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刚开始创业要对员工怎么样,创业成功后老板对老员工

  

  真实人物故事   

  

  第二十八期   

  

  大城市的小人物,做平凡生活的真实记录者   

  

  以第一人称视角,带你走入平凡的真实生活   

  

  本期人物:企业老板   

  

  本期主题:,努力工作和奋斗,这两个词一直是老板们谈论的话题。似乎在老板看来,一个人不努力,不奋斗,跟“咸鱼”没什么区别。   

  

  但是,努力和奋斗的成果,往往是老板先享受的。作为既得利益者,老板提倡的努力和奋斗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可。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老板在提倡努力奋斗的同时,已经率先“躺平”了。这些“躺平”的老板不再考虑如何拓展市场,而是埋头“收割”员工。   

  

  就让我,以一位老板朋友的视角,为你揭开这种真实的现状。   

  

     

  

  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他的故事:   

  

  我是一家中型企业的老板。我手下管理着近100名员工。在员工眼里,我可能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老板,但我知道,我的激情早已耗尽。   

  

  激情,或者说是努力、奋斗的激情,早已经被无数的酒局、被安逸享乐的生活所磨平,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我如今已经算是“躺平”。   

  

  当一个老板选择和我一样“平躺”的时候,其实可以说是步入了“邪道”,在这种邪道中,全公司除了我没有人能受益。   

  

  虽然我凭此收获了安稳、快活的生活,但我却时常心怀愧疚,这股愧疚,促使着我说出我的故事。   

  

     

alt="企业老板自述:让员工努力、奋斗的我,其实早已在暗中“躺平”"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曾经的我

尚未“躺平”

在我“躺平”之前,我如所有处于创业期的老板一样,对待公司的各项环节,总是充满激情,这种激情,不仅是出自于对利益的追求。

如果要描述这种激情,我更愿意将其形容为对未来的期望,当看到公司一步步壮大、员工越来越多,对未来更加美好的期望,化为这股激情来促使我前进。

在这种激情的作用下,我并不太计较公司的成本支出,因为不断增长的收益,完全可以对冲这部分成本。

那时可以说整个公司的员工,都对我称得上满意,我不仅会为其提供每年的普调涨薪,还尽可能地简化公司各项审批流程,使员工具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知道有部分员工在报销、采购、考勤环节中存在着问题,但我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在那时飞速增长的业务,使我可以忍受员工一些没有触犯高压线的行为,在那时的我看来,员工为我带来的回报,已经足够。

我有时甚至会自我感动地认为,我是一个结果导向的出色老板,公司在我的经营之下,必然会得以飞速的发展。

或许在那个时候,我确实是一位出色的老板,但很可惜,对未来的期许并不会改变现实,当残酷的现实来临时。

我变得和以往那些我“看不起”的老板并无不同。


能力的限制

使我不得不“躺平”

一家企业,并不会长久地维持飞速增长的状态,或者说,大部分老板,根本便没有能力去驾驭飞速增长的企业。

我的许多朋友,他们的企业并没有毁灭在低谷之中,相反他们的企业大多毁灭在飞速增长的过程之中。

幸运,我认为很适合来形容我自己,出于胆量的限制,我并没有积极地投入更多成本去进行飞速的扩张。

也正是这种胆量的限制,使我没有“玩脱”,企业也就得以按部就班的,走过成长期,步入平稳期。

步入平稳期,意味着飞速的增长结束,企业自身的“基因”也已基本定型,其业务总量,很难随着一两个人的想法而得以增长。

在刚刚步入平稳期时,我并不相信这种所谓的现实,我依然积极的去开辟新的赛道,积极的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有率。

可惜的是,以往那些无往不利的手段大多已经失效,因为我的竞争者与我有着相似的竞争水平,我已无法像曾经那般对同行进行“降维打击”。

企业市场规模的停滞,使我陷入很长一段时间的焦虑之中,虽然我赚取到的金钱足以支撑我生活的挥霍,但我时常担忧于企业的退步,毕竟退步意味着我的收入减少。

在我像无头苍蝇一般乱撞的过程中,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确实是在不断地下降,而这其中既有我决策失误的原因,也有大市场环境变化的原因。

退步带来的收入减少,使我更加陷入焦虑,但这种焦虑其实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我找到了一个稳定、长久的收入增长方式。

既然收益总量无法增加,那么减少成本支出,自然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利润。


员工

便是我躺平的“资本”

减少成本支出,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毕竟之前公司内部宽松的审批制度,本就留出了许多的成本收缩空间。

严抓考勤、增加报销复杂度、严格的采购监督,使我重新回到了曾经的利润水平,初次尝到甜头的我,喜不自禁。

这种唾手可得的收入,让我有些上瘾,而就在这上瘾中,我不知不觉的,变得如曾经我所不屑的老板,一般无二。

仅仅是严抓考勤等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我对这种“快钱”的渴望,很快我便将目光转向了组织架构。

裁剪部门人手,让一位员工承担多个岗位的工作;刻意制造内卷,通过员工互相的竞争,来减少支出。

我所运用的手段越来越多,员工自然是怨声载道,于是我不得不祭出努力、奋斗,不得不搬出企业文化,不得不加强对员工的“洗脑”工作。

公司的老员工,自然是对这种毫无意义的口号不屑一顾,但出于家庭的重负,他们只能选择忍受,而在忍受中,他们逐渐为自己找到了适应的借口。

而新员工则更加不足为惧,当他们意识到自己遭受了蒙蔽的时候,往往已经为企业效力良久,我也从他们的身上,摄取到了足够的利润。

我的许多举措,在网络中或许会得到一致的离职声讨,但在现实情况中,员工的反抗情绪要更加缓和一些,甚至于最终他们连反抗的声音都已经消失。

毕竟,社会中的许多企业,与我并无不同。


我的

自私与自利

我是一个失败的老板,我之所以选择“躺平”,是因为我已经没有能力去引导企业获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但像我这般失败的老板,在社会中如过江之鲫一般遍地皆是,既然没有能力增长收入,我们便从员工身上找补利润。

直至今日,公司收入依然处于下滑之中,但我的个人利润,却依然能保持如曾经一般,这都依赖于我员工的无私奉献。

而我之所以愧疚,便是在于我相信他们的奉献,所希望寻求的回报,并不是我如今所执行的举措。

我虽然会愧疚,但在我个人生活与员工个人生活之间,我仍然会选择自己。


以我的视角

看他的人生

“躺平”这个词总是用来形容员工,但实际上,据我观察确实有许多老板也选择了躺平,甚至于说,每一个失去活力的企业,都有一位躺平的老板。

“躺平”,需要资格,或者说是需要资本,而老板,毫无疑问是具有这种资格与资本的,毕竟相较于员工躺平的颗粒无收,老板有着大把的方式去从员工身上找补利润。

那些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奋斗与理想的老板,其实内在或许早已“躺平”,而那些被奋斗理想所激励的员工,便是老板躺平的“资本”。

跟随一位“躺平”的老板,必然会面临更多来自员工内部的竞争,但却只能获得微薄的收益。

如果你疑惑于自己努力与回报之间的不成正比,那么你多半是在追随一位“躺平”的老板。

他们抓考勤、增加报销流程复杂度、严抓办公室成本、削减员工各项福利,但却很少考虑一件事:

自己还配称得上是一位老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