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创业找项目58同城,58招商加盟网

2015年有些不寻常。这一年,很多“相爱相杀”的互联网大佬和二胎握手言和,合并了,包括滴滴和快,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当然也包括58城和吉吉。

小米上市后,继雷军给股东的信之后,姚劲波也发布了《58是谁? 58为什么而奋斗?》的公开信。

他写道:“12年后,原来的分类信息网站58已经成长为58个子品牌的58个集团,包括58个城市、安居客、Jiji.com、ChinaHR.com、58个家园、转移和58个城镇。上市后,与Jiji.com合并,一直到合并和投资,并划分新的业务线.

“在过去的12年里,当家里有钱支付工资时,也有融资困难的时候。”姚劲波坦言,“12年后,我们必须重新定义58座城市。”

第一桶金 姚劲波的58同城创业前传

像许多互联网老板一样,姚劲波的创业故事是众所周知的。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也不是技术狂人,但这并不妨碍他持续创业。

时间倒退了20年。当时,通过建立网站和出售域名,姚劲波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那是在1999年,当时许多人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繁荣会带来什么样的巨大变化。大学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姚劲波(音译)在工作之余创办了自己的个人网站“易域网”,这是一个主要从事域名注册交易的网站。对姚劲波来说,他一直对域名有着特殊的感情,甚至还把自己喜欢的域名注册为收藏。他说:“我喜欢收藏域名,就像有些人收藏红酒和字画一样。”

半年后,姚劲波没有赚到钱,所以他想卖掉翼城。幸运的是,姚劲波发了几封电子邮件,很快得到了回复。于是,他加入了当时在企业信息服务领域独占鳌头的王湾,加入了人和网站。

刚刚毕业的姚劲波在王湾获得了数十万元的资金和股份。尽管如此,姚劲波还是坚持从王湾底层做起,包括产品经理、产品总监、华南区总经理,甚至企业副总裁。姚劲波打算在每个位置锻炼。在王湾,姚劲波做了几个城市名的交易案例,比如买“端午节”。来自韩国人,并免费捐赠,这使他出名,并在信息技术行业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这些早期的经历对他帮助很大。姚劲波说:“回想当时的工作经历,是王湾让我对互联网有了真正深入的了解,积累了管理经验。”

在离开中国王湾建立58城之前,他是雪达教育的联合创始人。2004年,王湾进展顺利,但姚劲波觉得自己还需要做点什么,于是他和几个同事创办了学大教育。后来,为了实现盈利,学大教育从原本计划的线上教育,转变为中小学线下课外教育,最终成功上市。

雪大教育2010年上市,但2005年被骗租房的姚劲波开始苦思如何在互联网平台上搜集本地化信息,通过分享让生活更美好。

br />

在研究了美国排名前100的网站之后,姚劲波被Craigslist所吸引--这个只做分类信息服务的简单的平台,而流量竟然和ebay一样大, “直觉上觉得这个方向可以,我本身就是北漂,也曾经因为租房被骗过钱,深知异乡人生活的不易,所以就很想做一个为老百姓生活服务的平台。”


而后, 58同城的故事开始了。


意外的融资机会 软银赛富主动输血


刚刚成立的58同城还不是正式的公司,姚劲波觉得一开始不成立公司比较省钱,就找了一个很小的办公室办公。


与很多公司不同, 58同城在一开始并没有主动找过风险投资公司,而是投资机构自己找上门来。投资人来的时候, 58同城的企划书PPT都还没做出来。


2006年,软银赛富基金在网上看到了有关58同城的信息,阎焱对这种模式很感兴趣,而且, 58同城当时的对手赶集网也曾主动找到软银赛富基金寻求投资。据说,他们想要拿到钱后再去并购58同城。但没想到,软银赛富基金的投委会更加中意58同城。


软银赛富基金的合伙人羊东找到了58同城,他给姚劲波打电话。后来羊东回忆说: “姚劲波虽然创过业,但当时还是个不太知名的创业者,当得知是软银赛富基金这么大的一个投资机构给他打电话时很兴奋,很快与我见了面。”


羊东那时觉得, 58同城还没怎么开始做,就已经值一个亿人民币,在国外可能会价值一亿美元,这很难得。姚劲波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 “劲波给我的印象就是特别有激情,认为这事一定能做大,能做成巨大的企业。对自己创业的事情那么有信心、很兴奋的这种感觉很难找。”双方见了两次面之后,基本框架就谈好了,为了尽快拿到这笔投资,姚劲波赶紧找中介注册了公司,并开始“招兵买马”。


软银赛富基金的投资资金并不是一次性到位的,姚劲波曾说:“四五百万美元不是一次性投下来的,分了好几次,每次没钱了就找赛富。”软银赛富基金也并非仅仅投资了一轮,第二次投资是在2008年,用4000万美元解决了58同城的燃眉之急,这是后话。


首批资金100多万美元很快到了58同城账户,之后跟58同城类似的网站开始成千成百地出现。然而,靠着软银赛富基金的第一次“输血”, 58同城开始了大规模的快速发展。2009年, 58同城每天用户访问量达到了百万。


姚劲波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曾感慨: “学大教育上市时,我去了纽交所敲钟,那一刻真的让我百感交集,至今记忆犹新。高兴的是曾经的梦想成真了,但其实心里真正希望的是,什么时候我也可以代表58同城来这边敲钟,那才会给我真正的成就感。”


最好的模式 "58同域是典型的由资本扶持起来的企业”


不过, 58同城的发展并非那么顺利。


58同城最初是模仿Craigslist,不做销售,只做客服,平台设计极其简单,却可以很好地进入盈利阶段。但随后姚劲波发现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美国相距甚远, Craigslist主要靠个人用户付费,而中国的个人用户付费是很难的。为了生存,他们还创办了一本DM杂志,希望依靠线上的资源,在线下赚钱。经历一段时间探索后,姚劲波发现纯互联网是最好模式,也是最适合58同城的,于是又将主要精力转移到线上。


2008年是关系58同城生死存亡的一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公司的股票都遭遇大幅下挫,国内企业融资渠道变得异常狭窄。58同城也不例外,那段时间里, 58同城也找了很多投资人,但大部分人都回复“我们看看”。之后,就没了下文。“当时自己什么都没有,有的就是要有期待、要坚持下去的信念。只能凭个人努力,让个人网站能够在那个年代慢慢被接受。”姚劲波回忆说。


特别艰难的时候,姚劲波回家跟太太说: “老婆把卡给我,我要发工资。”那年春节前, 58同城所有的高管三个月不领工资,但是员工们都在等着钱过年。


伸出援手的还是软银赛富基金。2008年, 58同城获得了来自软银赛富基金的4000万美元B轮融资。追加投资前,软银赛富基金内部意见并不统一,谈及为何要进行这笔投资时,阎焱曾向腾讯科技表示: “企业在发展中都会遭遇各种问题,阿里巴巴也遭遇过要倒闭的时候,更何况是58同城。”


根据招股文件, 2007年8月和2008年5月,软银赛富基金分别向58同城再次注资79.1万美元和250万美元。其后, 58同城启动华南发展战略,广州、深圳分公司成立。2008年, 58.com日均访问量突破100万, 日信息量达到25万条, 58同城进入中文网站百强队列。


随后, 58同城的业务从单纯的C2C调整到C2C和B2C并存,靠C2C获得信息和广告,靠B2C获得企业用户的付费。这让58同城终于有了大幅度的收入增长并在2009年实现了盈利。在“2018全球创投峰会”上,姚劲波说: “作为创业者,市场好的时候应该积累钱,市场不好的时候通过收缩、在内部下功夫把真正的价值创造出来,从而区别于真正在泡沫市场里面挣扎的人。”


“58同城是典型的由资本扶持起来的企业。”这话出自姚劲波之口。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 58同城多次引入外部投资。


姚劲波把与投资人的相识和交往看作是缘分,除了软银赛富基金,与华平投资的程章伦结缘则是在学大教育的上市路演期间。华平投资当时已经意识到了58同城的价值,姚劲波说: “就两周时间,如果你们能把钱投进来,我就拿你们的钱。”于是,华平投资在半个月内迅速进行了投资。


迄今为止,软银赛富基金依然持有与华平投资基本相同的股份,双方在58同城的占股均近20%。此外, 58同城的上市文件显示, DCM先后两次投资58同城:2010年3月向58城1000万美元, 2010年12月, DCM联合华平投资向58同城注资4500万美元。


一次接受采访时,姚劲波很自豪地说: “2009年之后,我们就再没有把任何精力花在融资上。”有投资意向的投资人会主动找到姚劲波,如果聊得好、时机也对就能很快敲定,姚劲波觉得这是非常高效的方式。


2010年和2011年, 58同城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除了继续夯实分类信息业务之外,还开创了电子商务业务,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从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而今已达到几千人。


2013年, 58同城在美国上市,这是姚劲波第二次在纽交所敲钟,当初的愿望终于实现。上市前, 58同城的团队路演了两三个星期,姚劲波体重降了10斤。其实路演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有足够订单了,但他们一路都很认真,即使是最后一次。“比较保守的基金最难拿到单,而他们拿了很多保守、长线的基金认购。”羊东说。


上市以后,姚劲波知道远没有达到目标,他说: “最开始我就是想做一个每个人都能用的产品。大家给了我这么高的期望,接下来我得把58同城做成真正伟大的企业,做到这点,我基本上就可以退休了。”


进入全新的阶段 与十年的竞争对手握手言和


2015年有些不同寻常,这一年,众多的“相爱相杀”的互联网老大、老二纷纷握手合并,滴滴和快的、美团和大众点评携程和去哪儿……当然也包括58同城和赶集网。


姚劲波和杨浩涌,打了10年,最后一笑泯恩仇。谁也没有想到,前一天还在互相“看不顺眼”的两个人,第二天却握手言和了。


这是一场耗时许久的马拉松,为了此次合并, 58同城和赶集网密集谈了多次,几乎年年都有谈判。无疑,对于姚劲波来说,赶集网就像是个心头大患——"我每天睡觉都想着赶集”。在正式合并前的两个月,谈判就已经开始了。双方开启并购谈判后,百度一度想入股赶集,不过由于估值以及业务协同的问题未能有结果。


2015年4月17日下午15点30分,姚劲波在微博宜布与赶集网“相爱了”。终极谈判持续了29个小时,尽管大致框架和大部分交易细节已经确定,宣布前的几个小时里,双方还在为交易细节的措辞、内部信等事宜进行最后的协商甚至博弈。“直到今天中午之前我都不敢说这次合并究竟能不能成。”姚劲波在4月17日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上说, “过去两周都像做梦一样,但最终还是非常幸运地走到了这一刻。”


58同城与赶集网的牵手是资本极力推动的结果,姚劲波也说: “我觉得这种合并,如果没有资本层面的支持一般是不会发生的。”据说包括蓝驰创投、红杉资本、老虎基金在内的赶集网的股东在合并意向上更积极主动,并一同推动了合并的发生。企业之间竞争断杀,投资人不管投了哪一方都会捏一把汗。有人坦言: “投资人是喜欢并购的,企业并购之后,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不用再担心竞争,投资人也可以不用日夜忧虑企业会失败。”对于投资人积极的推进,姚劲波说: "每个基金的风格不一样,做成功需要所有股东同意,的确有个别股东更加积极,我和浩涌都会感激他们。


杨浩涌在新闻发布会上感谢今日资本的徐新,他说:“整个过程她对我直非常支持,我们做过很多的沟通,包括合并或者不合并,一直到最后一刻我们都有很多的讨论,我觉得她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投资人,因为她说过这句话, ‘浩涌,不管你最后的决定是什么,我永远站在你这边。’”


投资人阎炎说: “我们顶多做一些牵线搭桥的工作,最终的决策其实还是创业人来做,因为他们是大股东,他们是最终的决策者,我们都会尊重大股东的意愿。”他对并购这件事有着客观的理解,认为收购与兼并对于消费者未必是好事,一是收购与兼并容易形成垄断,垄断形成后价格就提高了;二是垄断会扼杀创新,对于企业长期发展也不利。


连续三次注资58同城的腾讯,在这一次的合并中也是重要角色,它拿出4亿美元支付赶集网投资人的“退场费”,以保证58同城的股份少被稀释。“换股,还有些投资人直接拿了现金走。”姚劲波说。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决定胜败的时刻,企业的控制权、决策机制、文化整合、经营方向该由谁来主导? 58集团高级副总裁罗剑曾经透露赶集网被58同城收购后的心酸往事,原本新公司打算建立两个CEO的决策制度,后来发现难于登天。“因为赶集网和58同城都是拥有十年历史的公司,每个公司都有一些创始元老级人物,也有职业经理人,因此合并之后要真正把两个CEO的想法都传达好,这是不可能的。”


这一天到来后,姚劲波夙愿达成,他说:“现在乃至未来,与58同城和赶集网等量级的信息分类平台竞争对手已经没有了。”


颠覆自己 故事还在继续....


58集团上市以后,在接受访问时,姚劲波说会看看行业里投资并购的机会,愿意成为其他创业者的退出渠道。与赶集网合并后不到一个月, 58同城宣布完成对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的并购。姚劲波有些感慨: “我们决定按盘中华英才网,既源于58同城的大战略,也源于我个人的情感偏好, 15年前我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中华英才网找的。”


除此之外, 58同城还成功并购了安居客,分拆成立了58到家,开始大规模布局020本地生活业务。对于转转和安居客等子品牌,如果未来做得好,也会被重新纳入58同城。姚劲波说:“与其被别人颠覆,不如自己颠覆自己。”


严格意义上讲,姚劲波是一个三次创业都成功的人,并且两次带领公司上市敲钟,但他从来没让梦想止步。“你去问问58同城的人,问他们相信58同城将来会有一天比阿里巴巴更强大吗?很多人是相信的。”钦佩马云的姚劲波,也时时刻刻想着要超越马云。


他曾说: "当你做出一个创业决定的时候,要想好了,因为可能你需要以10年为单位来坚持它。”这本就是一个未完待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