了一个灵魂拷问:
> 是什么让你热爱你的热爱?那里面容易被错过的更重要、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你错过了吗?你到底错过了什么?你该如何找回它们?
这句话实在是振聋发聩,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去思考的问题。这是人生之问。
# 4.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事实上,任何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都是费力不讨好的徒劳。如果没有深度思考过,盲目的行动,只不过是机械的行为,就像被蒙住在原地拉磨的驴子一样,永远也去不到远方。
在这个信息化呈几何数增长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接触到更加丰富、更加前沿的知识,简单的勤奋已经不是出人头地的关键,深度思考的能力才是。
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从而更清晰地认知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深度思考,才能够连接更多的知识和资源,形成一套多元立体可以相互支撑运作的体系,从而让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能够不断地完成认知升级和自我精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模式。这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 5.你可以同时遵守规则和打破规则。
生活是否幸福,全在“平衡”二字。大家应该了解,很多正确无误的道理,放在一块其实是相互矛盾的。
学会倾听,听上去没错,特别好的一种习惯,做好了,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但是,如果不能够学会领导,在适当的时候,站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就会陷于被动之中,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倾听”和“领导”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体,只是倾听,久而久之就丧失了领导力,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做不了主,也就领导不了一个团队,事情容易失控。
如果一味地坚持己见,认为自己的才对,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会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事情同样会失控。
要想人生寻得某种平衡,就不得不学会深度思考,在遵守一些合理规则的同时,打破一些不合理的规则。
如果民主泛滥,不能集中,那样的民主不过是一盘散沙,各自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乱哄哄表达,最后的结果还是乱糟糟。
# 6.深度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只有你真正地深度思考过,你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从而采取必要的行动,来实现你心中所想。
我十分认同深度思考这个结论。浅尝辄止的思考,永远无法了解事情的真相。这在认知上就会出现偏差,行动也随之会出现偏差,人生又怎能有好的结果呢?
深度思考,才能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换句话说,深度思考才能不断接近真相,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世界。
明白了你想要做的事情,你的勤奋才越有价值。
如果,你想要突破自我,渴望在工作中保持真诚,坚持自我,那么,我建议你阅读这本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作者的这条路毫无疑问,可以给我们以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