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
众所周知,作文是考察学生语文水平的最佳途径,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知识、遣词造句、篇章结构、表达技巧等写作技能。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老师的细心修改。在这种批改观念下,老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批改作文。但是面对老师精心修改的作文,大部分学生只关心分数,有的只看老师的评语。至于老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评论,很少有学生考虑和在意。有些学生甚至懒得去纠正老师改的错别字。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和课改的深入开展,我逐渐改变了作文阅卷的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
学生作文
(一)“自主合作、互评共议”作文评改的意义。
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作文批改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在相互评价和讨论中批改。真正做到:独立、合作、探索。总的来说,让学生自主合作、互相评价、互相讨论的作文评价方法有以下意义:
第一,能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有一定的道理。很多伟大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大多是几易其稿、几易其稿的结果。然而,在生活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有的同学直接写在作文本上,不管写得好不好,很少检查。这篇作文的质量很难保证。
二是可以加快信息反馈,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可以自己批改作文。通过自读和互评,他们可以知道自己的作文是好是坏,写什么不写什么,有多少感受。学生可以通过理解来辨别自己文章的优劣,这比老师的批改要好。老师批改指出的东西,学生不一定真正理解,但是学生从相互评价中学到的东西,才是学生真正理解的结果。通过学生互评讨论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对文章优劣的鉴别能力,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第三,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我们都反对“一言堂”,但作文评改中,很多人喜欢“一人批改”。学生没有参与批改作文的机会,“自主、合作、探究”自然无从谈起,也无法得到保障。因此,让学生自主合作、相互评价、相互讨论,是新课标最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四,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老师批改语文作文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让学生自己或互相评改作文,一个人的工作量可以由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分担,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压力。以便教学
师能腾出更多时间钻研教材,钻研教法。(二)“自主合作、互评共议”作文评改的价值追求。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重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只有养成自主合作、互评共议的习惯,才能学到写作的真谛。从本质上说,“自主合作、互评共议”的作文批改有如下几方面的价值追求:
第一,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教学过程需要学习者自身的积极参与并加以内化。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首要目标应充分培养学生对批改作文的兴趣,以此诱发其主动性。
第二,以活动为中心,贯穿实践性。作文批改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只有提供有效空间于学生,才能使学生的批改能力得到切实锻炼,避免“光说不练,纸上谈兵”的情况发生。
第三,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才能通过教学不断地把学生的、带入一个一个的永远没有终结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不断学到以前没有学到的东西,从而使学生不断发展进步。“自主合作、互评共议”的作文批改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关注学生,促进其写作能力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自改”的能力。
第四,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自主合作、互评共议”的作文批改方式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感,并在陶冶学生情感的过程中渗透教育性,这就避免了作文批改的纯科学化,增加了作文批改的人文教育力量。
在实践操作中,以“学生活动”为途径,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实际活动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学生评改作文,就是这种情感教学的具体操作。怎样做才比较好呢?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新课标的“八字”教学原则,以“情境”为核心,让学生感知体验。教师在评改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自主合作,互评共议,真正做作文评改的主人。
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在这里谈谈一些实践经验。
(三)“自主合作、互评共议”作文评改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我们的作文课一般由两节课组成,第一节课可进行学生互评。
第一步,精心组织评议小组。先由两位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其他组员由男女合理搭配而成,每个小组 6至8位学生。小组长要先进行培养、辅导,让他们清楚组长的任务职责是组织组员阅读文章、评改作文,朗读文章,整合评议并写出评语。
第二步,定好标准,制定评改方案。评判作文的优劣,总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往往就是该次作文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定下标准可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所依据。根据初中三个年级的不同学习任务以及每次作文的不同目的要求,原则上可以制定三个不同标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要求。接下来,制定评改的具体步骤:
1、圈出错别字以及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2、用“~~”划出病句;
3、用“――”划出优美句子;
4、适当点评,加上眉批及总批;
5、评定分数,按五类文的分阶评分。
第三步,依据标准,认真评改。学生心中有了大概的标准,接下来就要对作文进行评改。首先让学生以小组长为中心,相互之间对作文进行阅读、讨论、分析、研究,要明确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得成功,哪些地方需要修改,文中的错别字、病句要同时订正修改。然后每位同学都把评语、建议写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上。最后由小组长执笔,综合组员意见,写上评语并打分。评改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客观认真,对同学负责。其他同学还可以在文后再写下评语,发表不同意见。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评改时,要求学生除了看作文是否达到习作目的要求外,还要看文章的结构、中心主题、语言的表达等作文效果,要对文章做整体评价。评语要委婉,以鼓励为主,打分要适当放宽,以激励同学的写作兴趣。
第二节课是学生共议,把小组评议扩大到全班共议。
首先,在各小组讨论评议之后,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可以美文,也可以中下水平的文章。),选派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朗读,如果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还可以把学生作品进行投影,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文章,然后让学生集体讨论,对文章进行评议,可以按小组次序发言,也可以自由发言,好文章好在哪里,差文章差在哪里。
其次,要让作者与评者面对面,师生面对面,共同分析、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要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归纳、指导。
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以及总结,对好的作文要大力表扬和提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写作热情。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课后,要把好的习作或片段收集起来,或装订成册,或张贴上墙,或办成手抄报,或向有关刊物投稿,在同学之间广泛传阅,使学生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实践证明,以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评议,全班互评共议的作文评改方式,能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进行自我教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参与中积极主动地掌握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是学生自己学习活动的结果。这里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这是一种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另一方面是体验一种生活方式。当学生们接受了这种学习方式及生活方式之后,他们就会百分之百地投入、专注,甚至创造性地开展,奇迹就会产生。
自主合作,互评共议,让学生自我回顾,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后的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必将把评改习作看作是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事儿来做。更为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真正实践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