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怎么跨行业创业,创始人跨行业创业

  

     

  

  嗜深者无知,重于外者不如内,厚于物质者薄于道德。   

  

  很多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喜欢走捷径,但是走的次数多了,就会发现那些看得见的捷径其实是生活的陷阱。   

  

  被割韭菜的人,基本都是先走捷径。   

  

  因为割韭菜的手段就是卖捷径,卖梦想,卖一个发财的机会。   

  

  最好的捷径往往是不走捷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有两个词,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   

  

  李生说过:我们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压抑欲望的历史。   

  

  过去,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追求收藏文明,想吃水果就马上摘下来。他们获得了快乐,但这种人最终被淘汰,不快乐的种田的活了下来。这叫即时满足,而种地,春种秋收几个月,这叫延迟满足。所以,人类文明的整个发展史,就是在培养我们自己延缓和满足欲望的能力。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产力超过了消费力。理论上,从此我们可以过上即时满足的生活。我们不需要再延迟满足自己了,但是我们还在培养延迟满足自己的能力。这是因为有了这个能力,我们就可以轻松面对未来的发展浪潮。   

  

  有人问我,平时这么忙,怎么让工作和文章同时在线?   

  

  我说,很简单。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多工作一个小时。这一小时是我的输出时间。   

  

  其实市面上很多教写作的人都是在教一些表面的东西,比如标题,文章格式,写作技巧等等,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输出。真正教你写作的人,是教你如何学习,如何建立信息渠道,如何筛选信息,思考问题。   

  

  写作就是把学到的东西系统化、粉碎、写出来,这本身就是对知识的吸收和处理,所以如何吸收和处理是写作的关键。   

  

  所以很多人说输出强迫输入写而不是学,是一个道理。   

  

  当你输入足够多的时候,自然需要输出。人也需要平衡。当你输入了足够多的东西,你自然会拿起笔写出来。有些是日记,有些是视频。总之,你总有一个发泄的窗口。   

  

  每天的产出都是我的窗口。   

  

  经常劝身边的人写文章,做视频,把自己输出去,要把自己弯到游戏里去。   

  

  更何况我们喜欢研究流量,也是做流量的。现在,获取流量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内容在渠道中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半路上车的人就是你的流量。   

  

  每天保持输出也是为了让自己体验这种流量的感觉。   

  

  一个朋友说这几天经常看到我在研究别的项目。他说我之前没说,一个项目的前提条件是,在研究一个项目的时候,我眼里只有这个项目吗?   

  

  当你看到一个人做XX项目,一天赚一万块钱,你也要一天拿一千块钱做你的项目。   

  

  我说,是的,这是一个项目。从0-1,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听窗外事。   

  

  但是当你的项目稳定了,你要想找到突破口,就需要多看看,多出去走走,多交流,看看别人是怎么赚钱的。   

  

  我认识很多交易者,他们都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投资人,因为他有从0到1的多个项目经验,他可以把成功交易一个项目的能力复制到N,这也是突破收益瓶颈的方法。   

  

  通过资本运作和矩阵玩法,复制自己,复制能力,复制物品。   

  

  现在我的项目稳定了,所以我研究项目是为了保持手感。和创业一样,需要每天刷题、看题,保持自己的敏感。   

  

  我还说,就算不做短视频,也要知道它的机制和玩法,因为你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在发生什么。   

  

  而商业的美好就在于它的嫁接能力。   

  

  伟大的人可以把生活的细节变成商机。   

  

  可以把A行业的玩法搬到b行业。   

  

  可以把自己的项目嫁接在潮流的风口上,以新的渠道和模式接受。   

  

  像互联网+里的一切。   

  

  有人说,现在文章的定位是什么?成功。   

  

  我说,其实我的文笔挺随便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因为我一直强调我不靠自媒体赚钱,但我也经常不靠某个东西赚钱,这样就能做好。   

  

  但是,像XX项目月入十万的普通人,我是不会写这种风格的文章的,因为这样可以过滤掉一些不匹配的读者,从而沉淀一批思想更高的人。   

  

  那些想看一篇项目文章,年薪百万的,不是我需要的用户。我不是靠割韭菜为生的。   

  

  迎合一部分人,就会失去一部分人,这是必然的。   

  

  我想要的很简单。我想和你一起变得富有。   

  

  思维重要,还是你赚钱重要?   

  

  你只能赚一时的钱,但懂得思考可能会让你越来越多。   

  

  当然也有一些好玩的,蓝海的,有前景的项目。   

我也会多多分享,但我不能保证,你看了就能赚到钱,我也没能力把钱放进你的口袋。

我一直强调,要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这是你能驾驭项目的基础。

有朋友问,那创业有捷径吗?

我说,如果你非要问我捷径,有,那就是跟对合适的人。

比如让一个电商日赚十万的人,教你一天赚500,相当于让他重新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重新开一家店,应该绰绰有余吧?

你要做的只有四个字,听话照做。

那又有人说了,这不也是一种即时满足吗,让别人带着你赚钱。


我说,没错。

但是跟对人这个前提,本身就要满足延时满足这个条件。

倘如只会跟着别人背后要钱,又不想做事,过后又独占成果,这种人如何才能跟对人?别人如何会让他跟寻?

往往能找到人引领的,本身就具备延时满足这一条件,因为拥有利他思维和长期思维的人,才有人愿意带。

会分钱也是一种延时满足,比如别人带我赚了100万,我该给他多少钱?

有人说,50万。

我说,100万。

把自己的利益滞后,先成就他人,而不是先成交他人。有朋友找我对接资源时,我就会把圈子里合适的人免费推给他。

至于我,当他们之间产生价值时,自然会有我自己的价值。

有时候虽然我本身并没提供什么,但双方合作成功时,都会给我一个大红包,超出我预期的红包,这也是一种分钱的能力。

如果下次他再找我帮忙时,我会不会把身边更优秀的资源对接给他?

如果你想超越一个人,就要研究他的老师,成长路径。

老师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具体的作品,比如书,电影,文章,了解他们是怎么开悟,往往比研究他们本身更有用。

因为只是研究人,那你永远跳不出他的框架。你研究西游记,那你只能无限接近吴承恩。

有很多人看人物传记,只是喜欢看其中的故事,往往忽略了其他的重点。

比如他的人生关键节点,有启发的书,经历,文章,以及时代背景下的限制与时机,都是需要探索的。

所以如果要我推荐书籍,那我首先推荐的,就是阅读你们行业顶尖人物的传记,把自己代入进那个环境,那个时代,那个背景,当你遇到相同问题时,你会如何进行思考,决策。

知道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学会解答问题的思路才重要。

人物传记有个很美妙的作用,就是让自己和作者一起,走入那个属于他的时代。


这是一种跨时空,且无声的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