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岳明是马里兰大学的法律硕士。回到中国后,他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三年前开始在生态旅游领域创业。
“高龄”去留学
不断尝试
“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当书记员。在我决定出国留学之前,我在中国工作了几年。和其他留学生相比,我已经是‘高龄’了。留学之初,从未想过未来,也从未想过要创业。”岳明说。
但在今天的岳明,工作经历可谓“非常丰富”。他涉足商业地产、金融、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他说:“我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早期参与过很多项目,比如风险投资、跨境M&A交易、资产重组、房地产开发等。这些也为我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不断与人交流,不断尝试创业的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
为此,岳明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看着朋友们幸福的生活,他对自己的现状感到有些遗憾。他开玩笑说:“朋友们已经开始在社交网络上‘晒’孩子的照片了,我还在晒被子。”岳明认为,创业最大的成本可能是难以安家,没有时间和精力建立家庭。有时他羡慕看到同龄人结婚生子。
跨领域创业
挑战自我
刚开始搬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岳明也很紧张。
2015年,学法律的岳明开始接触生态旅游领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创业伙伴。大家一拍即合,岳明走上了创业之路。
他和他的团队在陕西秦岭以南的朱家湾开发了“莫奈云来谷”旅游区。这是一个集森林草原旅游、江湖湿地观光、冰雪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项目。关于项目运营,他和他的团队做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他说:“发展旅游项目,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将农村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促进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打造绿色生态友好型农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岳明的自我评价是:“我需要不断挑战自己,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我相信,无论在哪个领域,只要你肯探索,肯思考,你都会有所收获。”
结合本土创业
贵在坚持
“因为我在国外呆了很长时间,我缺少的是对国内发展的准确了解。这就是机会成本。”作为海归,岳明对自己的优缺点非常准确。
“作为海归,回国需要适应国内环境,项目国际化也要根据当地现状进行本土化。我需要不断的分析,尝试,犯错,在过程中提升自己。刚回国的海归,要对要起步的领域有清醒的认识,认真分析自己职业生涯的广度和深度,然后做出选择。”岳明说。
经过多次尝试和改变,岳明在旅游领域的创业步入正轨。“经过不断探索,我专注于发展文化旅游项目。现在项目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推进农村绿色发展,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新格局。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我们做的是观光农业、健康、生态教育等配套旅游服务项目。”岳明说。(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