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创业过程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什么

  

  编辑导语:做产品就像谈恋爱,甜言蜜语很难激起对方的悸动。只有扎扎实实地去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主要讲的是执行力,这是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基本能力之一。产品经理如何提高执行力?本文通过时间管理、创造性思维、团队执行力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提高执行力的主要方法。让我们和感兴趣的朋友一起看看。   

  

     

  

  做产品就像谈恋爱,甜言蜜语很难激起对方的悸动。只有扎扎实实的去做,才能管理出想要的结果。   

  

  

一、 什么是执行力

作为互联网职场的广大,你我都属于执行层面,工作能力的主观呈现就是执行力。   

  

  执行力,官方定义为“贯彻战略意图,实现预定目标的作战能力”。   

  

  个人认为,执行力就是工作能否按要求完成,直接决定了个人的立足和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执行力意味着能否按计划实现目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参照工作主动性,我们也可以把执行力分为四个层次:   

  

  被动接受型。这种类型就像青蛙一样,表现在,没有明显的意愿,任何等待别人安排的人都去碰它,动它。主动接受型。这种类型有一定的主动性,能积极接受工作安排,但具体工作仅限于纯执行。倡议和建议。这种类型对工作有自己的想法和考虑,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自我创造。这种类型属于最好的类型,能够积极的计划和开展工作,有独立的想法和策略,能够超预期的完成工作。级别越高,主动性越强,执行力越强。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如果只是满足于做好分配的工作,那么挑战真的就少了。如何创造性地推动产品执行,最终产出超过预期值,是产品执行力的高级追求。   

  

  

二、 执着于执行

执行力简单来说就是“做”,它与“说”息息相关。   

  

  在互联网公司乃至大部分职场,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提意见的人多,真正做事的人少。   

  

  在我看来,这种不健康的趋势有两个原因:   

  

  首先,很多人想通过陈述自己的观点来表达自己。观点是否足够原创,分析是否足够犀利,攻击是否足够犀利,是这类说客的主要考量。但是具体实现的难度和成本完全不考虑。   

  

  另外,职场的骗锅文化让很多想做事的人战线拉得过长,畏首畏尾。犯的错误多,犯的错误少,做的不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做事上的人,往往承担更多的风险和成本。在职场的高管层,多年屹立不倒的大多是靠嘴做事的老白兔。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最失败的就业经历应该是在上一个公司。   

  

  在这家不到40人的小型创业公司里,真正有互联网经验的不到20%,但正在规划的特大项目却多达3个。团队一半以上是所谓的“总监”、“专家”、“架构师”,真正做事的“执行层”少之又少。   

  

  公司里盛行PPT文化,面对政策审批愿意咬紧牙关,热衷于删减功绩。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就是一堆腐败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大谈主义、理论、八股、教条。   

  

  企业成立一年多,前前后后策划了近10个产品,最后没有一个顺利落地。在这短暂的任期里,我也是从踌躇满志到得过且过,从试图改变到随波逐流。   

  

  谈空生意,不过是白费口舌。无论如何自我陶醉,互联网最终把产品交给用户,靠的是执行力。从需求到策划到推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推动,每一个环节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如果产品经理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不去执行,不去推动,注定一事无成。   

  

  

三、 如何提高执行力

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里,除了具体的工作事务,我从另一个维度给大家一些建议。   

  

  

1. 时间管理

的执行力是强是弱,它最终的落地还是在做事。效率是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要体现。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时间管理尤为重要。番茄工作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番茄工作法将任务分成固定的时间段,专注于它,在完成一个时间段后休息一会儿,以此类推。一天工作结束,根据记录回顾当天的工作学习情况,同时规划第二天的时间。   

  

  对于番茄工作法的几个原则,我在这里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整:   

  

  适合需要长时间关注的任务。短期和临时任务通常不需要如此大规模的时间管理。一个番茄是完整独立的,不能切开。即必须按照整体来执行   

时间段进行工作。
  • 一个番茄时间内必须保证工作的唯一性,不能与其他任务穿插交替。
  • 需要定期进行复盘,动态调整时间预估以及工作方式。
  • 对于我而言,番茄工作法的使用稍有不同。

    我更多地是将可以自由安排的工作时间,按照整小时(常规是25分钟)进行划分。

    经过简单的心理工作计划后,我就会在规定时间内全身心投入。例如当前需要赶方案,我会排除掉会议、活动等等其他不可支配时间,心里给出一个预计的完成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加1到2天作为提交时间。

    在进行简单的工作内容规划之后,我就会开始按照整小时的番茄时间进行工作。

    每到一个整点,就会停下来查看信息、邮件,约同事抽烟或者稍加走动。在番茄时间内,我会规避掉一切外部中断,不看消息,不碰手机,不参与其它活动。

    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完成后立即停止。经过短暂失忆型不接触,我会在提交前的最后半天时间内复查。中断后重新审视项目有利于思维跳出原有桎梏,而半天的复查也足够查漏补缺。

    番茄工作法的核心在于,通过计划时间来降低焦虑,提高专注度规避外部影响和中断,并最终实现良好的时间管理,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尤其是在产品方案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思考。

    而一般情况下,受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很难能够持续专注。规律性、强制性地进行专一工作,番茄工作法的优势就在于此。

    2. 创造思维

    与产品模式创新不同,这里的创造思维,更多是指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推陈出新。

    当产品进入到稳定发展期,工作变得微末而重规累矩,人的思维也会在潜移默化间固化而死板。

    很多时候我们总结自己的工作,往往会发现都是些循规蹈矩的重复性工作,千篇一律又乏善可陈。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流程化、机械化地做着工作,不曾改变,鲜有创造。

    通过创造性地工作来提升执行力,最核心的就是跳出思维定式,摆脱惯性思维。走出舒适圈,从新的角度审视工作,才有机会发现问题,才有可能推陈出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

    常见的提升创造思维的方法,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两种。

    逆向思维是对惯性思维进行反向思考的思维方式。

    很多问题,从结论出发,反向推导到条件,问题反而会变得简单。

    日本中田藤山郎对圆珠笔的改造,就是逆向思维的经典案例。圆珠笔书写到一定程度之后,钢珠磨损导致油墨流出。

    基于思维定式,很多厂商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如何让钢珠更耐用,投入大量研究仍然一筹莫展。

    而中田藤山郎则创造性地将笔芯油墨量控制到书写字数以下,保证圆珠笔在磨损漏油前就已经用完。

    这种经典的逆向方式,让问题在最低成本内得到完美解决。

    发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在不同的路径去思考,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在多种角度、层次进行思考,能够得到更加开阔的视野,就能够得到更加多样化的思路。

    就像一枚长尾夹,在惯性思维下,我们能够想到的用处就是整理文件资料。而从发散思维来看待同样的长尾夹,那么它可以是手机支架、集线器、挂钩、相片架。

    发散思维的发散程度,取决于我们对事物认知的维度。越多维地看到事物,就越能够创造新的思路。

    之前所在的公司,对于稍有规模的项目,需求方有先对原型设计进行查阅、确认的习惯。

    对于非技术型需求方,线框图显然难于理解,高保真加少量交互能够保证预期效果。在Axure使用手机模型,加上内联框架进行内部嵌套跳转,确实能够直观地呈现移动端产品。

    但是问题在于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更新都要重新给地址的话,会让需求方变得非常混乱。

    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将手机视图单独作为一个主体进行发布,框架内联到实际项目的Axshare地址。

    需求方只需要单独将手机视图地址进行保存,产品端对链接地址进行管理,就能够保证需求方前置查阅的便捷。其实只是在已有的协作模式上加了一环,远不算创新,但确实能够很大程度解决沟通问题。

    创造思维不仅仅针对于产品,同样也适用于其他岗位其他方面。不让每一个明天都是周而复始的今天,才能在工作中创造自我价值。

    3. 团队执行

    产品经理的执行力,纵使说一千道一万,也并不能直接使产品方案得以实现。作为项目发起者,如何激发整个团队的执行力,进而推动项目实施,才是全部工作最终呈现的关键。

    然而,产品经理并不是组织架构上的实际管理者,并没有通过实权来约束、监管。

    产品经理也不是项目阶段的实际执行人,也难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协助、分担。

    产品经理甚至都不属于项目组其他成员所在的团队,天然的隔阂也使得沟通合作存在距离。在之前专讲沟通的文章中,已经提及团队氛围营造。而在推动团队执行时,也有着类似且更具体的方法。

    (1)专业能力

    无论如何执行工作,产品经理的专业能力,都是最核心的前提。

    对于原型、文档等产出物,书写详尽、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既能够帮助团队很好的达成思想统一,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成本与矛盾。

    对于专业领域,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理论,也能够在侧面为自己加分。

    (2)市场掌握

    产品服务于市场,产品的参与者也需要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

    产品经理的市场调研、竞品分析不应该仅仅是纵向,也需要横向地进行传播,以帮助团队其他成员了解市场。

    有时候一个鲜明具体的故事,会比大篇幅干巴巴的需求说明更有说服力。提升团队的参与感,更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斗志与激情。而对市场的充分掌握,也能够为自己赢得充分的信任与支持。

    (3)善于倾听

    产品经理在产品侧的专业度,并不代表在项目各个领域的专业度。

    很多时候我们的主观思维,会给他人的专业领域带来困惑、麻烦。主动倾听别人的想法,主动解决别人的问题,也是提升团队执行力的有力手段。

    (4)结果同步

    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当做工具,用完即走,看不到任何劳动成果。

    作为产品经理,有必要向团队参与者同步项目的情况。

    一来是对于付出者起码的尊重,而不论结果好坏。

    二来也是提升参与感,能够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

    四、 总结

    产品经理只会吹,不如回家卖锅盔。作为产品经理,务求脚踏实地,切莫浮华无实。

    本文主要通过时间管理、创造思维和团队执行3各方面,与大家分享了提升执行力的主要方法。

    对于这些分内之事,产品经理自然是当仁不让。而对于有想法的产品人,更应该是多面好手。

    在最早的一段工作中,作为产品新人的我,除了做产品的本质工作,还需要承担公司其他的事务。

    数据维护、项目管理、赛事策划、融资路演等等工作都会涉及。职场上确实有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诡异现象,但是做过之后,成长所得远远超出仅仅作为产品的。

    产品经理不应该矫情做的多和少,而应该关注做的对和错。在越来越精细化的产品领域,全面接触企业事务的机会将越来越少,“CEO学前班”的大门也在逐渐关闭。

    产品经理可能做不了一辈子的,但做产品所得却可以受用终身。

    本文由 @绵竹县吴彦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