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新时期,高校应以“全球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和国家进步为导向,统一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实施全球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创新的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强国,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势在必行。2018年,全国“两会”再次强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蒋耀东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教育为重点”的建议,旨在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实现创新人才兴国的发展目标。

新时期,高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在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全球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应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实施全球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创新的组织框架和制度体系。近年来,山东谢赫大学加强了理论探讨,深化了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认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理论研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了全面实现教育资源全球整合、教育要素全球匹配、教育过程全球管理、教育文化全球渗透、全球促进引导援助的“全球”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以“全域教育”理念为引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制

“全球教育”理念的实践,有利于促进以教学为中心的高校建立多元化、弹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高校领导应确立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路径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完善组织,构建科学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管理体系,为政策实施和改革扫清障碍,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有力支持。

多年来,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山东谢赫大学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践行“全球教育”理念,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管理体系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前提,打造独特的“1248”创新教育组织管理体系和机制:践行创新创业教育“1把手工程”;成立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咨询委员会和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建立学校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学院、各二级学院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创新创业“四个组织”

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还要有效整合相关高校、企业、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校外资源,加强能力培养,提供机会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首先,要构建适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机制。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系统建设。其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积累资源,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帮助,为实习和就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为创新创业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这方面,山东谢赫大学构建了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以外部资源开发为侧翼的教学机制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校内外教育要素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内融外协”人才培养新模式。内融是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及质量标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方法和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外融即通过平台建设、机制建设和资源整合实现校校、校企、校政的充分合作,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发挥各自育人优势,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外部协作新模式。


例如,学校立足于服务社会与育人相结合,将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2005年起,连续13年义务培训乡村医生,累计培训乡村医生3万余人,使参训地区百姓从中受益。乡村医生免费培训事业使学校赢得基层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基层开创了大量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创业就业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三年,医护类毕业生到基层创业就业的达76.5%,其中创业(开办诊所、特色诊室、保健按摩机构)比较成功的占3.5%。


山东协和学院的“内融外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的融合,促进了校外教育资源与校内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有效突破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渗透融合,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在国家和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714项,其中国家级别126项;获专利201项。获批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26项。学校与136家企业建立协同合作关系;创建19个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园区;建设102个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和孵化基地,每年滚动孵化50家小微企业;培育375个创业项目;创办公司126家。


以“全域教育”理念为引领,创立“全程帮扶”的创新创业指导帮扶体系


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高校应建立“全程帮扶”的创新创业指导帮扶体系,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从学业指导、创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基金资助等方面建立从创业前—创业中—创业后给予终身指导,从资质—技能—经营—资金提供全面帮扶。


山东协和学院重视创业指导服务,建立了“全程帮扶”的创新创业指导帮扶体系。包括:对全体在校生进行分年级、分层次、分类别的“一对一”学业指导帮扶;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学生,实施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二对一”的创新创业导师制;构建由困难帮扶机制、信息咨询机制、人才推荐机制、发展跟踪机制组成的指导服务体系;资质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发展规划培训“三位”一体的从业培训机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种子基金,以终身服务理念为指导的网络化帮扶体系等,构筑立体化、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其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包括创业苗圃区、创业孵化区、创业加速区和电商主题创业示范区四个功能区,创业项目按类入驻相应孵化模块,获得所需创业服务。每个创业模块可以实现多项并行、滚动孵化,仅创业苗圃每年即可孵化50家小微企业,帮扶创业就业400余人。学校对于创业学生的责任并未随学生毕业而告终,而是以终身服务理念为指导方针,坚持对创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提供帮扶。依托乡村医生培训所积累的资源,构筑网络化的帮扶体系,范围涉及山东省八个地市,对所属区域的创业学生提供终身性服务。


山东协和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较好的社会影响:实现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其中自主创业参与率6.2%以上的佳绩,累计孵化创业项目182项;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国家教育部门召开的典型经验高校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2016年获评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7年获评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张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