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加强设计”为基础,变角色为发展。面对差距和不足,宣城市要与同级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对接,不定期选派开发区业务骨干到上海、江苏、浙江挂职锻炼,同时因势利导,从发达地区引进干部到本市省级以上开发区挂职锻炼,通过实战挂职锻炼和融合培训,打造一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善于创新的开发区建设队伍。
(2)以“建造航母”为核心,练好内功筑巢引凤。推进工业园区综合改革,逐步下放现有省级以上开发区;探索开发区管理新模式,合理安排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生产性服务功能,科学规划园区路网与外围交通节点的衔接和贯通;加快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水路建设,全力推进省际断头路早开工、早打通。
(3)以“产业创新”为目标,细分产业合作。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制造生产基地和服务业健康养老基地的交错发展格局;优化产业升级,培育一批集群化、成长型、创新型企业;以长三角产业政策一体化为契机,共享长三角科技资源,建设上海、江苏、浙江配套合作园区,分支产业链,实现产业合作。
(4)围绕“优化环境”,释放动能,形成合力。制定长三角一体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打破项目引进审批限制,实现宣城与发达地区联动;出台人才一揽子政策,吸引高层次、稀缺、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宣城,建设宣城;加强投资选择,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投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