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金针菇种植人员

  

  冬闲田遮荫棚栽培金针菇,不仅突破了室内栽培的环境限制,而且具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另外,采用黑色塑料薄膜作为覆盖材料,具有遮光保湿的作用,有利于促进菌芽分化,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同等经济条件下,比室内栽培增产25%,提高了田间经济效益。目前,该技术已在湖南、福建、安徽等地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00-1010,掌握好出菇温度是金针菇大田栽培成功的关键。金针菇最适宜的出菇温度在5 ~ 15之间。一般以10-12月份在南方田间装袋接种金针菇为好,12-次年3月在田间出菇。   

  

     

  

  2.装袋和生产细菌   

  

  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金针菇培养料可选择以下配方:0棉籽壳95%,过磷酸钙2%,石膏粉2%,尿素1%;棉籽壳78%,麦麸20%,糖1%,石膏粉1%;玉米芯78%,麦麸20%,糖1%,石膏粉1%;@锯末72%,麦麸25%,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秸秆72%,麦麸20%,玉米粉5%,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蔗渣73%,米糠25%,蔗糖1%,过磷酸钙1%。含水量65%-70%,自然pH值。用简单的聚丙烯薄膜做袋子,尺寸可以是12cm55cm,17c m35cm,17c m55cm。按常规方法混合、装袋、灭菌、接种。接种可以从袋口开始,也可以在袋壁的同一平面上打4-5个孔。后者需要用胶带密封,常压灭菌。   

  

     

  

  后接种在20-25室内遮光培养,室温不低于18,室内相对湿度低于70%。接种后第三天,菌丝又开始生长。后来随着菌丝生长加快,代谢活动加强,就需要增加供氧。如果采用袋口接种法,当菌丝达到培养料的1/3以上时可将袋口松开,用缝衣针在袋壁上扎几个小孔即可。当菌丝长到培养基的1/2时,可以解开橡皮筋,使袋口放松。如果采用袋壁打孔法接种,当菌落直径达到5 cm以上时,可揭开胶带留小孔透气,然后随着菌丝生长加快,增加透气孔,以利于菌丝生长。一般栽培25-28天,袋内菌丝可饱满,应及时移至田间出菇。如果田间温度已经降到适宜金针菇出菇的温度范围,当菌丝长满2/3袋时,可以提前投入田间。   

  

     

  

  00-1010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力中等的冬闲田,只做整地。犁沟宽度1-1.2米,深度25-30厘米,长度视地形而定。周围开排水沟,宽50厘米,深30-35厘米。在边床上搭建发芽棚,高1.8-2m,四周用竹、苇或草帘围起,棚顶用树枝遮挡,透光率20%。   

量迅速提高"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4.下田排场

菌袋下田前2-3天,用20%石灰水涂抹畦床床底与四壁,进行消毒;下田前1天,在畦床内灌水一次,待水下渗后,在床面铺一层湿润的菜园土,厚2厘米。菜园土在使用前要用甲醛喷雾堆放消毒。菌袋下田排场有两种方法:如用50厘米的长袋,于下田时将菌袋从中切断,将袋顶和袋底封口解开,使断面向上、按每平方米80个菌块的密度,并排密置畦床上,使菌丝块底部与菜园土接触,有利于调整湿度并从土壤中吸取养分。

在畦床四周土埂上每隔15-20厘米距离插一根竹竿或小树枝,用细尼龙线在竹竿上纵横交错牵连成网状,其高度与菌块断面相距15-20厘米,在其上铺湿报纸,也可在断面上套17厘米高的塑料袋,再盖报纸。然后用竹片在畦床上作拱棚,用黑色薄膜覆盖,上面再加盖草帘,以增强保温、保湿、遮光效果。如用35厘米短袋,可将袋底薄膜剪掉、竖立在畦床上,将袋口薄膜拉直,盖上湿报纸,再设拱棚。

5,出菇管理

每天揭膜通风1-2次,每次20分钟,棚内温度保持在10-15℃,并在沟内浇水,保持相对湿度在85%左右,促使菇蕾形成。当菇蕾出现后,用白天加厚草帘,夜间揭去草帘的方法,使棚温降到6-8℃,适当控制菇凿的生长,使同一批菇蕾的生理成熟度能大体保持一致。经3-5天后,温度再恢复到10℃左右,此时将薄膜稍徵支起,减少覆盖物,增大微弱光线和新鲜空气,并适当增大湿度。经过10多天培养,随菇柄伸长,已长出料筒或顶开报纸,当菌柄长到13-15厘米时,要及时采摘。采摘后及时清理料面,并将菌袋调头,使原来出菇面向下,浇重水一次,施恩肥一次,再按前述方法进行管理。这样可收3-4批,生物效率可达120%-150%以上。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种植户可以多参考参考,或者说大家想了解哪方面的,三农知识及技术都可以留言评论,小编会根据情况来为大家解惑。也希望大家能关注一下小编以及积极留言评论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