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个总结:我们要追求的是直播间销量的健康、稳定、持续增长。
一般销量增加了大家都很开心,但如果是运营,你一定要分析销量增加的原因,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开心。否则,停滞和衰退就在前方等着你。
因为销量不代表一切,只有自然流量的数据好(第一梯队数据:千观交易额、转化率,第二梯队目标:停留时间、粉转化率、互动率),系统才能给你极限流量(自然流量)来试试你的水平。有时候销量高,但不代表自然流量的成交额高,数据好。有时候流量比不对,反而会掩盖问题。在销售中,需要区分哪些是feed流量自然推荐的,哪些不是。具体来说,你需要看完整场直播,对比你的自然流量视野和一小时视野,看看最近几场有没有变化,现场有没有快速的流量推送。
今天,我有一个明显的例子。一个客户的交易金额翻了三倍,直播时间也拉长了。经过计算,直播推荐饲料4小时整体观看量只有8000左右,稳定4小时。估计自然推荐的进料流量是2000一小时。相比之前的游戏,1个小时的观看流量差不多2000。感觉没有变化,就是系统不认为这个直播间
但是视频流量的交易和付费的交易提高了转化率和千人观看量,稳定几个游戏应该能提高。
但不代表付费流量就好。付费流量是荷尔蒙,是好事也是坏事。
往好的方面说,这个流量真的很准。为什么呢?能被商业流量框住的流量,其实在Tik Tok是有商业习惯或者购买习惯的。自然流量被1.9或者9.9的商品吸引转化后,这部分自然流量就转化为可以被商家使用的流量。这么准,因为他已经有购买习惯了,最难的是第一次买,第二次就简单了,更何况商业支付里有那么多维度。
所以商业流量转化好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候20%的付费流量占了60%的销售额。
那么他的缺点是什么呢?
一是因为推流逻辑简单,二是因为客户没那么闲(个人理解)。
商业流量、交易、计费,意味着如果你改变了,我会继续为你推送流量,所以你不需要考虑什么互动、吸粉提神、停留时间长短,只要大力改变就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激素依赖”,主播的能力就会退化,也就意味着你的数据对自然流量的影响会降低,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付费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但是销售额会越来越低。不赚钱。
第二个原因是客户属性的不同会极大的影响主播的节奏。与上面不同的是,付钱的人往往更简单,更准确。我想要这些产品,当价格合适时我会购买它们。你想从主播身上得到什么?我会很快买下它们。不要拉价格。主播拉的太多,付费流量反而浪费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主播不主动依赖,只要付费比例高,也要遵循店主父亲的习惯,快速卖货才是正确的事情。客户没那么忙的结果,主播的自然流量转化能力也在下降。
以上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后,不主动跳出怪圈,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