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4月11日,虽然距离春耕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富锦气象局却是一片繁忙景象。科技人员忙于收集、统计和分析各种数据,同时还要接待源源不断的农民来访。这些游客都想知道今年春播期间的温度、降水等天气动态,以便对下一步的选种育苗有个好的想法。
如今,在准备春耕之前了解天气已经成为当地大型粮食种植者必不可少的一课。
大型玉米种植者刘一坤说:“从种植到收获,我是气象局的常客。每次去重点农时,都离不开气象信息的帮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科学利用天气预报,有效避免不利天气影响,他的亩产量可提高30%以上。
富锦市气象局局长孙胜阳表示:“鉴于今年春耕,富锦市气象局进一步深化了从过去到收获的农业气象服务常规服务,引进了社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从气候角度记录了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例如,对于一株水稻,我们将记录它从播种到收获的气候条件、水和肥料。当这种大米收获加工成大米后,就成为具有气候质量评价的可追溯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效益和附加值。”
在富锦气象支撑现代农业实验基地,各种现代气象监测设备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监测仪器就像农民耕作的‘千里眼’和‘千里眼’。”孙胜阳指着身边的仪器说:“这个沃都监控系统就像是人的呼吸系统。它可以监测水稻的呼吸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和浓度,并用于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系统的水稻品种;这是一个太阳光谱辐射计,就像人体的皮肤屏障。它对紫外线敏感,可以实时监测紫外线的强度,为预测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供可靠依据。”
如今,气象部门已经从农业生产的“哨兵”变成了粮食丰收的“保护者”。
富锦市位于三江平原,每年春天都容易发生水稻冷害。富锦气象局随后与省农科院、大庆农科院等科研部门进行了实验。通过收集气象资料,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当地气象条件。在水稻即将遭受冷害时,采取了提高水层、进行水肥管理等措施,减少了冷害对水稻造成的危害,取得了成功。现在,他们已经将科研成果介绍给当地的水稻种植者,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我省气象现代化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成为我省气象工作的重要任务。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智能气象服务工程、生态农业和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效益显著。今年,我省将继续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影响预测、气候质量评估服务和农业保险服务,拓展发展优质农业和品牌农业的新型气象服务。以农业防灾减灾救灾为重点,推进紧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农村延伸,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沟通机制和村户责任制,提高影响农业的天气精细化预报水平。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县域村庄规划设计、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