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边肖带大家看看今年考研形势的六大变化~ 2022朋友们要及时了解,心中有数!
1
考研人数或将继续大幅上涨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0-2015年研究生人数呈缓慢增长趋势,2014年和2015年略有下降,随后在2016-2021年快速增长,2021年报考人数是2016年的两倍多。
显然,研究生不再是稀缺的社会资源。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硕士研究生开始和本科生一样走向大众化,这是趋势。
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下,2022年的考研人数将大概率持续上升,考研门槛和难度也将持续提高。
2
专硕招生人数上涨
前天,教育部发布公告:2020-2025年特长生招生人数要达到全部研究生招生人数的2/3。
/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b37395010c854a5ea49ddb1496d58181"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65" inline="0" alt="会计专硕22考研6大变化!这些政策很重要"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3
往届生报考人数将增多
考生构成里,往届生占比逐渐增多。
以北京大学为例,今年考生人数比去年增加1000余人,虽然增幅仅有3%,但是应届考生仅占29.9%,往届考生占到70.1%。
从目前的情况 往届生增加考研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想要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扩大自己的人脉资源等;二是不甘于现在的工作或是状态,想要转行或是换一种生活方向;三是想要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职业上的突破;四是想在研究生毕业后考公、考编,或是享受城市人才引进优惠的待遇。
往届生的加入,无疑再一次提高了考研的门槛和难度。而对于目前正在大三、即将毕业的同学来说,也是时候考虑一下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了,因为只有这样,在以后的工作和就业中才能够获得更好的薪资待遇,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4
非全日制研究生认可度提高
早在2016年,非全这一研究生形式就正式走进大众视野,《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指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要统一质量、统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实行双证制(毕业后颁发学位证书+学历证书)。
此外,教育部还特别指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与全日制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由此不难看出,教育部对非全给予了极大的厚望和扶持。为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教育部之前还下发过多条相关政策,要求就业单位不得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不得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
5
教育改革,严进严出
2020年9月21日,《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研究生招生会越来越“综合”、“多元”,考试和毕业会更加严格。
对此,各大高校都作出了积极响应。例如2021年1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就对部分超过修业年限的研究生进行了清退处理;南开大学多个学院发布清退公告,经济学院拟清退99名研究生,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拟清退66名硕士研究生;沈阳农业大学对236名超期在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予以清退...
这些政策变动释放出两个未来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信号:一是研究生教育必须把握好质量,不能因为扩招就牺牲质量;二是执行好“严进严出”,即保障培养质量,不仅要把好“出口”关,也应该提升培养过程中的质量。
6
推免生招生比例差异大
近年来,部分院校接收推免生数量和比例都在逐年攀升,部分专业推免比例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名校,学硕推免比例相对更高。北京大学今年的推免比例,甚至高达56%!
教育部曾规定,高校招收推免生数量,不得超过本单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换句话说,院校只要保证推免生总数在要求范围内就好,具体到各个学院及专业,推免生占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所以大家报考时也要看到,如果有些专业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很少,要慎重选择。
考研的政策每年都有一些变化,大家不必太过紧张。只要不是专业突然被取消之类的突发情况发生,努力备考就是我们唯一的正道。各位备战12月考研的小伙伴们,现在开始铆足了劲儿,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