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和别人合伙做生意股份如何分配,合伙人创业股权如何分配

作者:马俊生

股权分配是很多创业者关心的话题。股权设计与利益、人性、法律、税收、金融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

股权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分配总股权和股份(初始股权确认、动态调整机制、退出机制),股东应采取何种形式。

先说说创业企业股权分配常见的坑:

1、创业时谈好的是合伙,股权却完全一人独占。

如果一个人创业,叫别人纯粹打工,企业不打算集资上市,那么一个人就可以独占股权。但是如果一起创业好,股权是独占或者基本独占的话,就很难从长计议,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

创业伙伴关系不仅要有软友谊,还要有硬利益,才能走得更远。只谈友情不谈利益,或者只谈利益不谈友情都不合适。

2、完全按出资份额分配股权

如果是纯粹的资本合作,其他资源在业务运营中不重要,那么股权比例支付也是可以的。然而,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在初创企业中通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虑到无形资源、人力资本、控制权和对管理层的激励,不可能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

3、外部投资人(天使投资人、财务投资人或产业资本)占大股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核心是靠人。核心创业者如果不占大份额,就会动力不足。此外,还会导致失控,进而引发诸多冲突。

4、只提供资源的、不参与经营或兼职经营的占股,甚至占很大的股权比例

创业需要不断投入。如果你只提供资源而不参与持续创业的过程,可以考虑按照他带来的收入或利润的一定比例付给他提成,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如果想通过股权给予股权,捆绑利益,比例不要太高,退出机制要明确。否则,什么时候

60574983">公司快速成长,估值翻几倍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放弃股权,处理起来就会很困难。


另外,可以考虑在下面的子公司里给予股权,将带来的资源,折合成子公司的“干股”,这样不影响母公司的股权结构。


5、股权过于平均,缺少带头大哥


比如两个创始人五五开,三个人每人33.3%,这都是经典的创业必分裂的股权结构。即使两个人共同起步,也一定会有一个人在跑步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老大。


比较良好的股权结构是“众星捧月型”,有一个带头大哥,就是核心股东。




6、 缺少明确的股权分配协议


大多数创业公司在创业初期,创始成员只顾着一起埋头苦干,从不考虑自己的占股,更不会考虑自己的股份比例。等到了公司日益壮大,前景日益清晰时,早期的创始成员才开始关注自己的股份比例,这个时候再去讨论如何分配股权,由于这个时候蛋糕已经做大,人性就是会高估自己的贡献,要解决好分配,就很难,容易让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永远不要在利益面前去考验人性。


7、股东没有退出机制


没有永远的合作伙伴,生意好做,伙计难搭,打江山易,坐江山难。腾讯 “五虎将” 都先后离开了腾讯阿里巴巴 “十八罗汉” 如今也大多各奔东西,好散好合,只有好散才会更好合。




一起创业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各种原因,有的小伙伴会掉队,或者是意见不合,或者是健康原因,或者是个人兴趣,或者是能力跟不上,这个时候退出的合伙人,如果没有实现商量好的退出机制,就会引发很大的纠纷。退出创业的继续保留原来的股权比例,显然不合适;但没有补偿让其退出,也不公平,老股东也不答应,《公司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来解决这种利益纷争,需要股东之间提起商量好规则。


8、股权比例缺少动态调整机制


创业的过程是充满变数的,人力资本、技术、渠道资源、资本等等,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也有差异,而且,在确定股权比例时,对这些资源的估值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基础上,如果未来实际贡献与当初预计相差很大,那么,说明当时的估值是有重大偏差。所以,估值调整(对赌)不仅对财务投资人适用,对创业股东之间,也可以根据贡献情况,设定股权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贡献大小适当进行股权调整。


9、不给未来高管或员工预留股权


创业过程需要引进新人,但缺少预留股权,就难以引进或激励新的高管及员工。


10、注册资本设定过大。


现在工商登记采用认缴资本制,并不需要实缴资本。但站在公司法和财务会计角度,认缴资本会涉及到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及责任,注册资本的份额代表了股权。在工商登记时,应避免设定远超过认缴能力的注册资本,过大的注册资本金额,将给未来的股权调整和股权交易带来麻烦。




11、过于迷信股权激励的力量。




员工股权激励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所有创业企业都适合,也不是所有阶段都适合。对绝大多数初创期企业来说,股权本身价值有限,起不到多大激励作用,而且会为了股权分配、认购和退出等耗费许多精力。此外,入股容易退股难,建议创业企业在进行股权激励时三思而后行,不要盲目跟风。


商业竞争概念


那么创业企业如何避免这些坑、完善股权设计?


1、股权简单明晰 

在创始的阶段,股东合伙人不宜太多,比较合理的架构是三到四个人。




2、股权分配避免平均,要有带头大哥,建议是众星捧月型。



带头大哥要拿比较大的股权,比如说按6:3:1、7:2:1这样明显的股权梯次,才能形成贡献度的考量以及掌握控制权、话语权。对超过三个以上的股东,股权分配建议的原则:1>2+3且1<2+3+4,数字代表第1、2、3、4大股东


3、要考虑控制权的问题。


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资,这个过程中,可通过法律的架构和协议,来保持控制权。


4、股权比例的分配,取决于对各类资源的定价(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金钱资源等等)。


对各类资源,可进行估值,然后确定占股比例。对某些资源(比如业务关系资源),不适合折算为股权,可以采取薪酬、佣金分成等方式。


5、明确股权退出机制、股权动态调整机制。


6、对股权预留和股权激励,要留下空间。


除了股权分配比例的确定以外,持股主体的法律形式,也涉及到控制权、公司法及税法等诸多因素,需要创业者加以考虑。


后续将继续讲解,欢迎关注@财税闲谈 , 马军生博士与您分享资本和财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