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觉得很迷茫,有时候觉得很迷茫,然后就什么都不觉得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生活,成千上万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我也是其中之一。小时候期望自己长大后不要成为最讨厌的人。但是当你长大后,生活会因为各种原因逼着你讨厌自己。这是你长大前的经历!灯光璀璨,交通繁忙,高楼拔地而起。你的家在哪里?
第一,我一贫如洗,父母外出打工养活我。
我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长大,住在瓦房里。下雨的时候,雨水总是顺着顶楼的瓷砖缝隙落下来。弄湿了我的床,被子,沙发和地板。我妈一看,赶紧拿来几个盆,放在下雨的地方接雨水。告诉我爸:“等天放晴了,请一个瓦工来家里帮忙翻瓷砖。以免下雨天把房子弄得全湿了。”爸爸答应了。看看被家人包围的房子。妈妈在我一岁零八个月的时候决定离开我出去工作。把我寄养在我姑姑家。
我姑姑这辈子没有儿女的时候对我特别好!每天给我穿得整整齐齐,好好照顾我。舅舅想尽一切办法给我做吃的,怕我营养不良。他的两个爱好是“打麻将”。每次打麻将都带上我。很晚了,凌晨十二点回家睡觉是常有的事。麻将馆的大爷大伯都很喜欢我。我很喜欢跟他们打招呼,爱唱歌,还帮我跑腿买烟换零钱。渐渐地,我和他们熟悉起来,成了他们小圈子里的名人,给了我“小油条”的称号。
我妈一年回来一次,就是过年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回来看我。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按时发给阿姨们,爸爸休息的时候偶尔会来看我。当时我爸还挺惊讶我的,没有重男轻女这种现象。经常带我出去玩,给我带好吃的。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特别喜欢辣土豆(当地翻译:辣土豆)。父亲请了一个背包(当地翻译:搬运工)背了100斤,放在姑姑家。让阿姨做辣土豆给我吃。我和我爸关系一直很好。
二、团聚后母亲的哭泣
三岁的时候,妈妈回来看我,阿姨提前给我看了妈妈的照片。说“妈妈”我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漂亮的阿姨是妈妈。”过了一会儿,门响了,我去开门。妈妈跟我打招呼,我不理她。我去了我姑姑家。我阿姨把我拉到路边给我妈妈打电话。我没有尖叫。毕竟一年只能见一次面,亲戚也很少。我不想给她打电话。
她给我买衣服穿,给我钱,我用。给我买点东西,我吃。但是每次我打电话给她。我只是站到一边。我母亲的心也
很委屈,毕竟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越来越好。她才选择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的。在外面多不容易,回来自己的亲生女儿还和她不亲,她就哭了。很伤心,姑妈也安慰她。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别往心里去。第二天我妈提议让我跟她睡,我不愿意[快哭了]又哭又闹的。后来我妈实在没耐心了。就单独跟我说。你要么现在叫我妈妈跟我睡一起我们培养一下感情,要么从今以后你都别叫我,就当我没生过你。她说:“在外面辛苦的挣钱,就是为了让你更好的生活。回来你竟然还不待见我。”很生气的样子。后来我自己用小脑筋想了想,没有妈妈的日子我不划算呐。没有人给我买新衣服,没有人给我买零食啦?没有人哄我啦?胡思乱想的我从嘴里马上冒出了一句“妈妈”。我妈马上应了一句“哎”宝宝要吃什么?妈妈带你去买?就这样,残缺的母女情修复好了。
有了之前我不理她的前车之鉴以后,我妈就想着要赚钱还是舍不得离我太远。就在附近工作,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我爸在家里陪我读书。我读书一直都听老师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是成绩不好,我也没有立志想要考大学,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所以顺利的把初中读完毕业了。
三、学业的坎坷、肩上扛重任
毕业季所有同学都在讨论要读哪所高中?要报哪所中专?当时我奶奶生病了,家里人不愿意照顾。
我就自然而然的担起照顾奶奶的责任。但是愿意每个月给1500伙食费。由我买菜做饭给奶奶吃。
我当时没考上高中,但是想报一个中职学校读一读学技术。但是我爸不肯。他说:“女儿迟早是要嫁出去的,培养也是给别人家培养的,要想读书自己挣钱半工半读!”不读就不读,我回他。当时我是很生气的。因为他有能力供我读书但又不愿意供。后来想想自己成绩不如意,读来读去会不会浪费光阴?还不如尽早出去适应社会赚钱,或许活的更有尊严更自由些。我不想每天在家都被他说:“吃我的,用我的,能自己独立了还想啃老这类的话。怀揣着不安的心,缓缓的度过假期,好好的照顾奶奶吧!奶奶在我的照顾加吃药恢复得很好。从一开始不能生活自理,后来自己可以简单的做一些事了。
马上开学了,我爸看到同一届的同学都去报名了。而我还在家待着照顾老人也不是个事,思前想后的还是带着我去中职学校报了名。我说我想学“服装设计专业”。我爸说:“先去看看有没有?”问了招生办老师说没有。我就说:“从新找个学校看看吧?”我爸很固执说要读就在这个学校选专业读,不读就不要读了。这是我靠关系问来的,各方面都不错。我说那你觉得我应该选什么专业?他说:“我觉得计算机专业比较有前景,以后毕业出来就业也好找工作。”我说你对我的要求是什么?他说:“会用键盘打字就可以。”我说那很简单,保证做到。
三年大专两年在读一年顶岗实习,毕业后问我,这三年你学会了啥?开机,关机,打字。他说:“劳资花这些钱供你读书,你就学会了这些?”我说你当时就是这样要求我的啊?其实计算机行业水很深,不读个大专出来基本上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于是我告诉我爸我想读大专?他说:“你成人高考能考上清华,北大,你就去读,考不上你就乖乖上班去。”其实也是有能力供我读但不愿意供,他觉得他让我上完九加三义务教育已经很对得起我了。那我也不好强求,只能继续我的打工生活喽!
我的工作履历基本上是这样的:
14岁打寒暑假工,在亲戚的美容店当学徒学美容。
17岁我爸急于求成开了一家养生馆,让我做一个纸老虎管理人,我又没经验,没客人于是就没有收入,开了一年就关门回家了。
18岁自己找了一份高球练习场接待的工作,每月2200块钱。这份工作持续了九个月,后来因为我工作量大,又不给加工资,公司又一直在加规矩,不耐烦的我就辞职了。
19岁做了电话销售,在业绩最好的时候,因为和闺蜜吵架,就想离开那坐城市,舍弃一个月三千多的薪资回家了。又辗转到亲戚的店铺,学了做小吃,因为门面位置不好,生意也不好就关了。经常被家里人说我爱跑,上个班不好好上,经常换工作。我也被说习惯了不以为然。经常换工作挺心累的。我试着让自己定下来干一番事业。
四、创业失败,家人打击
20岁就开始尝试创业了,家里人都是农民,没有人创过业,多的是打工的。每当我说我要干个什么事的时候,他们总是负能量和失败的理由一大堆。我说你们不能经济支持一下就算了,但是能不能不要精神摧毁?鼓起信心创业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勇气不是梁某如给的,而是自己。如今这小小的信心也被打击着。心里挣扎,也不惧怕了。与其害怕失败,还不如努力争取赢的机会。
自己借钱(贷款)做了微商,囤了货,自己和伙伴合伙开店。做了两年到现在副业也是微s。可惜自己没有看清本质,盲目借钱试错。最后导致一堆货,合伙人因为利益和我扯皮(本地翻译:利益纠纷)我就退出了。实体店改线上了。还欠了五万多块钱。因为这个事还跟家里人吵了很多架。但我认为我还年轻,有的是翻身的机会。因为我并不自我否认,创业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败了就败了,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
22岁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不想一直待在吃青春饭的行业,因为人终将老去,女人老的更快。到时候我又有怎样的价值和能力与比我年轻的人竞争呢?还是得学一门靠谱的技术吧?但是回首过去,我学了很多技术,虽然不是很精湛但也拿得出手啊?随便一门技术我都不愁温饱。可是我干着不开心啊?我得找到我的终身事业。于是我便放弃在外省一个月七八千的工资,辞职回老家重新思考人生了。高强度工作好几年,身体已经吃不消了,回家思考人生也顺便养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老家的消费水平也不比外省的低,甚至比外省高。
五、选择做自媒体,重新出发
在家我也没工作,如何养活自己?副业是微s,我是一直在做的,又在家找了一个正职卖多肉的工作,当起了主播,学了一个星期上路了,但是多肉也没有那么好卖,干活多赚钱少的行业。如果量小基本上是赚很少的。所以我又把他规划到我的副业行列中。我得时间就自由了,空闲的时间我就看看书,做做手工。又报了一个成人大专,周末学习,做做作业。三年之后全日制本科毕业证到手,何乐而不为呢?
一直在找寻我的终身事业,从未停止。但是人还是要慢下来才能体会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真谛。慢慢的我又发现了短视频平台的美好,每次自己都容易断更,于是又重新学习在进步。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也是自己记录成长、记录生活的一个方式。还是要当成事业来做。让世界认识你,也让你认识世界。
六、拒绝贴标签,我就是我
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就是邻居长辈的夸赞,我热爱为家庭付出。做这样事那样事,大包小包拿回家。邻居看到都觉得我懂事,勤快,成熟,等等,朋友对我的评价就是,性格执拗,活泼,开朗,正能量,讲义气,女子气概,潇洒,性格强等等。家人对我的点评,就是缺心眼,天真,傻,爱幻想,不务实等等。但我知道这些都不是给我贴上标签的理由。拒绝贴标签x。
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是谁?我是个乐观主义者,喜欢谈笑风生。处事顾忌他人感受,尊重人,愿意为他人着想。虽然常常被泼冷水,但我也不是不识趣的那个。做事注重细节,认真,负责。智商不高,不爱动脑筋,只要你不动我脑筋我也不会动你的脑筋。情商有待提升,一般的人情世故基本都能做到。
三观正,爱学习,有主见。品德优良,善良且博爱。(这不是自恋,我说的是真的)对家人能帮就帮。家庭和睦相处,彼此不打扰彼此的私人空间,尊重且友好。对朋友关心,陪伴,你怎么对我,我加倍对你。对恋人该有的仪式感和公开、专一、我都可以做到。
说了这么多,有人就奇怪了,全是你的优点,那你的缺点没有吗?我的缺点就是,敏感多疑、感性、纠结、极端、执行力差等等。把这些通通改掉,化为好那就更加的优秀啦!人无完人,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生不需要别人来定义。你是谁?你自己说了才算,别人说了不算。微笑面对生活。生活反馈给你的一定是阳光。
加油吧!努力的今日创作人。我与你同在!我是静慧。感谢你一直在[祈祷]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