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刚成立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去吗,创业互联网公司要不要去

我从土木工程转行进入互联网行业,创办了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源优平科技。我们是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现在已经运营了一年,对互联网和互联网公司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因为我在一家初创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所以我的经验可能更有根据。不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公司,在小的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初创的互联网公司,你会接触到更多,需要做的更多,但你的产品不一定成功。我们以我的互联网公司为例,谈谈一个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的一些情况。

人员结构

据我观察,互联网公司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年轻化,尤其是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很多公司的团队成员并不多,一般都是十几个人,但也有几个或者几十个人,但基本上人员配备都会涵盖前期的各种工作。我们团队很年轻,一共十几个人,基本都是90后,大部分刚毕业一两年。早期公司只有四五个人,分工基本是产品、设计、运营、开发,大家各就各位。随着业务的发展,人员已经扩大到现在的规模,但是人员基本上是在这四个模块的基础上增加的。所以对于一个互联网公司来说,人员结构基本上包括产品、设计、运营、开发四个方面,也包括产品经理、交互、UI、视觉、新媒体、前后端、移动端等人员,具体取决于公司的业务需求。基本上每个模块的人员职责都比较明确。

创始人风貌

创始人对公司和产品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产品就像创始人的孩子,影响产品的性格,主导产品的方向。另一方面,公司是一艘船,创始人需要管理团队中每个人的角色,保证每个人都朝一个方向行进。以我们公司为例,虽然创始人都是合伙人,但还是有一个核心创始人,他是一个产品的孵化器,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的产品会成长为什么样,在产品上有明显的创始人标记。比如产品的用户体验一定要好,设计一定要优雅极致,外部形象一定不能太LOW等等。这其实是基于他自己对产品的思考。所以在公司的工作中,他要求大家不要太随便,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他本人会以身作则,在工作中体现这一要求。所以他经常在我们半夜睡觉的时候在群里贴一些问题,想法,优秀的案例,不仅仅是一个方面,公司的每个模块,他都会去思考。其他共同创始人也是如此,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从自己负责的模块中做好产品和公司。在一个刚起步的互联网公司,遇到这样的创始人其实挺好的,至少保证产品不会太差。

团队文化

互联网公司的团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创始人决定的。创始人是认真的,所以团队文化氛围可能有点平淡,搞笑的话可能更活跃。上面说我们公司的创始人对产品很认真,所以工作也会影响到公司里每个人的行为。据我观察,他对球队的文化影响很大。很明显,团队成员每天都很无聊,不敢“玩”,和互联网公司也有些不一样,所以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一家假的互联网公司。

工作时间效率

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往往资源有限,岗位无限。一个人可能有多份工作,什么都做,但时间永远不会觉得够用。不知道其他互联网公司怎么样。我们公司一周工作六天。来之前被告知每天工作时间是朝九晚六,但事实是这半年几乎没有人在九点前正常下班,也就是每天加班,不仅是员工,创始人也是。一方面是工作量多,另一方面是工作效率问题。因为团队一般的工作经验都是两三年左右,处理工作效率不是很高,尤其是创始人团队的目标方向不明确的话,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说实话,每天都很容易把团队拖出工作岗位,尤其是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

薪资待遇

">一般初创型互联网公司都要找到投资才能日子好过一点,在资源有限情况下,为了节约资源,团队的福利待遇方面是好不到哪去的,并不像一些人说的,互联网是高薪行业。很多公司的工资水平都低于行业水平,主要还是巨头公司在拉动,而后面确实一条长尾,差距很大。所以每次看到行业平均薪资的时候,我心里就只能呵呵地笑了。之所以这么说当然是因为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公司去年融到了种子基金,但很少,产品没有还没有收入,都还是在花钱阶段,所以资源情况显而易见。就薪资来说,每个人都低于行业水平,除了开发。平时加班都没有补贴,节假日没有什么福利,年终没有13月也没有年终奖。所以对于一个人一线城市生活的我来说,生活也是不好过,有时在想,我是不是进了一家假的互联网公司。


总结


这几个月来的工作我才对互联网行业和互联网公司有了一点了解,并不像我刚进入互联网行业时听到的一些外部声音,以为互联网公司都生存发展的很好,很自由很高大上。其实很多互联网公司,尤其是创业型的小公司,它们的生存压力是很大的,不仅资源有限,而且有可能面临产品夭折的风险,我也才理解为什么前两年出现了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然后又相继地倒下消失了。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创业互联网公司,生存了一年多,最后还是失败散伙了,其中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就是我什么说到的几个方面,讲得很实在,我想那也是不少创业型互联网小团队所面临的问题吧。而这些问题不仅是创始人一个人的事,最后产品成了还好说,做不成的话,团队成员前期的大量付出就可能颗粒无收,所以说在这样的公司,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有回报后置的心理准备,做好不是成就失败的准备。


上面虽然这么说,其实自己心里也是没什么底的,说点鸡汤也是自我安慰一下,毕竟新的一年计划很多,却没有做失业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