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能理解老子说的“无争”。他们认为只有努力才能赢,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
这也说明看《道德经》的人多,看懂《道德经》的人少。
我说的是无可争议的,不是消极的态度。不争,是一种高级素养。真正做到“不争”的人,反而更容易成事。
在这里,我从三个方面来告诉你如何练习“不争”。
00-1010老子说:“善行如水。毫无疑问,水对万物都有好处。大家做的都是恶,所以是几句话。”
水滋养万物,不争信用;没有水,人们就不能生存。
水往下流,人往上走。每个人都喜欢高高在上,却讨厌低三下四。但在下半部,水汇聚成溪河,奔流入海,最终成为百谷之王。
水处下不争,不自以为大,却终能成其大,成百谷之王。
老子说,水的特点是接近道。如果我们想实现道,我们必须向水学习,并像水一样好。
具体来说,老子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在水下真好。我们为人处世,也要学会谦卑,放低姿态,不自以为高。这是上善。
骄傲、自吹自擂、自以为是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很难得到帮助,因为大家都不喜欢这样的人。
心胸宽广,为“心善渊”。心大的人,什么都能看得见,什么都能包容,活得洒脱,少操心自己,包容别人。另一方面,心胸狭窄的人可以把每一件小事无限放大,遇到很多阻碍,自然很难有所成就。
"与善仁",对自己好是本能,对别人好是修养。水对万物都有好处。人如果能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所有的好事都会被追求,反过来也会回报自己,得道者会给予更多的帮助。
一个人拥有谦虚、不自以为高、心胸宽广、与人为善的素养,自然不会去争。是互补的。
只有那些斤斤计较,表现傲慢,争强好胜,显示自己比别人高的人才喜欢和别人竞争。通过击败和击倒对方获得一点暂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是小人物的心理,不是开明人士的素养。
1、不自以为高,心胸宽广,不争是一种高级素养。
老子说:“仁厚守信,善有善报。”传统文化中有二十四节气,雨通常有一定的规律来来去去。这是“信任期”。
“好雨知道季节,当春天正在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水是有承诺期的,要“善如水”,自然要“守信用”。
div class="pgc-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