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关于大学生创业ppt,大学生创业养牛首先要干什么

  

     

  

  万牛   

  

  “农民掌握了新的育种技术,开始科学育种,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种的牛。牛的质量有保证,老百姓的钱袋子也有保证。”   

  

  “‘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年分红,稳定脱贫不成问题。”   

  

  在云南德宏,“牛”已经成为人们脱贫致富的高频词,成为贯穿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关键词。德宏人民依靠养牛业脱贫致富。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这个“牛逼”的技术团队息息相关。   

  

  摸准脉搏,精准扶贫,出实招。   

  

  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靠基层,靠人才支撑。德州市畜牧站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把肉牛、生猪、家禽、蜜蜂培育成能帮助农民增收脱贫的产业,根据专业知识组建技术团队,帮助全州脱贫致富。其中,肉牛技术团队尤其值得一提。不,他们已经在牛场忙了。   

  

  “赶紧把牛带到空旷的地方,尽量不要让牛躺下,准备消毒液,准备两根绳子……”   

  

  洪州畜牧站高级畜牧员黄接到肉牛场场长岳的电话,立即赶到现场,一边解释。经过十多分钟的忙碌助产,一头重达50公斤的小牛顺利落地。黄擦了擦额头的汗,道:“再过半个时辰,小牛也救不回来了。”   

  

  每个月,德宏畜牧站站长、调研员李,高级畜牧员尹益昌、陈伟等技术人员都要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刚好遇到茂兴畜牧养殖场一只1个月大的小牛,睾丸囊肿严重,并伴有体温升高,他们立即进行了囊肿切除手术。手术后650天,恢复的牛长到了570斤,卖了18800元。但如果当时没有手术,牛就活不了,农场的经济效益也会受损。   

  

  “这个位置不行,环评肯定不行。”   

  

  “牛床太陡太矮了。必须改变。”   

  

  “该品种难产率高,需加强围产期管理。”   

  

  ……   

  

  无论什么样的问题,德宏肉牛技术团队都以认真耐心的态度帮助养殖户解决,以专业的服务消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让养殖户放心养牛,养出好牛。   

  

     

  

  指导牛场建设的每一个细节。摄影:段   

  

  培训助发展,见实效。   

  

  团队始终把本土人才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关键力量,全面加强本土人才培养。   

  

  以提高本地人才技能为重点,不定期开展专项培训,通过专家现场授课、发放技术资料、现场问答等方式,不断更新本地人才的思想观念,提升技能。三年来,开展了13期本土人才培训,开展了200多期上门指导,培养了1000多名本土人才。   

  

  通过多渠道、大规模的培训,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肉牛养殖大户和有能力的经营者。这些优秀的乡土人才积极发挥着带来财富、鼓励引导的作用,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技术知识,有效带动农民掌握技能,实现脱贫致富。   

  

  芒市轩岗乡金竹园村贫困户顾学成在手把手的培训和入户走访的指导下,掌握了肉牛育肥技术和市场行情。2018年以来,已育肥76头,增加纯收入5.32万元。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全村21户建档养牛76头,走上了“自繁短期育肥”的致富之路。   

  

  围绕“只有让贫困户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实现持续增收致富”这个关键   

  

  结合实际需求,编写了1万份使用说明书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制作了4份PPT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颇受农民欢迎。   

  

     

  

  产业催生大市场。   

  

  真正帮助贫困科技人员有真情实感。   

  

  技术团队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创新和工作创新”的发展思路,采取多项措施助力脱贫攻坚。   

  

  发挥团队成员的技术优势,服务肉牛生产全过程,助力脱贫致富。环境、繁殖与育种、饲料与营养、疾病防控、市场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建德宏技术团队,从选址、品种选择、杂交改良、高效育种等方面为肉牛生产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该团队以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实际成果:   

  

  为了提高繁殖率,对同期发情牛的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了整合。   

p>为实现犊牛提前断奶、提高日增重,集成了犊牛后备牛培育技术;

为降低饲养成本,集成了“优质牧草种植+农作物秸秆青贮饲用技术”

......

这些集成技术成功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中。2018年,番茄、马铃薯严重滞销,成堆的农产品烂在地里着实令人心疼。团队立即开展滞销农产品开发饲喂研究,从小群体饲喂试验,到大规模推广饲喂,集成了农产品饲用技术,仅2018年就为种殖户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扶贫育贫。肉牛技术团队指导推行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通过发展订单扶贫、入股扶贫、技术扶贫,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户串联对接,探索出了“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贫困户”脱贫模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三家养殖企业累计向州内1670户建档立卡户提供价值1913万元优质能繁母牛3185头、向州外1573户建档立卡户提供价值2612万元优质能繁母牛4146头,力促3243户建档立卡户年新增纯收入1715万元,户均增收5290元。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吴宏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