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它最近的市场走势有些“诡异”:每次上涨都会遇到一波“一字杀”,哪里涨,哪里跌。
从巅峰的时候3256亿总市值跌下来,行情走到现在,1186亿总市值蒸发。如果按2021年三季度披露的股东人数34.79万人估算,平均每户浮亏34.09万元。账户市值的浮动,在股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为什么海螺的市场走势如此“诡异”?
我们知道,一只股票的市场走势与上市公司业绩正相关,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虽然有时会偏离得更远,但总会向值靠拢。
然而,海螺披露的最近两年的业绩数据并不尽如人意。2019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35.93亿元,同比增长12.67%。2020年归母净利润351.3亿元,同比增长仅4.58%,增速滑落至个位数。
但同期海螺股价从2018年收盘价23.47元(复权前价格)上涨至2019年收盘价50.68元,涨幅115.9%。2020年将达到61.44元的峰值,较2018年收盘价上涨161.78%。
“股市里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海螺之前的暴涨已经透支了未来市场,现在正在漫长的估值修复路上。
如果海螺未来业绩尚可,也可以横盘震荡消化高位区域的估值。但从海螺最近三季报的业绩数据来看,下滑趋势并未得到有效制止。
虽然在2021年一季报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22%,但似乎增速已经企稳回升。二季报披露的业绩数据显示,前期的数据只是昙花一现。二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6.96%,三季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进一步降至-9.50%。
根据市场效率理论,其2021年三季度末收盘价应为23.47 *(112.67%)*(14.58%)*(1-9.50%)=25.03元,与海螺三季度末实际股价40.80元相比,相差-38.66%。
虽然股价有时偏离价值有点远,但也逃不过围绕价值的命运。
结果海螺的股价总是被无形的价值一次次拉低,形成了现在的局面。但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已经洞察到了这一切,从海螺主力在报告期内进出的数据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2021年三季报显示,机构数量为93家,较2021年一季报的124家减少31家,降幅为25%。2021年中报显示的机构数量为569家,较2020年年报的730家减少161家,降幅为22.05%。
很多投资者朋友看到这个数据时,认为2021年中报569家,比2021年一季报的124家增加了445家。事实上,由于基金在披露中需要强制披露所有仓位,年报也是如此。在披露三季报数据的时候,只需要披露前十位即可。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中报的机构数量比一季报多很多,而三季报的机构数量比中报少很多。所以只能对比一三季报的数据,以及中报和年报的数据。
从这里可以看出,投资能力更强的机构投资者早就“意识到海螺的估值”,选择在高位或相对高位离场。
只不过是一个患了“不明真相”的散户!
最后,海螺作为传统的优秀周期股,会有现在这样的辉煌。不过,现在正处于估值修复过程中。“在修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人知道这条路会走多远。
风险:本文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