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艺术创业论二手,艺术创业论

“投资年轻艺术品是新一代收藏家的唯一出路,也是最好的方向。”20年前,华玉舟就读于日本和歌大学艺术史理论系,师从战后日本最重要的批评家剑圣一郎。毕业后在上海开了飞轮海画廊。当时上海只出现了瑞士劳伦斯经营的香奈儿画廊,北京是琉璃厂的画店。中国人对“艺术”的概念还很模糊,不知道“画”还能卖钱。

2008年高姿《打虎》卖了120万,2013年宸妃《熊熊的野心》超过500万。随后,郝亮、陆、等艺术家的作品突破百万,不断扩大的梯队和新纪录反过来刺激了大众的眼球,让外界百思不得其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里,服务业不断完善和细分,中国画廊业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遍地开花。到目前为止,艺术家、画廊、拍卖和艺术博览会建立的完整体系可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媲美。随着媒体报道的不断介入,“艺术投资”的概念已经在广大中产阶级中生根发芽。

村上隆的成功是默契和合作

村上隆的成功是默契和合作

自2005年起,LV与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合作推出樱桃包,村上隆这个名字凭借时尚品牌的力量瞬间风靡全球。连同他的名字,还有日本的御宅族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推动者,村上隆几乎被日本艺术界视为民族英雄。2010年,村上隆的作品在法国凡尔赛展出。激烈的视觉冲突引发了全世界对当代艺术的讨论。特别是他的专著《艺术创业论》出版后,积极参与资本运营几乎成了村上隆的标签。华玉舟早在留日时就和村上隆是好朋友,他是第一个介绍村上隆来中国讲学的人。

也许是传统的定位艺术和艺术家的观念过于优越,或者是今天的艺术被大众化和退化。我们实际上在谈论另一件事。在改变这两种情况的过程中,很多艺术家并没有做好一定程度上放弃自我中心,融入社会生产大环境的准备。华玉舟说:“村上隆不是一个对商业非常敏感并积极介入商业的艺术家。对他来说,这个成功的案例只是一种合作。西方著名画廊高首先发现了,并把他的展览放在凡尔赛,震惊了当代艺术和封建堡垒。个人不行,高可以。我觉得这是一种默契和配合。”

年轻艺术家要想在商业上获得成功,走上国际舞台,就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关心和配合平台。相比之下,国内很多艺人并不准备以这种方式参与大生意的洪流。看看村上隆,今天这个名字包含了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达到的能量。

在未来,艺术的存在就像人们需要穿衣服

在未来,艺术的存在就像人们需要穿衣服

许多人都是

id="6541991384943957251">艺术品的“增值率”吸引入市,这与媒体宣传年有关,与行业本身有关,与文化潮流有关,唯独与艺术无关。中国艺术品的爱好者多以“增值”为目的,同时,这是绝大多数艺术推手吸引藏家入场的噱头。而抱持着这样的心态“入场”,必然对结果有一个期待,于是“今年涨多少”是很多收藏者和经纪人对话中的关键问题。如果不涨,也许收藏将会停滞在这个“错误的”收藏品上。当然,以价格的方式衡量商品价值是资本思维的根本逻辑,而对于艺术来说,寻求市场价格和作品价值的同步几乎是一条死路。


“用价格来推动艺术市场不是坏事,但是艺术是关于心灵消费。”经历艺术品市场20余年,华雨舟则在这个问题上有他独特的看法,“一千万的房子,三百万的家具,哪怕花五十万买艺术品,也可以得到心灵的陶冶,这是另一个层级的享受。”


如果说房地产在十年来一直增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稳赚不赔的投资产品,而很少有人将增值的期待放在家具的消费上。与之相对,艺术品作为一个独特的门类,往往被人寄以数倍的投资期待,这无疑是一种缺乏基本判断而被媒体报道洗脑后的价值观。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艺术家首先是为了满足自己心灵的表达而创作,而如果收藏者对创作者的表达感兴趣,两人就形成了精神层面的对话——这是所谓收藏的意义。


作为新一代藏家的必经之路和最好方向,80、90后艺术家对信息的反应比前辈们更敏感。但尽管效率很快,他们的经历还是十分有限。“毕竟人生这么短暂,”华雨舟说,“青年艺术家有与众不同的体验和表达,往往是在从不成熟到成熟,敏感变成习惯的过程中,谁能够转变的好,能把对世界的新鲜触感保持下去,就有可能是一个胜者。”


虽然在形式上变化多端,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轨迹仍然脱离不了数量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面对大文化消费的概念,华雨舟对未来艺术品收藏充满着期待:“未来,我们应该全方位地让人知道艺术的存在,它的存在就好比是人们需要穿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