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在有精彩想法或感受的地方写下几笔。有人喜欢写在书的空白处,有人喜欢单独写在笔记本上。随着阅读量的增加,读书笔记也随之增加。看完一本书,合上放回书架,写在书上的笔记就束之高阁了,估计再出现的机会就很少了。读书笔记一篇接一篇写,很少通读。当他们真正需要被输出的时候,他们总是被移出我的脑海。毕竟翻这么多笔记太辛苦了。那么这些读书笔记有什么用呢?
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笔记系统和一些新的笔记工具。这些简单的工具曾经把一个酿酒师的儿子变成了20世纪最有创造力和最受尊敬的社会科学家之一。卡片笔记系统给很多创业者带来了启发。比如flomo的创始人邵楠说,他就是受此启发。2019年,写卡界的另一个爆款软件Roam-research基于写卡笔记的原理。
无论我们的职业是什么,工作岗位是什么,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中都需要完成一些与写作相关的工作。你不需要建立一个复杂的系统,也不需要重组你已经拥有的任何东西。我们总是对如何提取和使用记录的笔记感到困惑。事实就是处理复杂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简单。制作卡片便笺盒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
1.卡片笔记到底是什么?
卡片笔记是将您的笔记移动到卡片上,它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闪念笔记:在看书时,这个想法突然在脑海中闪现,并用一两句话简要描述了一下。它只是作为一个收集信息的提醒。应该尽量简单,一两天就能整理出来。有价值的flash笔记添加内容生成文档笔记或永久笔记,没有价值的直接丢弃。
2.文献笔记
pan style="color: #111111; --tt-darkmode-color: #A3A3A3;">:记下你不想忘记的内容,或者你觉得对你有帮助的内容,内容精炼,尽量不要简单照抄原文,自己理解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输出。如果当时确实忙,或者是没有想法,可摘抄原文之后整理时再进行补充。出处页码和参考书目一并记好。定期查看这些笔记,进行思考,写下感想及这些笔记的实用之处,转化为永久笔记,转化后文献笔记便可处理掉。3.项目笔记:只与某一特定项目有关,为了该项目搜集的相关信息。完成该项目后,可将涉及的笔记和完成的项目一起存档。如果觉得其中的哪条笔记与所记的其他笔记有关联,也可以继续留在卡片笔记盒中。
4.永久笔记:统一格式标准,独立完整的笔记,不需要其他任何参考,单看卡片你就能完全理解它的表述。永久笔记不是简单地笔记的集合,而是为了衍生其他想法,论点,所以我们记笔记不要贪多,要记那种能触及我们的认知边界,对以后的生活或学习确实有帮助的笔记卡。卢曼以学术高产著称,出本58本著作,数百篇文章,每天也仅仅写6条笔记而已。卡片的背面标记好出处,以便日后引用。还要在背面用关键字来概括卡片正面的内容,以便日后索引。
二. 卡片笔记系统需要哪些工具呢?
工具很简单,我们需要卡片和卡片盒。卢曼的这四种笔记,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只不过我们更具体些把他们分好类别。我们写在书上或者笔记本上的笔记,我们换一种工具呈现,把它们写到卡片上。卡片大小你可以自己定,(推荐B6大小)。卡片材质尽量硬朗一些,方便长期保存。准备两个卡片盒,分别是文献卡片盒和主卡片盒。文献卡片盒用来装文献笔记,主卡片盒用来装永久笔记。
三. 卡片笔记系统的工作原理
卡片笔记的工具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都能跟得上思路,如果卡片盒只是单纯的存放卡片,那么这个笔记系统与我们以往的笔记系统并无差别。卡片笔记系统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工作原理。那就是卡片笔记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如何对卡片进行索引。
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项目笔记都是需要我们定期整理的,整理后我们都会把他们处理掉,所以需要我们真正关注的是主卡片盒中的永久笔记。刚开始建立这一系统,因为卡片上基本上都是独立存在的。随着卡片的积累,卡片与卡片之间便有了联系,这时我们需要将卡片链接起来。每一张卡片,我们都要标记好数字,这些数字并无意义,只做永久标识,无论是由闪念笔记,还是文献笔记转化而来的永久笔记,写好之后放进主卡片盒之前,先注意卡片盒内的已有笔记。因为每张卡片背面都有关键字,所以浏览查找并不费劲,如果这条新笔记可以直接指向卡片盒内的已有笔记,比如评论,补充或者与之相关,我们就把这张新的卡片放到该相关笔记之后。如果已有笔记编号为22号,那么新笔记,卡编号则为23号,如果已经存在23号则改为22 A或22 /1等方式。如果新笔记与卡片盒内所存在的笔记均无关,只需将该卡片放在所有卡片之后即可。
四.如何运用卡片笔记
了解卢曼卡片盒的工作原理,接下来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利用它。以前我们记的笔记之所以无用是因为提取不出来。面对着一张白纸或者电脑屏幕只能靠我们的大脑去回忆,现在我们的大脑完全可以卸下这么沉重的负担,因为我们有一个可靠的卡片笔记系统来帮我们储存素材,我们只需从中选择我们想要的。
如果你是自媒体人只是需要发布一些想法、文章或者视频,想要日更而苦于找不到素材,那么卡片笔记盒完全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从卡片盒中找出一个感兴趣的笔记,随之便可以找到与他相链接的笔记,足够你完成日更。
如果你要写特定的主题也不必慌。查找卡片背面的关键字,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卡片集也妥妥的完成任务。
你想自由的写作更不用担心找不到写作的主题。有了卡片系统,写作可以看作是对文稿的修改。试想你要写一篇文章,现有一篇初稿,你只需要简单地修改,是不是顿时压力全无?去卡片盒看看哪些主题下形成了笔记集群,找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便可以动笔了,而不用硬着头皮冥思苦想。总之,只要是跟写作有关的工作和任务,再也难不倒我们了。
五.卡片笔记实操线上工具
很多人说,卡片笔记盒不太实用,因为索引不太方便,所以建议大家找一些App代替。很多App也有链接这一功能,还可以进行分类和添加标签。我个人也是下载了很多笔记的App如印象笔记,notion,幕布,flomo,有道云笔记,石磨文档等等。确实没有一款App完全能符合我们的需求。试用了一段时间,我选择了flomo。因为它的界面简单,易操作,同时也能实现笔记的双向链接,索引也很方便。
建议大家选择用起来得心应手的,能完成一部分卡片任务即可,比如说卡片笔记的链接和索引。因为这两项工作传统卡片笔记确实操作起来困难一些。但是单个卡片内容的完成,个人比较建议用传统卡片,也就是卢曼的原始方法。因为在卡片上写笔记的这个过程会引发更多的思考,让我们有时间去斟酌字句。快捷的线上模式,反而让我缺少了很多灵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好地实现卡片笔记系统。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六.卡片盒内不期而遇的洞见
对于向内关注个人成长的人,卡片笔记系统会发挥出它强大的威力。卡片盒使我们在阅读和记笔记时更有选择性。选择的标准不是支持或反对,而是它能否与卡片盒内的已有内容产生关联,或是对已有内容的补充,或是与已有的内容相矛盾。这样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将那些反驳预设论点的内容也纳入我们的笔记系统。相比只有支持预设论点的信息,反驳预设论点的信息更吸引人。如果它们触及你的认知边界,引发你更多的思考,进而改变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你一定会非常兴奋。卡片盒里内容差异越大,越能把思想带到更远的地方。因为我们没有事先设定方向,只是专注于那些颇有见地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敞开心扉,寻求洞见。
《卡片笔记写作法》中写道:我们往往认为,大变革必须从一个同样大的想法开始。但实际上,越简单的想法往往具有越强大的效果。
《卡片笔记写作法》对于一个读书爱好者和急于成长的我甘之如饴。我们要做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将这个系统融入到日常阅读,日常工作中。这也许是为什么不是每个在使用卡片和的人都能毫不费力地走向成功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