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要踩上风口”已经要成为古典说法了。如今,创业公司拼的是”谁的口袋深“。在截止2017年6月诞生的国内98家“独角兽”公司中,80%以上与BAT有关联。那么问题来了,今天的创业者还能不站队吗?
正文| AI财经学会孙静
编者|赵
“现在我有点尴尬,被迫站在队里。”范宏,一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老板,六个月前还乐观而坚定,现在却忧心忡忡。
半年前,范宏曾向人工智能财经透露,一家互联网巨头是他们的“隐形投资者”,但该公司从未将其公开,因为它不想被“排队”。
但自从BAT把人工智能作为必赢位置后,这个选择题就一直摆在“范鸿门”面前。——你是想要流量和生态,还是想在孤独中取胜而不偏袒?
“这也有点让我困惑。”北极光创始人邓峰在2017中国股权投资年会上回答改革问题时坦言。过去的“窗口模式”已经改变,现在的创业公司都在为“谁财大气粗谁就赢”而奋斗。
天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BAT无处不在,互联网集中化带来的选择题仍在向更多领域渗透。难怪有人怀念“踢百度,打腾讯,鄙视阿里,顺手搅雷军”的周弘毅。
只是“红衣主教”回归a股后,他学会了心情好。除了为自己的危机公关鸣枪之外,大部分时间他基本上是丢了火。相反,是一群发展中的初创公司,在BAT的缝隙中移动,试图撼动更多的独立空间。
不站队真的很难。我们只讲四个小故事来回答一个核心问题:现在的企业家能不站队吗?
避风港式中立
,云计算公司青云清云收到了阿里和腾讯的几份意向书,但是BAT并没有出现在青云的投资人名单上。青云科技清云营销副总裁刘亮解释说,青云科技希望保持独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她讲了一个小故事。前同事出去创业,用VR技术做了虚拟试衣间。项目落地前,前同事着急的问她:你觉得哪个云比较适合数据?我不想选择互联网巨头的云服务。他们也做这种生意。我想远离他们。
商业计划书的八字还没碰,但这位不懂技术的前同事已经开始担心未来的竞争了。刘晶对这种心态并不陌生。
在企业服务领域,互联网上的“赢家通吃”规则有时会失败。部分
548295770808784141">客户出于对巨头的忌惮或顾虑,格外看重服务商的“身世”。而这恰是青云这类独立企业的优势。他们可以充当一些顾虑企业的“避风港”。青云创立早期开始撬动金融板块,拿下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的私有云服务。刘靓承认,在她接触过的客户或合作伙伴中,有些在选择服务商、生态时会有很大顾虑。考虑到自身业务终究有一天要与巨头交锋,他们会很在意自己的合作方。中立便异常重要。
金山视频云事业部总经理黄恩浩也对AI财经社说,部分客户在选择金山云时,确实会提到隐私问题,这些客户多分布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金山云目前已挤入公有云行业前三,平台上聚拢大量头部视频客户。
有媒体曾做过一组统计数据,阿里、腾讯各自已投资了八九家以上的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因此,这些平台的竞争对手们,自然会忌惮阿里、腾讯的云服务。也有一些视频企业,因为拿了BAT多方投资,也不好意思只把平台放在某一个云服务商上。
刘靓强调,青云坚持独立与技术工具论。“从某种程度上说,BAT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青云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应用开发框架,让数据实现机器智能模式下的交换与计算。
当然,商业世界从来不是情怀主导。否则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也不必为了Space X的研发,抵押股票、卖棒球帽筹款;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也不至于在“生态化反”梦碎后债务缠身、远赴美国造车。
马斯克利用运载火箭将一台特斯拉跑车送上太空。@视觉中国
拒绝站队离不开粮草丰沛。刘靓称,青云2016年已实现千万级税后净利润,2017年6月完成10.8亿元D轮融资,目前已经启动IPO进程,这让他们更为从容,“没有抱大腿的需求。”
但其实创业历程中,青云QingCloud也“差过钱”,她是数年后听CEO黄允松聊天时提及的。黄允松告诉她,“当年账面只有几百万元时,我悄悄替公司投资了两个B段IP地址。”
雨露均沾型斡旋
不站队有时也是权宜之计。声势显赫如万达,在腾讯入股后,也不得不连夜站出来发声明:我们不站队。然后再鼓掌欢迎阿里入股万达电影。更不要说智能音箱领域,BAT三家生态资源各有所长,又都将语音交互视作下一代入口,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生存之道中就有了一条叫周旋,或者雨露均沾。
即使是王健林也要周旋于马云马化腾之间。@视觉中国
“我们没被收购。”2017年10月,阿里巴巴云栖大会第二天, 创业企业Rokid CEO祝铭明作为演讲嘉宾登台,第一句话便活跃了场内气氛。Rokid创立于2014年,面向人工智能消费市场。因为祝铭明是从阿里巴巴出来创业,外界有猜测Rokid与阿里巴巴的关系。
祝铭明称,在2016年下半年人工智能兴起时,确实相继接到BAT三家的投资意向。“一家找来了,其他家也会找。”他同BAT三家都有比较认真的沟通,“但目前还没到非要站队的地步。”
“尽量保持中立。” 祝铭明的理由是,智能音箱需要丰富的内容和应用场景,就目前BAT的生态而言,倒向任何一方,都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取各巨头所长是比较好的选择,所以Rokid产品既接入腾讯的音乐,也连上了阿里巴巴的支付功能。
“我在阿里巴巴待过,深知大公司的投资和业务资源并不一定是对等的交换。” 祝铭明进一步对AI财经社解释说。在Rokid今年1月公布的新一轮近1亿美元的融资中,领投方为淡马锡,瑞士信贷、CDIB、IDG资本跟投,没有BAT。
西藏的一野生动物保护团队,在休息的时候调戏“天猫精灵”,大佬入局智能音箱让创业者察觉到危机。@视觉中国
不想站队的,还有喜马拉雅旗下的小雅音箱。“有难度,在探索,先跑一跑再看吧。”项目负责人李海波总结。他们现在要做的,是埋头把销量冲到100万台,拥有了大量数据,才有说话的权利。毕竟阿里曾把499元的音箱降价到99元,已完成冲顶100万台销量的目标。 如果巨头再把自家优势领域做成独家,到那时不站队可能会变成一厢情愿。
但李海波也从另一个维度考虑不站队。如果喜马拉雅直接做音箱,与巨头就是竞争对手,但如果专注在场景服务,与巨头或能成为合作伙伴。他指的是音频内容战场。
在面临竞争升级的音频内容领域,小雅正在调整竞争策略。比如他们把喜马拉雅几十万条音频内容作为资源,打包成类似SDK,供各家免费接入,同时也向外输出技术方案。而小雅则免费接入百度音乐和腾讯音乐。
“在音频市场上,即使BAT、今日头条加起来,内容也没有我们多,我们还是有竞争力的。” 李海波说。
这里有一层潜台词——与巨头共舞、相对平等对话的前提是,有自身价值,即与巨头生态能形成互补关系。
“你对他有价值,即使不拿投资也会合作。”祝铭明一针见血指出。
独立与否不在于情怀,而是公司特质与愿景。比如一个团队只有产品技术没有生态和商务优势,就很难独立走下去。祝铭明创办的上一家公司猛犸科技,纯技术公司,做手机操作系统, 最后卖给了阿里,团队也整体加入阿里。在他看来这便是个不错的结局。
“如果公司建制比较全面,可以倾向独立。”祝铭明狡黠地补充一句,“目标是阶段性的。我们也在权衡,会随时调整。”
不过,雨露均沾并不意味着一直会相安无事。随着近来竞争态势升级,喜马拉雅方面停掉了此前提供给小米智能音箱的音频内容——因为双方现在成了对手。
抱“国家队”大腿
这两年,“国家队”资金和产业资本正加速流入创投市场,客观上为不愿站队的创业者提供了一种新选择。AI财经社发现,国有资本更青睐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科技公司EasyStack CEO陈喜伦记得,公司宣布启动C轮融资时正值资本寒冬,但2016年7月融资消息传开后,不到一个月内就有5家投资机构给出了投资意向,其中就包括“国家队”的国科嘉和——隶属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国科控股)。
三个月后,EasyStack签订了融资5000万美元的融资协议,国科嘉和领投。初创企业到了C轮,融资重点更看重资源匹配度,而非纯财务投资。
比如EasyStack专注开源云计算,公司客户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如中国银联、国家电网、中国电信、海尔集团、上汽集团、顺丰速运。“国科系”背景,让国企属性企业以及海尔这类大企业,对EasyStack更为青睐。CEO陈喜伦称,EasyStack的愿景是成为世界级的开源基础软件企业,所以保持独立是最重要的。C轮选择“国家队”背景的战略投资,符合客户和自身定位需求。
车企通过云科技实现自动化生产。@视觉中国
陈喜伦用“双刃剑”总结他对战略投资的思考:战略投资一方面可以带来大量资源,另一方面被投企业要不忘初心、避免因资源导向而偏离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路径,要保持独立发展、拓展更广阔市场。
等待真爱型独身
还有一个最引人注目的领域,目前因AT争夺而炙手可热的线下零售领域,对站队与否有另外一番解读。起码在社区生鲜连锁商、乐城CEO王卫看来,“所谓‘站队’,很多只是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他发过一条朋友圈,调侃实体店现在就像少女,看别人都“谈恋爱”,内心不免躁动,但更多只是随大流,没有真爱。其言下之意只为图个保险。
王卫认为,目前进入“站队”行列的企业占整体零售企业的总量微乎其微,如果不是因为被巨头收购的大润发等商超,在实体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不会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
即使巨头入股的零售企业,大多数也仅仅只是参股。“从前几年电商企业对实体商业不屑一顾,到现在趋之若鹜,你觉得到底是谁在站队?”他认为,要不要互联网巨头参股,同企业实力和战略相关,更多的只是引入资本而已,谈不上拿了谁的钱,就站了谁的队。
至于乐城,即使“生鲜”已成为巨头新零售战场的排头兵,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在一二线城市激烈对决,但乐城旗下的社区生鲜“生鲜传奇”也在安徽、南京争分夺秒开店,比如除夕前一口气开出三家店。
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超市,盒马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快速配送:门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视觉中国
梅花天使创投CEO吴世春则推崇顺其自然。他对AI财经社总结,硬科技类创业公司一般没必要为获取BAT资源而接受投资。但有些项目,比如离不开BAT的数据等基础设施的,可以拿巨头的融资。梅花天使曾投资趣店,后者从蚂蚁金服获取的资源,对自身业务发展帮助很大。
对创业者而言,他建议期待值要放平:不要幻想拿了BAT投资,就一定有资源倾斜。毕竟大公司内部资源争抢已经很厉害,更别提外部的“干儿子”了。有时,投资只是为了不让“潜力股”投入对手阵营。
在我们讨论“站队”问题的后面,或许是民众对互联网垄断是否会抑制创新的担忧。蒂姆·伯纳斯·李1989年发明万维网时,初衷是构建一个开放、去中心化的互联网世界。但近年互联网中心化趋势让人并不那么开心。这在美国表现为Facebook、Google成为话语权的中心,在中国则是BAT的触角早已伸至大半壁互联网江山。比如德勤去年发布的《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中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有98家“独角兽”公司,80%以上与BAT有关联。
自2017年开始,“站队” 似乎成为互联网的新常态,不用说乌镇互联网大会夜幕下的”东兴局“,BAT已无处不在,巨头在消费互联网、线下零售战场展开”标的争夺战“,让相关企业绷紧了弦。
在与巨头共舞的时代,不站队很难,但沉下心做事更难。躁动让人失去独立,焦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