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溪县蓬莱镇老街,有一家爱心店,门面不大,主营烟酒粮油等杂货。残疾人刘超贤是这家店的老板。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是他很坚强,也很努力,现在已经足够养家了。
39岁的刘超贤,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厨师,过着平凡的生活。八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他矫健的双腿,给他留下了二级重度残疾,一度让他舒适幸福的生活变得遥不可及。
此前,刘超贤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是家里经济的主要来源。一场车祸的意外,一度打断了他家的经济。在治疗康复期间,养家糊口的重担只能放在妻子身上。妻子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同时还要抚养年幼的孩子,靠打零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我还有我的手。我一定还能做些什么。”看到妻子忙忙碌碌,拖着疲惫的身体为生活奔波,只能焦虑,刘超贤不想向命运低头。他开始帮周围的人做一些体力活补贴家用。虽然一天下来,他的手上满是伤疤,但他的自信心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安溪县残联在日常家访中了解了刘超贤的情况,综合分析了刘超贤的自身情况、家庭条件、文化水平等因素,整理出了一条适合他自己创业的路——经营小店,自力更生。
店铺,如何入手?如何操作?各种困难摆在他面前。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县残联为他免费提供了假肢和轮椅。得知他居住环境艰苦,县残联决定从家庭无障碍改造入手,拨款4000元并将其列为无障碍改造示范户,对他家门前的地面进行了平整,在厕所安装了马桶、升降花洒、浴凳,楼梯安装了扶手,方便他的生活和出行。
刘兆贤出行方便自由后,在蓬莱镇中心街选定位置租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店面,县残联拨了5000元就业创业资金,帮他装修店面,购买货架,用于经营需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杂货店终于经营成功了。
“现在店铺收入比较稳定,基本生活没问题。”刘超贤一个人负责店铺的日常运营,规模不大,但每个月有7000元左右的营业收入。邻居经常光顾小店,刘超贤和他们聊天说笑。他希望商店能继续营业。(李宜娟、许)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