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加大。所以大学生备考和公考的比例越来越大。毕业生不想和几百万学生竞争。在考公、考编上岸后工作稳定待遇好,大学生更喜欢这种铁饭碗的工作。
这几年就业环境不是很稳定,很多行业不景气,失业的人很多,毕业生热衷于为自己留下来。在掀起了一场教资热,考教资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不想当老师,只是先参加考试以备不时之需。
不久前公布的《教师法修订草案》,其中对教学资本的入学条件有了新的要求。如果真的按照草案内容执行,未来很多人可能没有资格考教资了。
非师范生不能当老师?教资报考门槛提升,对学历和专业有要求
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同时,教师也是一个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由于过去缺乏大学生和有限的教师,很多小地方的小学老师都是中专或者大专学历。
现在大学生并不少见,师范院校也在扩招。在家长希望能提高教师的招聘门槛,在学术资格和行为方面有更高的标准,《教师法》草案中提到了对申请教学资源条件的新要求。
申请教学资源,要有相应的学历和学位。想考教资至少要是本科学历及以上,大学的老师至少要有硕士以上学历,对幼师的学历也有要求。
以前幼师学历普遍较低,因为幼师工资实在低,学历高的都不愿意当幼师。私立幼儿园的许多幼儿园教师都受过中专教育,如果按照未来想要当幼师至少要是大专学历了。《教师法》草案的要求实施
教师的学历门槛整体提高。不仅如此,教师法草案还提到,与教学无关的专业必须是师范专业或者相关专业,'s专业不能再拿教学费,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这意味着未来非师范生可能不能当老师了,报考教资受限制,在编教师招聘也主要以师范生为主,对此家长是认同的,可非师范生却觉得太一刀切了。
家长认可这一改变,非师范生有苦难言
家长一直期盼着教师的素质能更高一些,毕竟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位优秀的教师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好的教师才能教出来好的学生。
家长对低学历的教师心怀不满已久,有人调侃曾经班级里的差生都去当教师了,家长很不放心,如果能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家长自然是支持的。
但是非师范生有苦难言,非师范生认为并不是只有师范生才能当好教师,教资都是凭本事考下来的,只要能考过教资就说明达到了当教师的水平,跟是不是师范专业无关。
一刀切的限制非师范生考教资不公平,如果只能做跟专业对口的工作,那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是不是只能当老师,否则就业竞争压力会更大。
况且很多非师范生考教资是因为高考的时候专业没选对,高考的时候都没接触过社会,无法对未来的职业做出准确的规划,教师行业没必要如此严格限制专业。
非师范生说得有道理,能不能成为好老师看的是态度和能力,只看学历和专业有点过了。
以学历论英雄不公平,却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有效方式
有人说以学历论英雄很不公平,这等同于应试教育下的唯分数论,会造成教学人才的流失,站在非师范生的角度来说确实挺难的,但是这却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有效方式。
以学历衡量能力是最有效的标准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确实要提升,这也是家长一直以来的诉求,提升学历、限制专业能起到一定效果。
而且限制非师范生报考教资,能有效地缓解师范生的就业压力,报考师范专业为的就是当老师,可现在众多非师范生和师范生抢饭碗,让很多师范生找不到工作。
师范生在学校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还学了各科目的教法,又实习了一年,总的来说比非师范生更专业一些,如果未来非师范生占据教师队伍,就没人愿意报考师范院校了。
教师法草案中对教资学历和专业的限制有利有弊,初衷是为了教育的发展,非师范生也不必太担忧,现在公布的只是草案,有关部门也会参考民众的意见想法去修改。
今日话题:你赞同禁止非师范专业报考教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