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本头条前三次分析了2022年全面注册制的影响,分别是:(1)全面注册制对散户的风险分析;(2)散户全面注册制的机会分析;(3)适应新规则下思维的改变,虽然点击率有限,评论更是少之又少,但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学习和总结自己的记录,如果有缘人有所了解和深入交流也算是功德。思考的目的是为了认清背后的逻辑,要吐丝说清楚。最后一个分享的:创业板近期连续调整的典型特征是第四轮的前半段。本文分享的是:创业板持续调整与全面注册制的内在逻辑关系。
* * *
从2021年12月17日开始,创业板指数开始出现明显的调整,17个交易日从3490点调整至3056点,跌幅为434.3,跌幅为-12.44%。甚至可以说,近期创业板指数的下跌导致了沪深指数的下跌。下跌的具体特征可以在之前的文章中找到,https://mp.toutiao.com/profile_v4/graphic/preview? PGC _ id=7051865020992422411
还是自己查吧。
最近系统研究了全面注册制,自然发散思维:全面注册制的后续实施和创业板指数的下跌是否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以下对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是的!存在密切关系!的分析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大家讨论和批评。
逻辑一:全面注册制的推出本身就是实现股票价值回归的历程,而创业板的高估值调整迎合了价值回归的本溯规律
第一章和第二章深入分析了引入综合注册制的目的和价值。全面注册制意味着a股市场将面临大扩容。在股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股票的内在价值会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核心价值,估值会大幅下跌。你没看到:A-H上市公司的股价往往存在价差,但大多表现为a股股价高于h股,原因是自己理解的。
创业板高估值有历史原因,也有a股市场原有的“照顾审批制”。上市意味着“优越”,自然给高估值没问题。但全面注册制后,上市会变得更简单,有价值的就青睐,没价值的就放弃。价值回归的过程本身不就是扼杀高估值的过程吗?
逻辑二:全面注册制的推出极大降低市场参与门槛,而创业板的调整旨在打破“物以稀为贵”的原有模式
全面注册制意味着市场品种的唯一性和稀缺性将被大大稀释,所有股东都可以参与20cm的股票,而不是过去创业板、科创板资本、历史参与的高门槛要求。当年的“春雪”变成了“下里巴人”。还值得给信心抬头一线吗?自然值得所有参与者深思。
但是,创业板股票有一个特点:往往代表着科技的前沿和市场的繁荣。所以给个高一点的估值没问题,但显然不能比高太多。这是不合理的!
逻辑三:全面注册制的推出会造成资金的高集中度,而创业板的调整与后续“缺钱荒”存在必然联系
全面注册制意味着市场扩张和20%的价格升降。既要看到价格涨跌空间的扩大,也要看到振幅越大,占用的资金会越来越多。没看到创业板开启20%时代以来,其资金参与度大幅提升了吗?没有,可以看看创业板对应的成交额吗?
全面注册制意味着近5000只股票(后续市场扩容后可能更多)将全部进入20%时代。如果资金不大幅增加,会出现N只以上股票的出血性暴跌吗?而这次大跌是否与“钱荒”有关?变相实现价值回归。创业板的连续调整,本质上是对上述问题的集体关注!
后续创业板还会继续调整吗?我的理解:是的!
目前平均市盈率61倍,我觉得还是偏高的。
大家看上证指数(SZ)市盈率为19.2倍、深证成指(CZ)市盈率为41.6倍。我理解按照SZ的2.5-2.8倍、CZ的1.25-1.4倍来测算,对应应该是48-58倍,取中位数为53倍,还有一定下探空间。
(P.S .以上倍数的数值是根据我个人观点认定的,不代表市场的客观趋势。他们是
作者本人是散户,第四章由于篇幅较长,分为上下两部分。该部分深入分析了创业板近期持续调整与全面注册制的内在逻辑关系。另外,关于注册制实施时间的预测,后面会陆续讲。
注册后续短期爆发主题方向等。本系列文章仅为个人思考总结,不代表官方观点。相关深度分析以官方权威报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