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服务于中国广大创业者为己任,立志于做最好的创业网站。

标签云创业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就业指导讲座心得体会(就业创业指导课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16日,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深圳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承办、智联招聘协办的广东省深圳市,于10月16日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举行了第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秋季就业双选。(东方IC/地图)

(本文首次发表于2017年11月23日,《南方周末》)

现在高校普遍开设一门课叫“就业指导课”,我所在的系也不例外。早在上课前,我们就已经接到通知:“本课程为必修课,签到情况计入总分。”这似乎意味着学校已经对可能的逃课行为采取了预防措施。这就让人反思:就业指导关系到学生的前途,是什么让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就业指导课程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和学校斗智斗勇的游戏?

以我系为例,我们的就业指导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相关领导老师介绍就业情况和往年情况,详细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学校相关事务手续(如就业签约流程、户籍档案处理等)。);第二部分,系里邀请的相关校友以讲座的形式分享经验,全程授课时长不超过九个课时。

诚然,了解我们专业前几年的就业情况,有利于我们充分把握这个专业的社会需求和期望。而屏幕上显示的饼状图、条形图、excel表格和详细的程序,其实可以让学生自己下载自学,而不用老师口述。除此之外,我们想知道的是更具体的信息,比如工资等级分配、职业发展前景、雇主反馈等。而不是对“前几年就业形势相对乐观”的笼统而模糊的概括。

而且校友分享让我们有点失望。也许是由于讲师的个人风格,他们对“梦想”和“兴趣”的强调不无道理。但是对于一群即将进入就业市场和社会的毕业生来说,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已经来不及了。高年级学生分享专业经验,谈行业前景更有意义。

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涯的最后一站,大学教育学生,解决学生职业生涯中的问题是大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我认为有必要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就业指导课程要贯穿四年的本科生活,而不是到了高三就被冷落。早在大一甚至高考补考之前,学校就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被动向高中老师传授进度的模式,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初步形成职业目标。

就业指导课既然开设了,就应该有多种形式,包括讲座、小组讨论、参观、小组培训、研讨会、面试等。并应有相对成熟的科学评价体系来监控和提高教学成果。对于长期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来说,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势在必行。根据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在耗时耗力的实习和培训项目背景下,邀请各行各业的校友分享职业生涯,可能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方式。我所在的系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只有两位分享嘉宾,与本专业广泛的就业范围不匹配。甚至可以说,如果有的同学的专业兴趣和客人所在的行业关系不大,那么双方的沟通其实效率极低。在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应该开设越来越多种类的职业讲座,让更多的兄弟姐妹和行业领袖分享个人的职业经历,给予毕业生自主参加分享会的选择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含金量,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