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义乌国际商贸城工作人员站在红外线体温计旁,为进入市场的商家和商家检查体温。当天,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在春节后第一天开业。通过健康检查的市场商家,已经为全球商家的到来做好了准备。新华社记者黄宗智照片
新华社杭州2月18日电:“世界超市”准备在新年第一天参观——义乌小商品市场
新华社记者瞿凌燕、魏宜军、郑
2月18日9: 00,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春节后第一天开业。精心清洗宰杀,精心准备酒精洗手液和口罩,挂上“生意兴隆”的对联。成千上万通过健康检查的市场商家准备迎接全球商家的到来。据悉,该应用系统已经注册了5万多个商户和买家。预计18日市场收益率达到50%,2月底达到80%。
用精密智控确保疫情可控
2月18日,瑞典商人佩吉(右)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购买了一家娃娃店。新华社记者黄宗智照片
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手续,来自墨西哥的买家维罗妮卡松了一口气。“这些过程让我感到安全。”
来自也门的买家Handi直接去第一区水晶首饰区看货。“我每天都期待着打开市场。今天一大早就来排队了。”Handi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假期早,疫情开放晚。他的存货早就被警告了。“我比市场商人更焦虑。”
在白雪公主玩具店,可以看到收银员和容器。负责人张小爱仍然不放心地用消毒水再次擦拭。“我们没休息就开市了。我们很早就通过微信和邮件与客户沟通。很多订单已经下来了。”张小爱告诉记者,虽然网上已经成为与客户沟通的主要方式,但义乌商贸城的商店是重要的产品展示窗口,他们必须为开业的第一天做好准备。
看到商家和买家一批批有序入市,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副总经理张绮贞放下了悬着的心。他介绍,为了确保疫情控制下的市场开放,义乌各方通过尖端的情报控制手段做了充分的准备。
市场建立了严格的防控体系。国际商贸城一区和二区共有16个入口,提前开放。每个入口都配有红外温度计等智能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被测试人员不需要留下来,“一走就测试”。一旦体温高于37.3摄氏度,系统自动报警。
义乌提前使用大数据和智能信息平台,所有进入市场的商户和买家通过系统申报建立一人档案,生成二维码。在严格核对人员信息和跟踪后,他们在每个检查站扫描代码和测量温度后进入市场。
“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放心返回义乌开展业务活动,欢迎市场开个好头。”张对说道。
“停工不停单”产业链配套服务率先启动
2月18日,黎巴嫩商人巴兹尔(左)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大堂与儿子苏马合影。巴兹尔在义乌做了8年生意,开了一家贸易公司。他的儿子Suma目前就读于浙江大学。新华社记者黄宗智照片
记者了解到,义乌很多市场经营者都有提前备货的习惯。所以在工厂不复工,市场开放较晚的情况下,一些商家“停工留单”是常态。这从义乌市场运营涉及的产业链的各种配套服务,如物流、快递、电商等行业就可以看出来。
2月10日,“艺心欧洲”中欧列车正式启动运营,中欧陆路首开。
截至16日17时,义乌千万美元以上外贸企业、亿元以上电商企业、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分别达89.6%、84%和83.7%。
邮政快递企业全部复工,16日当天义乌快递量达到惊人的900万单,在快递员工没有全部到岗的情况下,今年2月日均单量超过去年。
为确保国际商贸城一区、二区开市后金融服务畅通,2月18日起,一区、二区周边19家银行32个网点将全部正常营业。各网点将在防疫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做好结算、支付、信贷等金融服务,特别是做好受疫情影响较大市场经营户、商贸企业的增信贷、降成本、强服务工作,帮助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广纳四海客商和求职创业者

2月18日,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吴红英在店铺内展示领取的“生意兴隆”新春横幅。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值得一提的是,义乌欢迎包括采购商、外商在内的世界各地朋友来义乌创业、工作和生活。对初次来义乌的外籍采购商、初次来义乌求职创业人员,确有需要的,由政府提供3天免费食宿。
为做好返工返岗等人群的疫情防控工作,政府还决定租用全市旅馆(宾馆)4万张床位,供经批准的企业和单位接纳返工返岗需隔离的人员使用(含市场经营户),吃住费用由政府承担。
“在疫情面前,所有人都责无旁贷。只有义乌的市场繁荣了,义乌的酒店餐饮等服务业才能发展。”商城集团浙江银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进明说。
记者看到,商城集团旗下的义乌海洋酒店已在执行接待方案和疫情管控方案,根据卫生防疫办法,酒店要实行防疫消杀、安排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入住人员“一人一卡”等举措,确保管理留痕、服务到位。
“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球日用消费品贸易中重要的一链,开市无疑具有风向标意义。”张奇真介绍,市场申报系统已报名通过经营户、采购商5万余人,预计18日市场返岗率将达到50%,2月底可以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