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影院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线下的“千人一景”变成了移动的“千人一景千影”。这使得所有的电影都有机会在移动影院设立发行渠道,将影院的排片权转移给消费者。
从1895年诞生至今,电影一直遵循“票房版权收入”的商业模式。当灯熄灭时,屏幕反映了世界。124年过去了,电影几乎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票房被视为电影成功的唯一标志,也是所有电影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的电影产业,依然坚持“票房版权”的商业模式。当场灯熄灭,屏幕亮起,世界倒映。受制于时代,票房被视为电影商业化成功的唯一标志,也是所有电影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因此,如何突破“屏幕”资源与电影资源的匹配障碍,成为这个传统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排片成本高”的困境和版权交易的投资回报低于预期的问题,带来了“移动影院”的新概念和一款新产品,——,远比“手机看电影”简单。
(移动影院的目标是在5年内打造10亿块手机屏幕|移动影院)
从打破银幕数的屏障开始
2018年5月,移动影院V1.0正式上线。从产品来看,是一款线上观影App,将线下观影迁移到线上。用户的观影过程和线下完全一样:他需要在线购票,然后根据放映和放映的时间进入“电影院”。首次将“观影移动性”的概念引入中国,被认为是“打破了电影院电影数量有限的瓶颈”。虽然视频平台也有电影资源,但移动影院完全遵循线下观影的运营模式,不买版权,票房分帐,只提供“窗口期”的影院电影。云图时代电影科技创始人兼CEO高群耀告诉极客公园,他制作移动影院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把手机变成投影机,把屏幕变成屏幕”。之所以称之为“移动影院”,主要是基于智能手机,采用DCP、KDM等类似线下商业影院,符合国际电影安全保护标准,严格遵循院线单收费、单放映的商业模式,最终将电影票收入计入票房。
据了解,2018年,全国共有1082部电影获得了《电影发行许可证》。产能如此充裕,相比一年只有52周,周五到周日晚上7点是黄金时间。为了抢占这个电影编排的制高点,电影人拼尽全力。最终,1000多部电影中只有几部有机会被安排。
所以那些院线电影少,供应方严重失衡的电影才是移动影院的主要市场。高群耀承认,在院线“千人一场一场”的商业模式的束缚下,这1082部电影有三分之二没有机会登陆院线与粉丝见面,三分之二登陆院线,很难做到第一天1%的水平。
更残酷的是,上一部片子只有6%的片子有阴影
片能取得 80% 的上座率,头部效应集聚,「众口同味」催生了诸多挑战,譬如明星、观众结构、进口电影单一化的极端现象。作为创业项目,高群耀感觉「自己在干一票大事」。移动电影院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千人一影一幕」的线下观影变成了「千人千影千幕」的移动观影。这使得所有的影片都有机会在移动电影院设立发行通道,把排片权从电影院转交给消费者。
「从移动电影院问世的那天起,全部有龙标、档期和排片的电影全部有票房」,高群耀表示,移动电影院已经完成了百余部电影的公映,其中有 40% 的电影与实体院线同步放映,「特别是那些首日在实体院线排片不到 1% 的电影,有四分之一在移动电影院上映,并在细分不同区域中分别找到了观众」。
移动电影院的另一部分「增量」是「用户增量」,西藏地区是移动电影院下力挖掘的市场之一。截止 2019 年 4 月,中国有 35% 以上的县级地区还没有电影院。西藏自治区有 38 个电影院、86 块屏幕,在 77 个县乡中,有 63 个县乡没有电影院,地区覆盖率只有 18%。
虽然当地很多地区的居民一辈子都没走进过电影院,但今年 4 月份,移动电影院团队到西藏芒康县参加电影下乡活动时发现,智能手机在当地基本人手一部,于是移动电影院选择了一部处于窗口内的电影《格桑梅朵》,这类民族电影在当地受到了欢迎和好评。于是高群耀笃定,电影「分众发行」的模式能够跑通。

(民族电影《格桑梅朵》进入西藏,是分众发行的一次尝试 | 移动电影院)
我国每年平均有 46 部民族电影诞生,这些电影在国际舞台屡屡斩落奖项,可在中国电影市场鲜有机会与观众见面。即使偶有一两部影片进入院线,也均被打入高口碑、低票房的尴尬境地。
移动电影院尝试以民族电影为增量切口,打开 1.14 亿人口的少数民族市场。西藏之行印证了「分众发行」模式的成功,高群耀相信,将特定的故事题材送到合适的地方,有助于提高民族电影产业的受众基数和票房收入。
以《寻找雪山》这部民族电影为例,它超过了 2 万人次的观影量。「虽是一则小案例,但如果每部电影能找到特有的人群,把电影推动到当地居民那里,很明显是对电影产业的增量」,高群耀如是说道。
To G 业务也是移动电影院的用户增长渠道之一。今年春节期间,有「电影之都」著称的青岛举行了第二届电影惠民活动。移动电影院作为线上展映平台特设有青岛专区,活动期间为当地市民提供了 26 部展映电影,观影人数较之前提高了 50%。
若把增量效果量化,电影《四个春天》在移动电影院的观影数超过了实体影院同期票房的 3 倍;《大侦探洛桑》超越实体院线观影数的近 10 倍;《梦境之源》在实体院线排片 0.7%,仅售出 40 张票,而在移动电影院实现了 9.2 万人观看的成绩。
「我们发现不是没有观众,是没有排片,以及随时随地观影的方便性」,高群耀表示,移动电影院在当时两周之内就把观影人次提高了 50%,如果彼时搞一次电影节,展映电影一票难求的话,分区发行的机制会取得更好地效果。
除了分区分众发行之外,移动电影院正在让国产电影「走出去」成为可能。如果把国产电影向海外 6000 万华人展示,移动电影院开始与华为签署海外合作协议,落地西班牙和意大利,并推动南美、中东、北非、欧洲地区的合作。
不是个流量生意
2018 年的 5 月 9 日,移动电影院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过去一年,移动电影院 App 先后迭代了 17 次,才有了移动电影院 2.0 版本。
如果说移动电影院 1.0 它的发布解决了观影的移动化问题,那么移动电影院 2.0 则提供了观影社交化的体验。
高群耀介绍,移动电影院 V2.0 的技术特色是支持 VR 一体机的绑定,为影迷提供「移动巨幕」、「移动 3D」的观影体验,已经与大朋、创维、小宅、Pico 四家 VR 一体机厂商合作。

(用户在体验区使用VR设备在线观赏电影 | 移动电影院)
而观影社交化是电影的自带属性,电影不纯粹是一项娱乐,它有社交功能,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诉求、情感来选择各种各样的互动社交模式。
移动电影院 V2.0 社交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两人场(又称作约场),主打约亲友和约影迷两种场景。用户创建约场后,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来邀请另一个朋友入场观影,还可以通过广场和附近影迷的标签来发出邀请,来创造陌生人社交的观影互动和沟通机会。在观影期间,用户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与对方在线交流。

(用户需要先在「售票厅」购票,然后再根据场次和时间进入「放映厅」)
第二种是专场(又称「包场」),每场最多容纳百人。在移动电影院的广场频道,已有 60 位明星和 40 位影咖入驻,每个专业场会邀请一位「影咖」与观众同时观影,以语音和字幕的形式帮助影迷们加深对电影的理解。影咖可以是电影人、导演、艺人、影评人,专业场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影迷通过与「影咖」的交流,更好地理解整部电影。
第三种是首映礼,千人为上限。用户购买首映礼的票,即可在同一时间和主创团队和其他近千名的影迷参加线上首映礼。移动电影院首映礼为所有的电影发行商和制片商提供近乎零成本的平台,使得剧组可以直接与影迷进行千人互动。
移动电影院 CEO 高群耀认为,「移动电影院」满足了消费者观影过程中的个性化观影需求,即时间随意性、内容定制性、观影私密性、感受交互性和支付便捷性。
在观影视觉方面,2018 年第三季度,移动电影院推出了 HD(PAD)版本。移动电影院的 2K 观影技术是全球支持数字电影 (DCI) 行业 2K 标准分辨率 (2048*1080) 在移动端的首次应用。对于专属在线放映和缓存放映链路,其通过专有引擎加速 CDN,实现了缓存百秒完成的「超级速度」。
高群耀介绍说,移动电影院上线一年以来已经实现了「三百里程碑」,即百部新电影上线、百万注册人群和百名核心研发团队。在没有引入外部融资的前提下,截止目前,移动电影院的总观影人次已经超过 200 万,按照每部电影 25 元的票价计算,为中国电影带来至少 5000 万的票房收入。
在择片方面,移动电影院已组建几十人的内容评估团队,负责对电影质量的把关,防止所谓「烂片」的进入。「电影产业的 IT 化保证了透明度,移动电影院出来以后,不存在发行电影的人,拿着信封来回跑。上不上片、片子在电影院能放多久,最终还是要看市场选择」,高群耀直言。
针对盗版问题,移动电影院已实现了防盗链、防盗录、防盗播、防破解的「四重防护」。高群耀坦言,一百多人的产品和技术团队做出移动电影院这样一款 App 并不困难。其核心壁垒要归结到人脉资源:「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不需要证明『你是谁』,需要的是『你认识谁』,如果在这个圈子里没有一席话语权,很多非技术的事情没那么好谈下来的。」
在电影界,尤其是在好莱坞,高群耀的名气在外。他进入影产多年,先前曾任大连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并以 CEO 的身份执掌传奇影业。更早前,他先后任职于新闻集团和微软。2016 年,他被《好莱坞报道者》评选为「好莱坞最有权力的人」之一,来自中国的有且只有他一人。
图片来源:移动电影院
本文作者:包校千
责任编辑:卧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