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细心的居民会发现,小区里找裁缝店不容易,找布店却很容易。不都是裁缝做的活吗?为什么裁缝店被改成了布店?请看这个例子-
商业案例
裁缝店生意冷清。
40多岁的刘女士是一位有着20多年缝纫经验的老裁缝。10年前,她在管庄开了一家10多平米的裁缝店,凭本事吃饭。“一开始大家都愿意买布做衣服。当时我一个人太忙,请了两个苦力。”刘女士说,生意初期成功让她喜出望外,请人装修店面。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没过几年,裁缝店的生意渐渐冷清,一个月也就十几单生意。连当时500元里的店面费都不够,这让刘女士很担心。
开个布店转行。
刘女士只好辞掉工作,安下心来逛批发市场和面料城。在布艺城呆了三天后,她有了新的发现。家纺成了最新的商机,家纺、窗帘布店在布艺城遍地开花,生意红火。于是,她东拼西凑筹集了一笔钱,又找了一个新师傅学习家纺缝纫技术,毅然将裁缝店改成了布店。
虽然是小企业,但是员工素质不能含糊。在装修过程中,刘女士聘请了两名年轻的销售小姐,亲自培训面料产品的销售知识。她还通过网上搜索找到了几家销售个性化面料产品的知名供应商,并在店里添加了包括浴袍、枕头、拖鞋、毛毯等面料产品。正式开业当天,她精心挑选了一批成本低、有品牌特色的绣花被套,以超低单价卖给顾客,并把品牌获奖的“拳头”产品放在店里。由于这种图案和颜色很少出现,许多女性立即被吸引了过去,并逐渐成为店里的常客。
每月净利润超过2万元。
“抓住商机是成功的一半。”刘女士说,家居行业有一个“重装修轻装修”的规矩。总让人觉得大新房缺少一种“家的感觉”,而她恰恰找到了从“忽视装修”到“重视装修”转变之间的商机。自从改成布店后,生意又恢复了繁荣。一个不到20平米的小店,一个月净赚2万多元。
“现在每天躺在床上都在想,我还需要装备什么才能充分吸引一个家庭主妇的注意?”也是刘女士的巧妙呵护。她的店虽小,却能提供30多个品种的桌布。有上百种地垫,靠垫,床上用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