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女主角在找工作,男主角为了帮助女主角顺利通过面试,在简历上帮她编造了很多虚假的工作经历。不得不说女主角的经历漏洞百出。只要是一个合格的HR,她是不会看那份简历的,但是电视剧就是电视剧,现实就是现实。
从电视上的某个场景想到我们的现实。难道我们现实中就没有假简历吗?据不完全统计,职场中有多达30%的简历或多或少存在造假,很多人在“工作经历”和“职位”这两项上都有造假。
很多求职者为了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或者在面试中获得更高的机会和利益,在面试简历中隐瞒了很多不利信息,夸大、篡改、添加了很多其他信息,甚至在行业内已经是潜规则。
一个朋友是猎头顾问,他明确告诉我,基本上现在猎头经手的简历,90%以上都或多或少含有虚假成分。一方面,求职者在努力更好更快地拿到offer,猎头顾问也在努力更快更好地促成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合同。大家都很开心。唯一被蒙在鼓里的是雇主。作为求职者,他们总是守口如瓶。谁会主动说自己出轨?
招聘顾问一般不会谈这种叫欺诈的操作。他们称之为“包装”,适当的美化,适当的帮助求职者完善简历,优化简历,让求职者更突出自己的优势,让用人单位更能直接锁定求职者的特征,让对方迅速确认自己的眼光,哪个才是合适的人选,让招聘顾问和求职者都安心。
很多求职者担心下一任雇主会因为频繁跳槽而质疑他们的稳定性和忠诚度,他们会将多重经历合二为一。甚至有的求职者已经失业半年甚至更久,也就是会包装自己在外创业,最后创业失败等等。只要他们经历了一些能简单说出来的事情,HR的水平还是比较容易通过的。
有些应届毕业生会把在校工作经历和暑期兼职写进工作经历,这显然是不可行的。一些专业岗位,比如软件技术、金融等。会特别要求行业经验。假设你工作了五年,但是同行业经验不足一年,不能算作你的行业经验。
然而,简历造假已经成为职场中大家默认的一种“潜规则”。只要不是虚言,就能为自己说话,为自己辩解,学习能力很强。只要能入职,就可以多向老同事学习,多请教。基本上问题不大,这样市场上就会形成专门的简历写作培训机构来帮你,比如
何优化简历,提供工作证明,模拟面试场景,让你愉快的、顺利的、快速的拿到心仪的offer。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明确了工作经验,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线循环问题:求职者去找工作,用人单位以工作经验不足为由拒绝了,但求职者说我要先有工作了才有工作经验啊,HR就说那你去工作啊,求职者说我这不是来找工作了嘛,HR又说那你的经验呢,求职者崩溃的说我要怎么在没有工作的前提下获得工作经验呢?HR回答了两个字“工作”。
所以,很多求职者之所以会篡改简历,给自己的简历添加默许有的工作经历、工作职责、工作职称,很多时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用人单位不断的去强调学历、经验,而让很多本身有能力的人被这些基础门槛挡在门外,或者给的条件是最差的。
没造假的或者在面试过程中不善于说谎的,基本上都很难获得一个很好的offer。这起码是我真实所看到的,你不可能在面试过程中告诉HR你的离职原因是因为被开除了,或者跟领导不含,同事相处不融洽等等,你只会说是因为追求个人职业发展、薪资突破等等。
如果你有真才实学,有真正过硬的技术,你的简历完全没有必要去优化,你的技术就是你最大的优势,优化反而是画蛇添足。但不得不说,适当的美化简历,确实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得到面试的机会。
简历造假确实可以作为提升我们面试几率,可以作为我们获得offer的一个捷径,但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只能作为我们别无选择时,最后无可奈何的最后手段,但绝不能将造假当成一种习惯,当成一种理所当然,这只会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变得更加浮躁和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