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一个职业经理人递交了辞呈。
这个职业经理人有很多标签,比如“中海老陈”、“龙湖干将”,但他在一家中型地产公司做了两年总裁也没活下来。
同时辞职的,还有这家房地产公司的三个副总。
一个负责设计,一个负责成本,一个还是上海公司的总经理。
早上醒来,这家西南房企的地产板块管理层几乎全部被清空,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五年前。
01
职业经理人“上市公司总裁”梦碎
岁末年初,虽然行业高管的频繁震动远非蝴蝶扇动翅膀那么简单,但很多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场风波会与自己有关。
这个职业经理人也是。企业转型的宏图尚待展出,曲线上市仅一步之遥。看来队伍前面还是一片星海。
这位“中海元老”为中海在孔庆平时代进入“百亿俱乐部”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龙湖立下了辉煌。
对于这样一个高管来说,在走了半条命之后,他职业生涯的拼图只是最后一块。
所以,当他离开龙湖加盟这家规模差距悬殊的中型地产公司时,外界一片嘈杂,但促使他做出最终决定的,是“上市公司总裁”的眼光。
职业经理人这样做,谁没有过交易所用手敲钟的梦想?
所以,即使民营企业家老板天生对职业经理人不信任,而且从没有实质上甚至形式上放权,他也能承受。
他能忍受老板精神上不放权,老板的管理体系和总裁的管理体系打架的“蓝瘦香菇”。
他还能忍受体力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总是在一点钟接老板的电话。
当然,我可以容忍处女座老板。在去谈判的路上,我接到老板的电话,详细安排了谈判要点。当谈判正在进行时,我接到老板的电话,询问事情进展如何,并补充了我刚刚记起的要点.
但当企业发展受阻,资金链告急时,业务线合并的做法不仅辜负了上市预期,以总裁为代表的管理层也岌岌可危,职业经理人终于忍无可忍。
在写辞职报告的时候,我听到了很多噪音,就像我决定加入的那个嘈杂的春天,朋友和同行的提醒,此刻听起来越来越清晰。
回顾在这家公司的履职之路,作为这家公司设置的第三批管理体系的核心,这位职业经理人发现,他已经踏入了前任无法绕开的每一个洞口。
02
一家非典型房企的典型“症状”
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的故事正在被这家中型房地产公司重新演绎,但游戏的对象是他自己。
具体来说,一步一个脚印,商业、旅游、农业、金融,各个领域都在尝试去碰,结果都做得不太好。其实这不是一个房企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老板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
燕姐认为有三个原因可以更深入:
光是几百亿的房子规模,支撑不了这么多长期投资项目。在市场的上涨行情中,融创万达勉强可以遮百丑,但在市场的下跌行情中,并不适合中型房企试图用三个锅盖盖十个锅。
资金短缺的背后,暴露出的是房企管理失衡、战略模糊的症结。
管理权高度集中是很多房企的另一大弊端。
老板什么都亲力亲为,授权体系不去中心化,不信任职业经理人。管理层什么都要插手,高管每一步都被捆绑。
导致高管工作积极性不高,每天承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一切都是排外的、果断的“人治”氛围,让这些企业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安全感。回顾该企业的人事变动,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e
燕杰在和很多业内人士讨论时提到一个问题。一个地产高管在选择机会的时候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
许多资深人士指出,许多高管会询问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老板的想法。对他们来说,是否符合一个公司的气质,是否能跟得上老板,是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最重要的是,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有个人英雄主义情结。从大型房企到中小房企,先实现自己的专业抱负或愿景,把之前标杆房企的经验模式带到中小房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或许能得到新主人更多的关注,相应的升职加薪。
由此,新公司的老板能否将权力下放给职业经理人,成为吸引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条件。
这些都可以作为对上述职业经理人离职事件的评论。
职业经理人加盟中海和龙湖的时候,两家的销售额也是几百亿。作为参与者之一,他吸收了企业发展的成功之道,也从企业发展的错误弯路中吸取了教训。所选择的中型房企,空间和潜力太大,对于很多职业经理人来说,意味着很多可能性。
燕杰认为,市场上有太多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有能力,也更有思想。虽然我们还不知道他离职后去了哪里,但似乎可以从他的职业生涯中看出一些端倪。(来源: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