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老物件越来越少了。现在农村人的经济比以前活跃多了。像那些在外打工的农村人,一年能挣十几万。很多都是夫妻一起在外打工,两个人一年都能赚20多万。有了钱,农村人开始盖别墅,买汽车,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
上一代传下来的那些东西都是木头和竹子做的,和这个时代人们喜欢的不锈钢和塑料器具格格不入。农民的房子盖了别墅后,那些旧物就不想留在新居里了,能烧的就烧,不然就被冷落在风雨中。
今天小吴有幸找到了八种老物件,都有时间感。不知道你们还认识吗?70-80后的朋友可能还知道一些,但对于00后农村人来说,熟人可能就不多见了。
第一种老物件 补鞋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修鞋机。那时候小吴上初中和高中,穿破的鞋子都会被补鞋匠补上。高中是在镇上读的。镇上一个供应商的办公室门口有一个补鞋匠,有这样一个修鞋机。很多人去找他修鞋。
我记得我那时候也是穿那种帆布鞋。90年代,买一双帆布鞋要20块钱。有时候鞋子有点脱胶,有个洞我就花2块钱在那补一补,放到线上穿一会儿。
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富裕了,鞋子有点烂了。扔了可以买新的,脱胶了就不要了。所以这些皮匠没生意,也不会有人再做了。以前鞋匠赖以为生的修鞋机也被淘汰了。留下的只有回忆。
第二种老物件 铜锁
锁大家都很熟悉,现在的门锁都很先进。指纹锁、密码锁、遥控锁层出不穷,想要什么都能找到。
通索
不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吴在弹子锁,木锁和铜锁,农村见过三种锁,现在弹子锁更少了。木锁是由木头制成的锁。小吴以前木屋的门都是木锁,是他爸爸自己做的。家里还有一把铜锁,是我妈的嫁妆,两个大木柜的锁,还有外婆的嫁妆。后来我要给我妈陪嫁,所以是很久以前了,我用的是锁。
现在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铜锁,但是那两个大柜子还在用。
第三种老物件 铡刀
20世纪80年代,铡草机在农村家庭中相当普遍。那时候家家都要喂猪。这种铡草机是用来割猪草的。小吴家就有一台这样的铡草机,主要是冬天用干红薯藤喂猪喂牛。
以前猪都是自己家喂的。
食和杂草的,草料不够就割野草给猪吃,红薯藤就是吃得最多的青草了,那时小吴家要挖上万斤的红薯,这些红薯和红薯藤都是用来喂猪了。冬天就只有干的红薯藤了,用刀斩是非常的费劲的,因此就用这种铡刀来铡,省力。第四种老物件 老式水缸、木制水桶、扁担
看到这个图是不是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尤其是70-80年代的农村人那是记忆深刻的。
小吴家以前就有一口比这个还大的水缸,但是比它矮,口大,一缸水可以装1000来斤,小吴记得那时要挑7-8担水才能够装满水缸。水桶也是木的,两个木水桶空的时候都有20多斤重。
现在家里都搞了自来水,村里修了一个水塔,把以前井里的水,用水管引到水塔里面,再从水塔分到每家,再也不用挑水了。水缸还在用着,但是水桶就下岗了。
第五种老物件 压水井
小吴第一次见这种压水井是在读初中的时候,那年放暑假,跟爸爸去到湖南湘潭湘乡去打工,帮人家收稻谷,看到湘潭湘乡那里每家都有这样的一口压水井。
因为他们那个地方平,没有天然的井水,只能喝地下水,所以就每家打一口这样的压水井。
后面在广西丈母娘家也见到了这样的压水井,据老婆说这口压水井打了几十米深,然后四周用石头砌起来的,前几年还在用,2018年丈母娘家盖房子了,就把以前那口压水进给盖住了,现在也有自来水了。
第六种老物件 耙 锄头
作为一个农民,要耕田就需要很多的农具,全套办下来,肯定有几百件,聪明的老农民为了节省占用空间,习惯在房檐下搭一根长长的木棍,以便用来挂一些农用工具。是不是很有才呀。
看着这些农具,是否让你想起儿时在家干农活的场景。
第七种老物件 磨菜刀剪刀工具
你是否还记得儿时有人在院子里吆喝着磨菜刀剪刀的声音,那时,外地的一些匠人,挑着一担工具,走街串户的去揽活,走到一个院子里,找一个地方,安排好工具,然后就在院子里吆喝。
院子里的农民听到吆喝,有需要的人就会围拢过去磨菜刀剪刀。现在这种匠人是没有市场了,以前用来赚钱的工具成了古董了。
第八种老物件 不知道名字
大家看看这个是什么物件,小吴也不清楚,叫不出名字。但是看到这个物件,心里不由地发怵。
一口锅,一个铁勾子,有脚链手链,大家能想到是什么吗?看到这场景是不是有点害怕呀。能说出名字吗?
好了朋友们,今天小吴为大家介绍了8种农村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已经消失了,但是每一个都是回忆,不知道你能认识几种,尤其是最后一种,看着心里发麻,估计很多人没有见过。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评论。喜欢的朋友点个关注,点个赞,顺便伸出你发财的双手转发分享一下,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