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数量在隔壁跑,中级什么时候能覆盖我?
隔壁乡镇的同学说,他们学区这次已经有很多中级职称的岗位了,评中级职称太简单了。这句话就像一把匕首插进我的心里:等了这么多年,盼了这么多年,职称评聘从来没有落到我们乡镇教师身上。每次问经理,得到的回复都只有四个字:无职位。
早上问一个知情的朋友关于中级职称的评选。对方的回答已经不一样了。他回答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等退休了再说吧!”这里怎么能有位置呢?这么多年很少有新老师到我们这边来,但是中级职称的老师还是那么多,僧多粥少,分母那么小,分子能去哪里?有十几个人可能要被拉下原来的岗位和职级。还想评中级吗?保存."
据说教师法修订草案提出了初级教师职称和中级教师职称不再限于地方的消息,那么中级职称不限的“春风”什么时候会吹到我们农村山岗学校呢?农村教师渴望中级职称,但中级职称评选仍无消息。上面的修改稿是不是在尝试进村进校的时候迷路了?
评聘分开,是想提高教师积极性?
十三年前,小学教师不叫“小学教师”,叫“小学教师”。也许是为了统一称谓,原来的“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统称为“小学教师”,而原来的“小学高级教师”变成了“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也演变成了“高级教师”(或副高级教师)。
当时是想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加一线教师的危机感。所以,原来职称评聘制度中的“评聘合一”,后来变成了“评聘分离”,教师被评上更高的职称后还有一步,就是想办法通过各种手段聘任相应的职称。
因此,很多老师为了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使出浑身解数来对抗,比如严重压缩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完成作业,让学生天天考试,搞题海战术等手段。至于其他提高考核分数的“黑手段”,我就不举例了。反正有句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管用什么手段都可以聘请到更高的职称,谁是“英雄”一般都存在。
职称考试,有效期只有三年时间?
后来职称评聘制度又变了,评聘不再分开。比如想参加职称评定的老师,只要你被评定了就可以直接录用,每个月还会加一定的工资。但问题是你必须满足所有要求:你的名字(职位数)要列入职称评选名单,你要通过职称考试,所有的职称评选材料都要准备充分。
/p>而在这个阶段中,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职称考试这一关。职称考试这一关非常奇葩:想要评职称的老师就必须参加职称评选的考试,而很多老师都想要评职称,但却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拥有职称评选的职数。而职称考试的证书只有三年的有效期,和压缩饼干的保质期可以相媲美。而在不知道何时会有“职数”的情况下,有些老师获得过多张职称考试的证书,但每次都不出意料地过期了。
有一位同行说,他才不去参加劳什子的职称考试,一次报名费50元,9年时间报名费150元,这150元如果去荔枝公园消费的话还能放松七八次,而在没有职数的情况下一百五的报名费都直接浪费了。
虽然我不知道荔枝公园是怎样的场所,是不是卖荔枝或者是其他水果我也不清楚,但我感觉他当年说过的话一语成谶:身边不少老师参加了三四次的职称考试,消费了三四个50元,但不出意外,每一次考试的合格证书都过期了,这些钱拿去买排骨的话,也是可以吃好几顿好的。
⑶职数限定,多年辛劳全做无用功?
没有职称评选名额的老师,也就是没有“职数”的老师,他们何时能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按照我认识的那位老师的说法就是:“永远都不可能评上,哪怕你有把大地都提起来的本事都不行。如果你一直坚持在那所没有职数限定的学校任教,那么你多年的辛劳必定是全部在做无用功。”
当然,还有一种高效又搞笑的方法能快速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那就是教师动用“人脉资源”申请调动,把自己调到有职称评聘“职数”的学校任教,用不了几年就能评上中级,甚至连评上高级职称都有很大的希望。这或许是不少教师从农村山旮旯学校调到县区、市区学校的一大原因,也可能是教育不均衡现象不断加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