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餐饮白手起家创业点子,餐饮缺乏创业经验怎么办

  

     

  

     

  

  文|专业餐饮网之美   

  

  从一个小餐厅到一个连锁规模的餐饮品牌,每一个餐厅老板都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转型”,每一次,基本都是一个破釜沉舟,生死抉择的问题。   

  

  在激烈的中原腹地,有这样一个品牌,在郑州深耕25年,经历了“五次蜕变”。最近用了两年时间,开了近20家直营店,相当于之前20年的总和,而且每一家还是街上的“前坪店”。   

  

  而且它的商业模式也不一样,在核心商圈租整栋楼,只用二楼和一楼出租。   

  

  是河南菜的解决方案,河南菜的头部品牌,招牌菜南湾鱼4年卖了50万块。   

  

  经过五次“破茧成蝶”般的蜕变,它有了哪些改变?   

  

  其商业模式有何独特之处?   

  

  近日,专业餐饮网森林游学团走进郑州,采访了谢佳豫菜创始人谢中杰。谢佳的诸多变革和独特的经营模式值得每一位用餐者借鉴。   

  

     

  

  25年,他走过了餐饮人必经的“五次转型之路”   

  

  在做餐饮之前,谢中杰有一份让别人羡慕的工作。他是国家第四棉纺厂的工人。一次和朋友的偶然机会,他对餐饮充满了兴趣和探索。   

  

  所以我决定辞掉工作,开一家小餐馆。   

  

  第一次转型:从“打工人”到“老板”的角色转变   

  

  第一次创业,好像有点意外。谢中杰的两个朋友开了一个小店,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谢中杰想挑战,从朋友那里转让了店铺。   

  

  从体制内的铁饭碗到白手起家的创业打工仔,虽然辛苦了很多,但他第一次创业还是很有活力的。基本上他每天都在店里忙,于是又一家村菜馆诞生了。   

  

     

  

  第二次转型:从1家饭馆到近10家店   

  

  接手“另一个村子”后,在谢中杰的经营下,生意越来越红火,顾客越来越多,长长的队伍都容不下他们。他开始陆续开很多店,扩大规模。   

  

     

  

  第三次转型:从粗放型经营到精细化管理   

  

  开餐厅,当然可以随心所欲。比如最初的菜单就是跟着厨师的能力走,厨师会炒什么菜就卖什么菜。成本、效率、核算都不合理。   

  

  但是经营时间长了,店铺多了。想要长期发展,需要有精细化管理。   

  

  想了想,谢中杰开始在自己的酒店里“抱团经营”。什么叫“分群”,就是这道菜是谁做的?一个人做了多少道菜?这道菜是怎么做的?干得好?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这些问题一旦解决,效率很快就会提高。   

  

  以前店里的晋升只看工作年限和资历,转型后,晋升机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员工晋升要经过选拔和考核,每个岗位要列出相应的职责,才能胜任。另外每个月都有淘汰制度。   

  

  原来的采购方式是分店自助购物,配送效率低,没有采购优势。后来对供应商进行了优化,原来的80多家供应商减少到10多家。供应链也进行了升级,只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参与供应链,这样就可以控制供应链的质量。优化后,采购部和车班都取消了,节约了成本。   

  

  第四次转型:从做生意到建品牌   

  

  有了人才团队,谢中杰开了十几家不同品牌的店,比如谢先生和另一个村老板做炖鱼头、烤猪脸;谢家专门摆宴席;教辣螃蟹,尝试新品类,做有家味道的家常菜。基本上每个品类都尝试过了。   

  

     

  

  但由于操作复杂,经验有限,他踩的坑越来越多。2015年,他面临重大危机,近10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因此,他决定削减其他类别和品牌,专注于谢佳河南菜。他认为生意就是买卖,品牌就是让顾客自愿进店。以后一定要专心做品牌,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用这个   

州乃至全国,数一数二的连锁餐饮头部呢?

  

2018,解家河南菜开始了第五次转型,这一次是由品类到品类之王的大转型,不仅它的商业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也有了更明确的定位。

  

  

“租了一栋楼却只用一层 ",

  

第五次转型下的解家,2年开了近20家千平店

  

“过去十多年才开十几家店,现在两年就开了快20家店,为的就是提前抢占市场,现在,在郑州的东、西、南、北都有解家的店 ”解忠杰说。

  

提到吃河南菜,现在第一选择非解家莫属,为了实现品类之王,第五次转型解家河南菜经历了从商业模式到菜品、服务、定位的全方位转型。

  

  

1、模式创新:“虽然租了整栋楼,但我们只用二层”

  

因为解家河南菜每一家店都是千平大店,最大的宝龙广场店有4000平。

  

租了千平两层楼,解忠杰却只用二层,一层基本都是空的,很多人看不懂这是为何?

  

解忠杰说,这里面藏着两个心思:

  

_ 第一,一层做迎宾,从装修高档的楼梯上去,客人会觉得有仪式感,尤其是请客吃饭,很显档次,顾客体验感更超值。_

  

_ 第二,在郑州,尤其是商圈附近的房租,一层要比二层高出60%,一层做正餐不仅花销支出更大,品类上也不适合,一层更适合快餐等品类。_

  

因为目前自己还没有快餐等副牌,所以他们会整体租下来,然后将一层再租给其他品类,做快餐店、档口店,这样既把房租成本降下来了,顾客的体验也更好,还帮助快餐档口等创业者稍微缓解了房租压力。

  

  

2、定位迭代:去掉“老家”两个字,服务一亿河南人

  

在2018年以前,解家主打“老家河南菜”,但通过明确定位以后,他发现老家两个字有局限性,而且开到20几家店,这个主题也不适合现在的发展阶段。

  

“之前用老家,其实是个拐棍。每个人都有老家,这样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但现在毕竟服务老家一个区域,跟服务一亿河南人,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一样的。”

  

所以转型后改为河南菜,定位诉求也发生了改变,原来的slogan是“来自河南民间的拿手好菜”,现在变成“河南菜连锁领先品牌”,让解家更顺理成章地占据品类之王。

  

  

3、组织优化:30%的淘汰率

  

2年开出近20家直营千平大店,后备力量必须“顶上”,需要人才储备,也需要很好地内部组织管理。

  

在扩张之前,解忠杰制定了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这个体系服务技能、过程管理、态度意愿等等占据了80%,KPI绩效考核占据了20%。“有30-40项,每天都要打分,每个月评比一次,连续两个月垫底儿的,会主动淘汰下岗。”

  

2019年,这个淘汰的数据在30%左右。其中不乏一些干了十多年却不思进取的老员工。与此同时,一批有激情活力、目标感强的员工被提拔了上来,整个团队的活力被激发了出来。

  

  

4、菜品升级:一桌菜里,招牌菜就是帐篷菜

  

因为以前做了多个品牌,解忠杰总结出一个道理:菜单越厚,利润越薄,要有招牌菜,也要搭配好。

  

所以目前,解家的菜单已经进化到10.0版本,在路边店和商圈店,他们也用不同的菜单。

  

比如路边店设计80道菜,商圈店设计40道。尤其是商圈店,小店面、小菜单,环境、台型和器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月店里的菜单都要进行排行,末位的淘汰换新菜。

  

  

“一桌菜里,招牌菜就是帐篷菜。比如客人来了之后,点个南湾湖野生鱼一鱼两吃,这桌菜就像帐篷一样,支起来了。接下来点个鸡子、牛肉、豆腐、青菜,也就差不多了”解忠杰说。

  

虽然只上80道菜,但解家菜单储备库里,有600多道新菜,这其中一部分来自于河南十八个地市地道特色菜寻访,一部分来自于解家管理团队在全国各地的学习。

  

职业餐饮网总结:

  

无数的街边大店,都经历了一个蜕变和转型的过程,解家河南菜之所以能够在大浪淘沙中存活下来。

  

靠的是多次转型的革新,这包括抓住不同的消费人群,包括模式的创新,定位的升级,菜品的迭代。

  

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流血”的战争,这需要创始人的勇气和果决,更需要超强的执行力和耐力,转型不一定能成功,但墨守成规必然会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