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俞敏洪最近言论

  

  最近,新东方于的言论在教育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余批评中小学教师“一年不读三五本书,教不好学生”。   

  

  “炮轰”这个词太强了,很容易挑起网络争论。事实上,余对的言辞并不十分尖锐。但是,于是教育界有名的“大炮”,而且总是以同样的风格。他在指出某一现象时,喜欢把自己抬高到道德或正义的制高点,以批判和引导的口吻评价他人,往往令人反感。   

  

  中小学老师不学习,这是客观存在的。我经常在网上写作,也算是读了很多书的老师了。我每年看的书屈指可数。“有的老师一年不看三五本书。”这没有错。   

  

  中小学教师不学习不是孤立的现象。与社会环境有关。   

  

     

  

  社会发展越快,竞争越激烈,人就会越浮躁。大家都知道学习很重要。但是,一个人一旦成年进入社会,就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有太多吸引我们的东西,也有太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我们70后这一代人,学生时代就喜欢看书。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中没有太多比读书更有趣的事情了。现在不一样了,一个小手机,什么都有。随便打开一个APP,刷刷就停不下来。你还在看什么?阅读论文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奢侈品,不仅仅是中小学老师。   

  

     

  

  当然,每个人都觉得老师不一样。要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要有一桶水。如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知识日新月异。老师跟不上时代,就跟不上时代,甚至跟不上学生。他们能给学生什么来解惑?   

  

  这是有道理的。其实老师都懂。但是老师不学习,不全是内因,外因影响更大。   

  

     

  

  第一,没有时间学习。经常有人告诉我,当老师很轻松,一天两三节课,每年三个月的假期。事实上,大多数中小学老师工作都很忙,回到家都累得跟泥巴一样。他们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我最喜欢的意境,一是窗前看雨,二是灯下读书。可生活何曾给过我这样的机会?   

  

     

  

  第二,没有学习的动力。阅读有几种。有成长阅读,消遣阅读,爱好阅读。要求老师看的书一定是成长类的。这些书大多晦涩难懂,没有动力,读不下去。   

  

  需要什么样的动力?第一种是恐惧驱动。不学习可能会被淘汰,无法相处,或者相处的很辛苦,被迫学习。这也是可能的。不管外因是什么,如果你能继续读下去,增加你的知识和能力,你就会实现你的目标。   

  

  但是,没有这样的动力。让外人惊讶的是,老师能不能相处,跟自己的学识关系不大。中小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育教学的管理者。目前来看,后者更重要。   

  

  这个时代,知识唾手可得。比如近段时间的线上课就是最好的证明。大部分省份采用“双师模式”,招聘、抽调省内最优秀的教师来录课,提供给全体学生。这个班的质量是毋庸置疑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显然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呢?没有老师的管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本调动不起来。   

g.com/large/pgc-image/3c02010564924fa9acfdafc5fc80f317"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23" inline="0" alt="俞敏洪炮轰中小学教师不读书,没瞄准目标,轰歪了"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当然,教师也应该读一些教育管理、心理学方面的书,不全是专业书籍。这就谈到第二种驱动力――激励驱动。

评价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用什么标准?“师德”是无法量化的,主观性太强;教师本人的知识水平无法验证,或者说验证了意义也不大;唯有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才符合各方利益。学生分数上升了,孩子有前途、领导有政绩。所以,学校的激励措施,全指向考试分数。

这种导向,只会驱动老师们研究真题、琢磨考点、总结套路,然后逼着学生反复操练。学生考得好,老师得到荣誉与利益,皆大欢喜。学生成绩差,老师即使满腹经纶,也是一败涂地,声名狼藉,无脸见人。

一切皆有因果,不能只看表象。俞敏洪泛泛批评中小学教师不读书,既未剖析本质,也未给出建设性意见。如果说是炮轰,其实还是没瞄准目标,轰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