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史读后感900字,创业史读后感500字

  

  蹤緒(踪绪   

  

  痕迹线索。[唐][张炜] 《朝野僉載》卷三:“急求贼,无迹。”【清】【蒲松龄】《聊齋志异青娥》:“生仆互失,寻不着,归母。母后派人搜谷,一点踪迹也没有。”   

  

  宗緒(宗绪   

  

  ,祖宗之志。 《楚辭天問》:“先[唐]臣[智],那我就支持你。什么叫官[汤],尊食?”【朱】集注:“徐叶流于后人。”[汉][杨雄]《百官箴宗正箴》:“[金仙]反叛统一,[宋宣]失序,[齐欢]不信,忘祖念。” 《後漢書齊武王縯傳》:“不忍心忽视。我降[黄]爵为[芜湖侯],削[冈]户三千。余!小男孩不走大道,却被法理所控制,以摆脱宗族。”   

  

  正緒(正绪   

  

  ,正统。 《金史太宗紀》:“最后听臣计,把皇位传给[熙宗],让[太祖]的后代不至于丧失气节。"[元][觉远] 《觀真文忠公畫像》诗:"我出生后,就被留下了。"   

  

  張緒風流   

  

   《南史张绪传》:“当你表达你的爱时,所有的听者都忘记了饥饿和疲劳,看到的人都像在祠堂里一样肃然起敬。虽然整天和你生活在一起,但你无法衡量。刘芸使它成为益州,提供几个刘舒植物,非常长的树枝,像丝线。当时旧宫芳林园建成,武帝曾植于太常之灵,殿前,常赏之,曰:‘此柳风流可爱,恰似张旭之时。’”后来,以“張緒風流”作为咏柳的典故,形容垂柳轻盈飘逸,婀娜可爱。宋高官国《柳梢青柳》词:“怜我瘦损,腰褪。宋芳李倩《蝶恋花》的话:“飘走了英国的一切残余,绿色的花朵变得美丽。張緒風流现在已经白发苍苍,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这和以往一样艰难。又名“張緒風流”。程远文海《摸鱼儿次韵谢张古愚》词:“西门柳,烟雨蒙蒙,人们赞美張緒風度."也用来形容人的风度非凡,高雅别致。宋丽彭老《探芳讯湖上游春继草窗韵》词:“繁华短梦随流水,空中有千首诗。更不用说,張緒風度就像一棵柳树。”清唐孙华《张蒿园斋观离薋园图》诗:“王卫婷馆不过几日,張緒風流又是一时。"   

  

  張緒風流,看到了"張緒風度"。   

  

  張緒風流   

  

  ,结尾;段。【宋】【桑世昌】《蘭亭考紀原》:“前师死,手接,端接主动,即不平。”[宋][叶适]《鞏仲至墓志銘》:“[钟志]学得快,成了一个早男人。从小到大,前人的本来心境,古今音节,因总统而变的事物,如水淹千尺,前后迎宾,对艾保持敬畏。"   

  

  源緒(源绪   

  

  , 1.伟大的事业。 《三國志魏志楊阜傳》:“陛下于[武帝]开天辟地之大业,恪守[文帝]征伐到底之志。”2.《水經注漸江水》引[南朝][宋][刘]《異苑》:“[孙权]时,[永康郡]有人进山,遇到一只大乌龟,被捆了回来.一夜之间[李悦],缆车已经在大桑树了。半夜,树突然对乌龟喊:“徐苑,你在嘲笑十二吗?””后以“徐苑”为龟的别名。【宋】【范成大】《再韻答子文》:“百年不占徐苑,今日我买单。"[明][刘基] 《題枯木圖》诗:"江头不必唤,何以不知湖上神仙。"   

  

  元緒(元绪   

  

  , 1.留给后人的部分。【北齐】【颜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还是因为家庭背景,考了一级半,就自顾不暇,忘了读书。”【田北湖】《論文章源流》:“史归经典,引百家之流,其注与言为史家所独有。”2.犹太人后裔。 《南史羊侃傳》:“投降的北方人,只有[坎]穿着过剩。”3.指次要部分。[明][李东阳]《江都縣學科貢題名記》:“[董军]出身秀才,有政治名声,又特别重视学校,其余者也。”   

  

  餘緒(余绪   

  

  ,产地;原因。 《魏書李崇傳》:“有一个人见过登机,晚上说中文,怀疑是我   

  

  由緒(由绪   

  

  ,内心深处持续不断的思念。[清][李渔] 《北齊書唐邕傳》:“你什么时候决定你是不是轻飘飘的,轻飘飘的,但你是活着的?”[清][龚自珍] 《重刊圓覺經略疏後序》诗:“君不可食,新诗如云。”补充项内心深处持续的思念。刘源钟兵《書信集致許壽裳》字:“一川风光,一壶春。   

酒,一襟幽緒。”

  

引緒(引绪 ,◆猶起頭。○[清][鄭藻如]《<盛世危言>序》:“若能由此書引緒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安見此日憂危之語,非即後日喜起之先聲?”

  

意緒(意绪

  

,◆1.心意,情緒。○[南朝][齊][王融]《詠琵琶》:“絲中傳意緒,花裏寄春情。”○[五代]徐鉉《柳枝辭》之十二:“唯有美人多意緒,解依芳態畫雙眉。”○[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王通》:“夜既深,僮僕散盡,孤燈徬徨,意緒良苦。”○[冰心]《寄小讀者》十六:“眉宇間似乎都含着凄惻的意緒。”◆2.猶思路。○[唐][柳宗元]《辨文子》:“凡[孟][管]輩數家,皆見剽竊,嶢然而出其類,其意緒文辭叉牙相抵而不合。”

  

遺緒(遗绪

  

,◆1.前人留下來的功業。○《書君牙》:“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遺緒。”○《晉書劉頌傳》:“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遺緒,得中賢之佐,而樹國本根不深,無幹輔之固,則所謂任臣者化而為重臣矣。”○《紅樓夢》第一一三回:“老爺太太原為是要你成人,接續祖宗遺緒,你只是執迷不悟,如何是好?”◆2.死者留下的產業。○[宋][洪邁]《夷堅甲志戴氏宅》:“汝曹素不立,必不能善守遺緒。”

  

炎緒(炎绪

  

,◆指[漢]王朝的國祚。○[唐][皮日休]《悼賈》:“粵炎緒之嫣綿兮,其國度之未彰。”◆补证条目■指炎汉以来的国祚。○吴致勋《谒黄帝陵》诗:“抗战至今追远祖,皇皇炎绪仍如故。”

  

玄緒(玄绪 ,◆謂先聖遺業。○《宋書禮志一》:“庠序之業,或廢或興,遂令陶鑄闕日用之功,民性靡素絲之益,亹亹玄緒,翳焉莫抽。”

  

緒正(绪正

  

,◆謂理出頭緒,排正序次。○《史記張丞相列傳》:“[張蒼]為計相時,緒正律曆。”○[裴駰]集解引[文穎]曰:“緒,尋也。”○《新唐書列女傳序》:“今采獲尤顯行者著之篇,以緒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之懿云。”○[明][王鏊]《震澤長語經傳》:“今《五經》惟《禮》最繁亂,惜不一經[朱子]緒正。”

  

緒餘(绪余

  

,◆1.抽絲後留在蠶繭上的殘絲。借指事物之殘餘或主體之外所剩餘者。○《莊子讓王》:“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苴以治天下。”○[陸德明]釋文:“[司馬]、[李]云:緒者,殘也,謂殘餘也。”○[宋][洪邁]《夷堅丙志河北道士》:“門人數十,皆得其緒餘。”○[明][劉元卿]《賢奕編仙釋》:“羽人方士,借其名以自重,而實不能知其說,于是就佛經腳根下竊其緒餘,作諸經懺。”○[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四:“這是些藝術,門外的人只憑着耳食的緒餘是不能夠形容盡致也。”◆2.後代。○《梁書王亮傳》:“尚書左丞臣[范縝],衣冠緒餘。”○《北齊書段孝言傳》:“[孝言]本以勳戚緒餘,致位通顯,至此便驕奢放逸,無所畏憚。”○《周書武帝紀下》:“[狐][趙]緒餘,降成皁隸。”

  

緒引(绪引

  

,◆猶抽引。○[清][張裕釗]《答吳摯甫書》:“欲學古人之文,其始在因聲以求氣,得其氣則意與辭往往因之而並顯,而法不外是矣。是故契其一而其餘可以緒引也。”

  

緒音(绪音 ,◆餘音。○[清][周亮工]《書影》卷十:“吾故曰[義山]之詩,乃詩人之緒音,[屈][宋]之遺響,蓋得[子美]之深而變出之者也。”

  

緒業(绪业

  

,◆事業;遺業。○《管子宙合》:“是以人之緒業不得不多端,名位不得不殊方。”○《史記周本紀》:“[武王]即位,[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之徒左右王,師脩[文王]緒業。”○[唐][杜甫]《別張十三建封》詩:“相逢[長沙亭],乍問緒業餘。”○[宋][周密]《齊東野語姜堯章自敘》:“某早孤不振,幸不墜先人之緒業。”○[明][周子義]《<何大復先生集>序》:“[伯子]([何大復]之孫博雅而文,遭時策勛,以竟公緒業。”

  

緒言(绪言

  

,◆1.已發而未盡的言論。○《莊子漁父》:“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陸德明]釋文:“緒言,猶先言也。”○[成玄英]疏:“緒言,餘論也。”○[郭慶藩]集釋引[俞樾]曰:“緒言者餘言也。先生之言未畢而去是有不盡之言,故曰緒言。”○《文選劉孝標<重答劉秣陵沼書>》:“緒言餘論,薀而莫傳。”○[張銑]注:“緒,遺也。”○[宋][司馬光]《謝檢討啟》:“訪逸事於名山,求緒言於故老。”○[清][俞正燮]《癸巳存稿杞子叔姬》:“凡經學非一人所能盡,故必旁徵眾說,亦必古人所傳,謂有[三代]緒言在也。”◆2.今指著作篇首概述全書主旨或介紹寫作意圖等的文字。○[瞿秋白]《餓鄉紀程》七:“然而[哈爾濱]一游,恰可當‘游[俄]’的緒言,我且略記當時的感想。”

  

緒信(绪信

  

,◆依從信賴。○《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張銑]注:“緒,順;嬖,寵也。言[權]年少,勇氣方盛,順信所寵之臣也。”

  

緒使(绪使

  

,◆謂服勞役的開端。○《莊子天地》:“方且為緒使,方且為物絯。”○[郭象]注:“將興後世事役之端。”○[成玄英]疏:“緒,端也。使,役也。不能無為,而任知御物,後世勞役,自此為端。”

  

緒年(绪年 ,◆餘年。○《亢倉子全道》:“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若此,緒年或可以及此。”

  

緒密(绪密

  

,◆謂構思綿密。○《新唐書文藝傳下王昌齡》:“[昌齡]工詩,緒密而思清。”○[金][王若虛]《滹南詩話》卷一:“[荊公]云:‘[李白]歌詩,豪放飄逸……至于[杜甫]則發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蓋其緒密而思深,非淺近者所能窺。’”

  

緒論(绪论

  

,◆1.言論。○[宋][陳亮]《與韓無咎尚書書》:“後生小子不獲聞前輩緒論,皆以為天下安有定法,各出意見,自立尺度,惟平者可合律,奇者為出倫耳。”○[明][李贄]《何心隱論》:“然余未嘗親睹其儀容,面聽其緒論,而窺所學之詳,而遽以為過,抑亦未可。”○《明史孫慎行傳》:“幼習聞外祖[唐順之]緒論,即嗜學。”○[清]《今世說文學》:“諸公子環坐,聽其緒論。”◆2.指學術論著的開頭部分,一般說明全書的大旨和內容等。○[明][沈德符]《野獲編戶部西北水田》:“今上乙亥,[徐孺東]新入省垣,首申其說,蓋即所著《潞水客談》緒論也。”○[瞿秋白]《海上述林別林斯基的百年紀念》:“[別林斯基]論[普希金]的許多文章的前面,還有一篇很長的關於歷史的緒論,是說明從[狄爾若文]到[普希金]的[俄國]文學史的。”

  

緒理(绪理 ,◆猶條理。○[明][何景明]《鄉射禮直節序例》:“使就此習之,而後求之《儀禮》,則文辭緒理可尋也。”

  

緒行(绪行

  

,◆功業與德行。○[宋][曾鞏]《刑部郎中張府君神道碑》:“如府君鍾材甚美,而進也得其時,自守及使,緒行既卓矣,使極其設修,可勝言耶!”

  

緒功(绪功

  

,◆未完成的功業;遺業。○《逸周書柔武》:“嗚呼!維在[文考]之緒功。”○[宋][王安石]《答韶州張殿丞書》:“不能推揚先人之緒功餘烈,使人人得聞知之。”

  

緒風(绪风

  

,◆1.餘風。○《楚辭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王逸]注:“緒,餘也。”○[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詩:“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吳曾]《能改齋漫錄樂府二》引[唐]教坊詞《瑤臺第一層》:“緒風和扇,冰華秀發,雪質孤高。”○[清][曹寅]《思仲軒》詩:“緒風播檀欒,前後青參差。”◆2.指遺留下來的風尚。○[章炳麟]《代議然否論》:“承五十葉平等之緒風,雖[東胡]入主,猶不能恣情滑亂,而反除[江]左世奴之制,為之釋回增美,是[震旦]所以卓絕矣。”

  

緒存(绪存 ,◆清理保存。○[明][沈德符]《野獲編臺省六科廊章奏》:“按此時去[弘][正]間未遠,若加蒐括,尚可緒存一二。”

  

緒次(绪次

  

,◆1.整理編排。○《新唐書郝處俊傳》:“初,[顯慶]中,[令狐德棻]、[劉胤之]撰國史,其後[許敬宗]復加緒次。”◆2.頭緒。○[明][陸粲]《說聽》卷下:“[程公]同知[溫州],領上官檄,檢校鹹場,稱度數日,茫無緒次。”

  

緒成(绪成

  

,◆完成前人未竟之業。○《新唐書柳芳傳》:“[肅宗]詔[芳]與[韋述]綴輯[吳兢]所次國史,會[述]死,[芳]緒成之。”○[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兩朝大典,雖為重事,以卿等才學述作之,固已比跡[班][馬]矣。朕之淺陋,何所加損乎?其如擬準進艸緒成之。”○[明][沈德符]《野獲編禨祥花石之禍》:“此石至今臥其園榛莽中,乃子[中翰]君,欲緒成前志,終以懼禍未決也。”

  

興緒(兴绪

  

,◆猶興致。○[唐][王勃]《上巳浮江宴》詩:“上巳年光促,中川興緒遙。”○[清][張鵬翀]《嘲春風》詩:“掃盡亂紅無興緒,強將餘力管楊花。”

  

心緒如麻(心绪如麻 ,◆猶心亂如麻。○《鏡花緣》第八三回:“此刻記了這個,忘了那個,及至想起那個,又忘了這個,真是心緒如麻,何能再說笑話?”

  

心緒(心绪

  

,◆心思,心情。○[宋][歐陽修]《與孫威敏公書》:“昨日[范公]宅得書,以埋銘見託。哀苦中無心緒作文字,然[范公]之德之才,豈易稱述!”○《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但重整雲鬟,再施鉛粉,丈夫已亡,有何心緒?”[李廣田]《沒有名字的人們》:“他已很少再有到街頭或鄰家去夜談的心緒。”

  

閒緒(闲绪 ,◆亦作“閑緒”。◆與正事無關的思緒。○《再生緣》第一回:“靜坐芸窗憶舊時,每尋閑緒寫新詞。”

  

先緒(先绪

  

,◆祖先的功業。○[晉][夏侯諶]《昆弟誥》:“維我後府君侯,祗服哲命,欽明文思,以熙柔我家道,丕隆我先緒。”○[宋][曾鞏]《授中書舍人謝啟》:“如[鞏]者識慮少通,襟靈多蔽,徒恐隳於先緒,頗能味於經言。”○[明][劉基]《紹興崇福寺記》:“三房以昭穆序兄弟子孫如族屬,俾同力一心,以無墜先緒。”○[清][趙翼]《兕觥歸趙歌》:“礽孫凜然念先緒,誓返故物棄家廟。”

  

遐緒(遐绪

  

,◆久遠的功業。○《晉書潘尼傳》:“祚以大寶,登以龍飛,宣基誕命,景熙遐緒。”○[南朝][宋][王韶之]《宋宗廟登歌北平府君歌》:“綿綿遐緒,明昭載融。○[漢]德未遠,[堯]有遺風。”

  

無緒(无绪

  

,◆1.沒有頭緒;沒有線索。○[唐][李白]《贈劉都使》詩:“所求竟無緒,裘馬欲摧藏。”○[清][錢澄之]《梅花詩》:“春信眇無緒,荒煙空滿林。”◆2.沒有情緒。○[宋][柳永]《雨霖鈴》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明][薛蕙]《送周子賢按貴州》詩:“送遠多無緒,憂時且不堪。”○[清][納蘭性德]《浣溪沙》詞:“一半殘陽下小樓,朱簾斜控軟金鉤。倚闌無緒不能愁。”◆3.詈詞。猶無道,無理。○《醒世姻緣傳》第三回:“[晁大舍]這個渾帳無緒官人,不說你家裏有一塊大大的磁石,那針自然吸引得攏來;卻說:‘[楊古月]真真合咱相厚,不憚奔馳,必定要來自己親看。’”

  

無情無緒(无情无绪

  

,◆沒有心思,苦悶無聊。○[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摺:“姐姐往常不曾如此無情無緒。”○《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桂娘]也日日無情無緒,懨懨欲睡,針線慵拈。”○[清][黃景仁]《木蘭花慢京口清明》詞:“只無情無緒,閒吟閒詠,[江]草[江]花。”◆补证条目■没有心思,苦闷无聊。○郁达夫《新生日记·一九二七年三月一日》:“坐到十点钟前,我知道她一定不能脱身,她也对我丢了个眼色,所以只好一个人无情无绪地离开了孙氏的寓居。”

  

文緒(文绪

  

,◆指文教禮樂之事。○《史記天官書》“一曰上將”[司馬貞]索隱引《春秋元命包》:“上將建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士,司命主老幼,司災主災咎也。”

  

萬緒千頭(万绪千头

  

,◆形容事物繁雜紛亂,頭緒很多。○[明][賈仲名]《升仙夢》第四摺:“桃腮點嫩朱,柳眉愁未足,萬緒千頭,一點情舒。”○《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安公子]﹞心中萬緒千頭,在牲口上悶悶不語。”○[郭沫若]《牧羊哀話》:“但這萬緒千頭,我不知道該從何處說起呢!”參見“千頭萬緒”。

  

頭緒(头绪

  

,◆1.事物發展的脈絡或探求問題的門徑;事情的條理。○[漢][蔡邕]《上漢書十志疏》:“參思圖牒,尋繹度數,適有頭緒。”○[明][朱國禎]《高先生墓志銘》:“頭緒雖多,儘做得出。”○[清][惲敬]《與姚秋農書》:“[敬][江]右之事,如治亂絲,千萬頭緒,止一人手力,是以奉書[王奉新]之後,並未發書。”○[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北新辦事,似愈加沒有頭緒。”◆2.比喻心思意緒。○[唐][鮑溶]《秋懷》詩之二:“心如繅絲綸,展轉多頭緒。”○[宋][黃庭堅]《次韻王稚川客舍》之二:“身如病鶴翅翎短,心似亂絲頭緒多。”○[冰心]《寄小讀者》十八:“甲板上獨坐,無頭緒的想起昨天車站上的繁雜的木屐聲,和前天船上禮拜,他們唱的‘上帝保佑我母親’之曲,心緒很雜亂不寧。”◆3.指扎頭髮的線繩。○[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髻角兒如鴉,頭緒兒白。”○[凌景埏]校注:“紮頭髮的線繩。”

  

統緒(统绪

  

,◆1.頭緒;系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若統緒失宗,辭味必亂。”○[明][宋濂]《麗水黃府君墓志銘》:“習‘五經’約知其說,尤深於《易》,旁通諸家言,目別彙分,咸得其統緒。”○[清][惲敬]《姚江學案書後一》:“若夫守陳腐之言,循迂僻之行,耳不聞先儒千百年之統緒,目不見士大夫四海之淵源。”◆2.指皇室世系。○[宋][司馬光]《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公上言,比者陛下皇子繼天,宮坊虛位,立嗣之義,禮有明文,願陛下深思祖宗統緒之重,歷選宗室宜為嗣者。”○《明史懷獻太子見濟傳》:“陛下膺天明命,中興邦家,統緒之傳,宜歸聖子。”○《清史稿后妃傳孝欽顯皇后》:“將來慎選元良,纘承統緒,其繼大統者為[穆宗]嗣子。”◆3.泛指宗族系統。○[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亂離二則》:“我無子,將以汝繼統緒,肯否?”

  

條緒(条绪

  

,◆1.條例。○《南齊書孫稚珪傳》:“謹奉聖旨,諮審司徒臣[子良],稟受成規,創立條緒……始就成立《律文》二十卷、《錄敘》一卷。”○[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一董伯念》:“時[宗伯]貲產過厚,怨滿一鄉,[伯念]思稍散之,以結人心……舉故券以示小民,或止半價,或許回贖,各有條緒。”◆2.條理頭緒。○[宋][蘇舜卿]《廣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銘》:“初,侍郎通判[密州],夫人歸焉,典訓闈中,事皆有條緒。”○[清][魏源]《聖武記》卷九:“其撫綏之法亦有三,或清查叛產,或量給流亡絕產,或於南山老林墾荒,暫免升科。三事條緒繁重,均賴良有司宣力。”

  

天緒(天绪

  

,◆天子的世系,皇統。○《後漢書質帝紀贊》:“[孝順]初立,時髦允集……[沖]夭未識,[質]弒以聰。陵折在運,天緒三終。”○[晉][桓溫]《薦譙元彥表》:“聖德嗣興,方恢天緒。”○[唐][羅隱]《代韋徵君遜官疏》:“況自陛下膺天緒,今內有良相,外有良將。家至戶到,未有一處不似[唐][虞]時。”

  

探緒求源 ,◆探求事物的开始和源头。○《魏书·袁翻传》:“明堂九室,著自《戴禮》,探緒求源,罔知所出,而漢氏因之,自欲爲一代之法。”

  

談緒(谈绪

  

,◆猶談端。○[南朝][梁][蕭統]《與殷蕓令》:“追憶談緒,皆為悲端。”○[宋][洪適]《祭熊承議文》:“我贅別乘,公行丈人,承顏一再,談緒相欣。”○[清][黃景仁]《留別正陽書院諸生並懷邵二雲編修》詩:“誦聲聯四舍,談緒引中宵。”

  

思緒萬千

  

,◆形容感想、联想或想象十分丰富。○沈寂《金钱世家》:“顿觉戏中有我,我中有戏,思绪万千,悲喜交集。”○焦祖尧《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叶赋章一动不动地在水坑边站着,不由得思绪万千。”

  

思緒(思绪

  

,◆1.思想的端緒;思路。○《晉書潘岳傳論》:“[安仁]思緒雲騫,詞鋒景煥。”○[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且才分不同,思緒各異,或製首以通尾,或尺接以寸附。”○[唐][陸龜蒙][皮日休]《寒夜聯句》:“清知思緒斷,爽覺心源澈。”○[楊沫]《花蕊》:“使我的思緒,我的目光也隨着延伸。”◆2.情緒;心情。○[南朝][梁][柳惲]《搗衣詩》:“孤衾引思緒,獨枕愴憂端。”○[唐][李商隱]《今月二日不自度量輒以詩一首四十韻干瀆尊嚴》:“容華雖少健,思緒即悲翁。”○[柯岩]《奇异的書簡東方的明珠二》:“想寫一封信告訴她自己的思緒,像往常一樣。”

  

順緒(顺绪

  

,◆順着次序。○《黃庭內景經呼吸》“三氣右徊九道明”[唐][梁丘子]注:“三氣謂三丹田之氣,右徊言周流順緒調和陰陽,則四關九竅通流朗徹而無病也。”

  

衰緒(衰绪

  

,◆衰微的事業。○[晉][潘岳]《西征賦》:“宗[孝宣]於[樂游],紹衰緒以中興。”○《周書靜帝紀論》:“[靜帝]越自幼沖,紹茲衰緒。”

  

事緒(事绪

  

,◆1.事情的條理。○[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昔[鄭弘]之守[南陽],條教為後所述,乃事緒明也。”○[南朝][梁][沈約]《南郊赦詔》:“軍政國容,事緒非一;刑禮參用,未臻和簡。”◆2.指紛繁的事務。

  

世緒(世绪 ,◆世上的功業。○[前蜀][杜光庭]《莫庭乂為安撫張副使生日周天醮詞》:“善功克懋於仙階,陰德光隆於世緒。”

  

詩緒(诗绪 ,◆詩的思緒。○[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二六章:“風格是一天天的更變幻了;詩緒是一天天的更深邃了。”

  

聖緒(圣绪

  

,◆稱帝王的統緒。○《史記三王世家》:“陛下奉承天統,明開聖緒,尊賢顯功,興滅繼絕。”○《漢書元帝紀》:“朕承先帝之聖緒,獲奉宗廟,戰戰兢兢。”○《後漢書馮异傳》:“昔我[光武]受命中興,恢弘聖緒,橫被四表,昭假上下,光耀萬世,祉祚流衍,垂於罔極。”○[前蜀][杜光庭]《賀天貞軍進嘉禾表》:“伏惟陛下紹[軒皇]之聖緒,承[周帝]之洪源。”

  

傷緒(伤绪 ,◆猶傷懷。○[明][高啟]《春草軒雨中懷王太史》詩:“對此闕良儔,當歡反傷緒。”

  

三頭兩緒(三头两绪

  

,◆謂頭緒多端,繁雜不一。○[宋][朱熹]《答張敬夫書》:“不知以敬為主,而欲存心,則不免將一箇心把捉一箇心,外面未有一事時,裏面已是三頭兩緒。”

  

秋緒(秋绪 ,◆猶秋序。○[南朝][齊][張融]《海賦》:“春代秋緒,歲去東歸。”

  

慶緒(庆绪

  

,◆對皇家宗室的敬稱。○[北周][庾信]《周宗廟歌皇夏》:“慶緒千重秀,鴻源萬里長。”○[宋][范鎮]《東齋記事》卷一:“予嘗修玉牒,知國家慶緒之繁衍。”○《宋史樂志九》:“爰資慶緒,式昭帝基。”

  

情緒(情绪

  

,◆1.纏綿的情意。○[南朝][梁][江淹]《泣賦》:“直視百里,處處秋煙,闃寂以思,情緒留連。”○[唐][韓偓]《青春》詩:“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終擬約[秦]樓,光陰負我難相偶,情緒牽人不自由。”○[宋][晏幾道]《梁州令》詞:“南橋楊柳多情緒,不繫行人住。”◆2.泛指感情。○[葉聖陶]《母》:“一位姓[文]的是個富於情緒而又偏於直覺的,伊常有說不出的憂愁,又常常有莫可名的喜悅。”◆3.心情,心境。○[唐][司空圖]《寓居有感》詩之三:“客處不堪頻送別,無多情緒更傷情。”○[宋][丘崇]《洞仙歌賦金林檎》詞:“鎮獨自黃昏怯輕寒,這情緒年年,共花憔悴。”○[清][納蘭性德]《霜天曉角》詞:“若問看花情緒,似當日,怎能彀?”[葉聖陶]《曉行》:“我聽了這一段敘述,心裏起一種憎恨的情緒。”○[梁斌]《紅旗譜》五三:“情緒不好的時候,一看革命小說,就壯起膽來。”◆4.情況;端緒。○[唐]程長文《書情上使君》詩:“縣僚曾未知情緒,即便教人縶囹圄。”◆5.猶勁頭。○[謝覺哉]《機關婦女的學習》:“《中國婦女》社記者說,機關團體的婦女,不論是職員或非職員,絕大部分的學習情緒很好。”○[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三章:“驚人的集體力量使他情緒高漲極了。”◆6.指不正當或不愉快的情感。○[碧野]《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第一章:“回來後,它也跟人一樣會鬧情緒,對所有的人都不服從。”○[康濯]《水滴石穿》第五章:“呃呃,可得先跟[申玉枝]談談,安定安定她的情緒呢!”

  

前緒(前绪

  

,◆前人的事業。○《楚辭天問》:“纂就前緒,遂成考功。”○《三國志魏志蔣濟傳》:“陛下方當恢崇前緒,光濟遺業,誠未得高枕而治也。”○《三國演義》第八十回:“今王[丕]纘承前緒,至德光昭。”○[清][劉大櫆]《方氏支祠碑記》:“於是祈宣率祖考之攸訓,思篤前緒。”

  

千緒萬端(千绪万端 ,◆猶千端萬緒。○《晉書陶侃傳》:“[侃]性聰敏,勤於吏職……閫外多事,千緒萬端,罔有遺漏。”

  

千頭萬緒(千头万绪

  

,◆亦作“千頭萬序”。◆形容事物複雜紛亂,頭緒繁多。○《敦煌變文集無常經講經文》:“火宅驅牽常煎炒,千頭萬序何時了。”○《朱子語類》卷一:“千頭萬緒,皆是從心上來。”○[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中:“蓋日月之間,見聞酬酢,雖千頭萬緒,莫非良知之發用流行。”○[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三回:“真是越想越愁悶,千頭萬緒,心亂如麻。”

  

千條萬緒(千条万绪

  

,◆猶千端萬緒。○《朱子語類》卷五一:“心之制,亦是就義之全體處說;事之宜,是就千條萬緒各有所宜處說。”○[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說到‘民生主義’,因這裏頭千條萬緒,成為一種科學,不是十分研究,不得清楚。”

  

千端萬緒(千端万绪

  

,◆形容事物紛雜,頭緒繁多。○《漢武帝內傳》:“求道益命,千端萬緒,皆須五帝六甲靈飛之術。”○《隋書劉昉傳》:“殘賊之策,千端萬緒。”○[孫中山]《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方法》:“經濟學之概說,千端萬緒,分類周詳。”

  

千愁萬緒(千愁万绪

  

,◆許許多多憂愁和思緒。○[宋][柳永]《女冠子》詞:“好天良夜,無端惹起千愁萬緒。”○[冰心]《南歸》:“這屋裏是無邊的空虛,空虛,千愁萬緒,都從曉枕上提起。”

  

鋪緒(铺绪 ,◆猶鋪敘。鋪陳敘述。○[田北湖]《論文章源流》:“名實既準,順理而成章;情意相通,糅條而鋪緒。”

  

末緒(末绪

  

,◆謂前人遺留的功業。○[晉][陸機]《贈弟士龍》詩:“昔予翼考,惟斯伊撫。今予小子,繆尋末緒。”○[晉][陸機]《吊魏武帝文》:“接皇[漢]之末緒,值王途之多違。”

  

名緒(名绪 ,◆顯赫的業績。○[宋][岳珂]《桯史吳畏齋謝贄啟》:“當呼老校退卒,問先烈之宏規;將與群公貴人,誦故侯之名緒。”

  

妙緒(妙绪

  

,◆1.指前代好傳統。○《晉書文苑傳李充》:“逐跡逾篤,離本逾遠,遂使華端與薄俗俱興,妙緒與淳風並絕。”◆2.精妙的思緒、思想。○[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青鳳》:“[耿生]略述[塗山]女佐[禹]之功,粉飾多詞,妙緒泉湧。”○[郭沫若]《南冠草》附錄《夏完淳》:“把亡國現象說得最為扼要,則被刪文字中恐仍多妙緒,未必盡‘訛’。”

  

門緒(门绪

  

,◆1.家門的世系。○[南朝][梁][任昉]《為卞彬謝修卞忠貞墓啟》:“臣門緒不昌,天道所昧。”○[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爾門緒孤微,不宜從世祿所為,先納罰錢,慎勿以騾從也。”◆2.家門的功業。○《陳書程文季傳》:“纂承門緒,克荷家聲。”○[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五:“一家父子兄弟,忠孝堂堂,樹節奇偉,蓋又不第仍世樸學之傳,為足力振門緒也。”

  

没心没緒 ,◆形容心神不定,无精打采。○《红楼梦》第九五回:“襲人等每日提心吊膽,寶玉也好幾天不上學,只是怔怔的,不言不語,没心没緒的。”

  

沒情沒緒(没情没绪

  

,◆謂情緒低落,精神不振。○《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崔寧]到家中,沒情沒緒,走進房中,只見渾家坐在床上。”○《二刻拍案驚奇》卷三:“翰林痛哭了一場,沒情沒緒,打點回家。”

  

令緒(令绪

  

,◆偉大的事業或業績。○《書太甲下》:“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孔]傳:“令,善也。繼祖善業,當夙夜庶幾視祖,此配天之德而法之。”

  

兩頭三緒(两头三绪

  

,◆形容心意煩亂。○[元][白樸]《墻頭馬上》第四摺:“都則道百媚千嬌,送的人四分五落,兩頭三緒。”◆补证条目■形容心烦意乱。○宋向滈《踏莎行》词:“萬水千山,兩頭三緒,憑高望斷迢迢路。錢塘江上客歸遲,落花流水春暮。”

  

連緒(连绪 ,◆連續不斷。○[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連城》:“遙望南北一道,行人連緒如蟻。”

  

離緒(离绪

  

,◆惜別時的綿綿情思。○[唐][溫庭筠]《與友人別》詩:“薄暮牽離緒,傷春憶晤言。”○[元][周孚先]《蝶戀花》詞:“野草閑花,一一傷離緒。”○[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嬌娜》:“意將棄此而西,勢難復聚,因而離緒縈懷。”

  

離情別緒(离情别绪

  

,◆離別的情緒。○[宋][柳永]《晝夜樂》詞之一:“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郭小川]《秋歌》之三:“秋天啊,也有離情別緒在心頭。”

  

開緒(开绪 ,◆猶開端。

  

絕緒(绝绪

  

,◆1.絕嗣,沒有後代。○《後漢書張衡傳》:“[王]([王皇后]肆侈于[漢]庭兮,卒銜恤而絕緒。”○[李賢]注:“絕緒言無後也。”○[晉][潘岳]《哀永逝文》:“啟夕兮宵興,悲絕緒兮莫承。”○[南朝][梁][任昉]《為褚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且先臣以大宗絕緒,命臣出纂傍統。”◆2.指史事頭緒中斷,無人繼續撰述。○《通志總序》:“既無衍文,又無絕緒,世世相承,如出一手。”

  

就緒(就绪

  

,◆謂從事其本業。○《詩大雅常武》:“不留不處,三事就緒。”○[鄭玄]箋:“緒,業也……女(汝三農之事皆就其業。”後用指安排妥當,有了條理。○[宋][蘇軾]《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批答》:“二年於茲,百度惟正,事既就緒,民亦小康。”○《明史曆志一》:“臣等纂輯新法,漸次就緒。”○[何香凝]《回憶孫中山和廖仲愷》:“那時(一九○五年醞釀正式成立同盟會的工作已經相當就緒。”

  

井井有緒(井井有绪 ,◆見“井井有序”。

  

階緒(阶绪 ,◆仕進之路。○[南朝][梁武帝]《申飭選人表》:“或有晦善藏聲,自埋衡蓽,又以名不素著,絕其階緒。”

  

家緒(家绪 ,◆家業。○《宋史趙安仁傳》:“[元輿]蚤卒,家緒寖替,[安仁]屢以金帛濟之。”

  

繼緒(继绪 ,◆謂承繼先代功業。○《漢書禮樂志》:“樂終產,世繼緒。”

  

績緒(绩绪

  

,◆緝麻。○《水滸傳》第二四回:“這小猴子([鄆哥]提了籃兒,一直望[紫石街]走來,徑奔入茶坊裏去,卻好正見[王婆]坐在小凳兒上績緒。”

  

極緒(极绪 ,◆窮究本源。○[漢][蔡邕]《與何進書薦邊讓》:“﹝[邊讓]﹞初覽諸經,見本知義;尋端極緒,授者不能答其問,章句不能邃其意。”

  

基緒(基绪

  

,◆猶基業。○《書太甲上》:“肆嗣王丕承基緒。”○[孔]傳:“子孫得大承基業。”○《文選孔融<薦禰衡表>》:“陛下叡聖,纂承基緒。”○[呂延濟]注:“緒,業也。”○《明史后妃傳二孝靖王太后》:“朕嗣承基緒,撫臨萬方。”

  

話緒(话绪

  

,◆I1.說話的頭緒。○[茅盾]《虹》六:“紅潮升上她的雙頰,顯然是興奮了。但是急切中理不出話緒來。”◆2.說話的情緒、興致。如:酒把他的話緒引出來了。`12`◆II1.說話的頭緒。○[茅盾]《虹》六:“紅潮升上她的雙頰,顯然是興奮了。但是急切中理不出話緒來。”◆2.說話的情緒、興致。如:酒把他的話緒引出來了。

  

華緒(华绪 ,◆顯貴者的後代。○[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朝散大夫守長史某,地乘華緒,價揠名流,豫章擢而成幹,騏驥生而躡影。”

  

鴻緒(鸿绪

  

,◆大統;王業。○《後漢書順帝紀》:“陛下踐祚,奉遵鴻緒。”○[唐肅宗]《授彭王僅等節度大使制》:“朕以薄德,纘承鴻緒。”○《清史稿世祖紀二》:“朕纘承鴻緒,十有一年。”

  

合緒(合绪

  

,◆聚集在一起。○《文選鮑照<舞鶴賦>》:“離綱別赴,合緒相依。”○[李善]注:“綱緒,謂舞之行列也。言或離而別赴,或合而相依。”○[唐][李邕]《兗州曲阜縣孔子廟碑》:“昔[蚩尤]怙賊,厥弟驕兵,巨力朋徒,合緒連禍。”

  

漢緒(汉绪 ,◆[漢]代的業績。○[漢][班固]《東都賦》:“系[唐]統,接[漢]緒,茂育群生,恢復疆宇。”

  

官緒(官绪

  

,◆猶官職;官位。○《太平廣記》卷一八○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李固言》:“[固言]始以所業求見,謀於諸[柳],諸[柳]與導行卷去處,先令投[許常侍]。○[固言]果詣之,[孟容]謝曰:‘某官緒閑冷,不足發君子聲彩。’”[宋][洪邁]《容齋三筆唐世辟寮佐有詞》:“牒奉處分,前件官儒素修身,早升官緒。”

  

功緒(功绪

  

,◆事功;功績。○《周禮天官宮正》:“考其功緒。”○[鄭玄]注:“功,吏職也;緒,其志業。”○[孫詒讓]正義引[顧炎武]云:“已成者謂之功,未成者謂之緒。”○[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功緒卓殊,氓獠循業。”○《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天聖二年》:“推行新法,功緒已見。”○[清][曾國藩]《李勇毅公神道碑銘》:“選用賢吏,安民墾田,功緒彰矣。詔授為欽差大臣。”

  

公緒(公绪 ,◆複姓。○[漢]有[公緒恭],見《後漢書黨錮傳序》。

  

根緒(根绪

  

,◆統緒,世系。○《北史崔昂傳》:“時左府有[陽平]人[吳賓]為妄認繼嗣事,披訴經久……司徒[婁昭]付[昂]推問,即日詰根緒,獲其真狀。”

  

風緒(风绪

  

,◆風。○[唐][鄭谷]《漂泊》詩:“槿墜蓮疏池館清,日光風緒淡無情。”○[唐][劉禕之]《酬鄭沁州》詩:“節變風緒高,秋深露華溽。”

  

多緒(多绪

  

,◆多端;多樣。○[南朝][梁武帝]《申飭選人表》:“且夫譜諜訛誤,詐偽多緒;人物雅俗,莫肯留心。”○[南朝][梁][任昉]《為梁公請刊改律令表》:“法閉二門,為政之蠹;生殺多緒,誰其適從!”[唐][李百藥]《渡漢江》詩:“客心既多緒,長歌且代勞。”

  

端緒( 端绪

  

,◆1.頭緒。○《淮南子兵略訓》:“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緒。”○[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韓彥古》:“卷帙浩博,未見端緒,[彥古]常欲略觀而不可得。”○[明][方孝孺]《與王修德書》:“吾兄前書有學無端緒之歎,甚見進學之篤。”○[清][惲敬]《與趙石農》之一:“諸事沓來,近日略有端緒矣。”◆2.先例;淵源。○《漢書淮南憲王劉欽傳》:“既開端緒,願卒成之。”○《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吾欲為卿脫死,既開端緒;而卿終不從,激怒帝如此。”○[明][宋濂]《<曾學士文集>序》:“先生之裔,分自[南豐]。父祖皆[宋]進士,書詩之業,遠有端緒。”

  

頂針緒麻(顶针绪麻

  

,◆同“頂真續麻”。◆《鏡花緣》第七八回:“[題花]道:‘此令也無可宣。就從妹子說一句書,無論經史子集,大家都頂針緒麻依次接下去。’”參見“頂真續麻”。

  

帝緒(帝绪

  

,◆猶帝業。○《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秦穆]有[王][由][五][羖],攘卻[西戎],始開帝緒。”○[呂延濟]注:“緒,業也。”○《南齊書樂志》:“假我帝緒,懿我皇維。”參見“帝業”。

  

單緒(单绪

  

,◆1.謂只有一子承繼宗緒。○[唐][張說]《贈丹州刺史先府君神道碑》:“府君煢生遺育,四代單緒。”○[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酒失》:“累世單緒,一身早孤。”◆2.謂寒門後代。○[唐][張九齡]《登郡南城樓》詩:“平生本單緒,邂逅承優秩。”

  

錯緒(错绪 ,◆謂次序錯亂。○《後漢書左雄傳》:“賢愚錯緒,深谷為陵。”

  

次緒(次绪

  

,◆次序;頭緒。○[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五:“問[漢]時宮中事,說之了了,皆有次緒。”○《北史夏侯夬傳》:“﹝[夬]﹞又發陰私竊盜,咸有次緒。”○[宋][歐陽修]《與大寺丞發書》之五:“他事若漸有次緒,亦言來。”

  

愁緒(愁绪

  

,◆憂愁的心緒。○[南朝][梁簡文帝]《阻歸賦》:“雲向山而欲斂,雁疲飛而不息;何愁緒之交加,豈樹萱與折麻。”○[唐][杜甫]《泛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因寄岑中允參范郎中季明》詩:“帝鄉愁緒外,春色淚痕邊。”○[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摺:“斂雙眉不堪妝畫,有甚事愁緒交加。”○[鄭振鐸]《取火者的逮捕埃娥》:“辨不出是喜,是悲,是苦,是樂!一霎時的熱情的傾吐,千萬種愁緒的奔泄!”

  

承緒(承绪 ,◆承繼皇統。○《明史張璁傳》:“[興獻王]獨生朕一人,既不得承緒,又不得徽稱,罔極之恩,何由得報?”

  

成緒(成绪

  

,◆1.成為思緒。○[晉][陸機]《嘆逝賦》:“幽情發而成緒,滯思叩而興端。”◆2.傳統。○《續資治通鑒宋哲宗紹聖元年》:“[惇]厲色曰:‘[光]輔母后獨掌政柄,不務纂紹先烈,肆意大改成緒,誤國如此,非姦邪而何?’”◆3.成績。○[明][宋濂]《先府君蓉峰處士阡表》:“祖妣營度於其內,顯考則隨物順成應之於外,歲增月衍,頗有成緒。”

  

腸緒(肠绪 ,◆猶情緒。○[明][高啟]《疏簾淡月秋柳》詞:“老來腸緒應愁絕,[江]南橫管吹切,莫欺憔悴,明年依舊,萬陰成列。”

  

才緒(才绪

  

,◆才思。○[魯迅]《集外集拾遺中山大學開學致語》:“他須有奮發革命的精神,增加革命的才緒,堅固革命的魄力的力量。”○[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二:“‘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品中的主角,或誇耀其穨唐,或衒鬻其才緒。”

  

别緒離情 ,◆指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感。○明沈璟《懒画眉·复欢》套曲:“眉尖剛把閒愁卸,將别緒離情和你詳細説。”

  

別緒(别緒 、 别绪

  

,◆離別的情思。○[唐][駱賓王]《餞駱四得鐘字》詩:“曲終驚別緒,醉裏失愁容。”○[宋][梅堯臣]《送仲連》詩:“別緒如亂絲,欲理還不可;卻悲《嬌女》詩,寧戀更效[左]。”○[鄭振鐸]《離別》:“我去向她告別,勉強裝出高興的樣子,要逗引開她的憂懷別緒。”◆补证条目■离别的情思。○南朝齐王融《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之四:“參差興别緒,依遲起離慕。”

  

寶緒(宝绪 ,◆皇業。○《宋史樂志十五》:“丕圖寶緒承繁祉,率土仰隆平。”○《宋史樂志十五》:“發揮寶緒靈仙降,感吉夢先期。”

  

百緒(百绪

  

,◆1.各種各樣;千頭萬緒。○《新唐書王世充傳》:“[世充]每聽朝決政,誨喻言語諄複百緒,以示勤篤,百司奏事者聽受為疲。”○《新唐書蘇頲傳》:“[玄宗]平內難,書詔填委,獨[頲]在[太極]後閤,口所占授,功狀百緒,輕重無所差。”○[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九章:“夫[民國]新建,外交內政,百緒繁生。”◆2.指各種思緒。○[唐][方干]《與長洲陳子美長官》詩:“枕上愁多百緒牽,時常睡覺在溪前。”

  

白緒(白绪 ,◆白色的絲麻。○《晉書樂志下》:“[晉]《俳歌》又云:‘皎皎白緒,節節為雙。’[吳]音呼緒為紵,疑白紵即白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