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广西横县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智慧金融、推进八桂、城乡信贷、惠农惠农、惠农惠农”工作部署,以推进网上贷款“白名单”征集为契机,继续实施“一万农村信用先锋进一万村”工程,扎实推进“全村授信”工作,“小企业、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截至5月底,横县农村信用社共收集“白名单”10458份,信贷用户1637人,信贷价值1.3031亿元。上述指标在全区91所院校中排名第一。其中,新增客户1094户,授信额度8431万元,平均每户7.7万元。目前,横县农信社的“白名单”客户每天仍在使用100封左右,信件使用量在500万元左右。
不到两个月,横县农村信用社通过征集“白名单”,推广“全村信贷”帮助农村振兴,实现信贷1万多笔、1600多笔,带来贷款增量1亿多元,有效缓解了疫情造成的贷款增长乏力问题。
田街为农民服务。
党史学习强思想 为民办事暖人心
农民贷款覆盖率低一直是横县农村信用社的“难题”。大部分员工怕困难,认为农民没有抵押物,没有银行流水,贷款风险高;另外工作辛苦繁琐,效果不明显。为了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横县农村信用社党委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贯彻“学习党史、认识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50多名党员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再难,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红军长征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极大地鼓舞和鼓舞了员工,使他们克服了对困难的恐惧,恢复了对小额信贷工作的信心。
横县农村信用合作社组织党员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横县农村信用社党委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重点解决“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问题,充分发挥无纸化和网上网贷的优势。客户经理真正从过去繁琐重复的中后台工作中解放出来,到现场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现场信息收集和信用评级
“做农做小”守初心乡村振兴担使命
今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号文件,突出对农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设定涉农贷款、普惠涉农贷款、农民贷款等量化指标,加大对农村振兴的支持力度。今年4月中旬以来,横县农村信用社通过“白名单”发放的贷款中,99%以上属于涉农贷款、普惠涉农贷款、农户贷款类别,客户基本上都是新成立的农业经营实体和小农户。
横县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到外地宣传“白名单”。
信贷资源全部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横县农村信用社是如何实现的?主要做法可归纳如下。
团队高度一致,坚持“小农”。横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党委坚持一个目标,就是坚持培育小农户。在“白名单”征集工作动员会上,横县农村信用社强调,基层社主任要转变观念,坚持“做农业,做小”,变人不变心;对懒惰、不深入村庄、村落开展工作的员工,酌情按“停岗”、“候岗”处理。同时制定工作计划,实行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按月考核人和兑现;后台工作人员也会纳入考核,培养“干农活干小活”的意识,形成团队合作共赢的氛围。
建立定期通报机制,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每月召开工作推进会,汇报上月完成情况,充分交流工作经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定期发布工作简报,及时向所辖全体员工汇报工作进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以达到吸取经验、学习先进、改进工作的目的。每日微信晒单,通知各账户经理“白
名单”采集进度,同时,要求客户经理每日报送采集新客户数量,引导客户经理不断提高“首贷户”占比。加大宣传力度,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统一制定线上贷款“白名单”宣传单、操作流程指引动漫视频等宣传资料,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工作。线上渠道,在横县农信联社微信公众号加大对“白名单”采集工作的宣传力度,员工也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渠道,积极宣传采集“白名单”带来的金融便利性。线下渠道,客户经理重拾“跨包精神”,积极践行“万名农信先锋进万村”,走村串屯,进村入户,在发放宣传折页的同时,耐心向农户宣讲金融知识,将线上的速度与线下的温度结合起来,让“白名单”采集工作成为联结农村、联系农民感情的纽带。
聚力“三农”定位应对行业之大变局
横县有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竞争不可能永远不来,但是竞争能够倒逼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从之前贷款申请材料繁琐复杂,到现在“白名单”无纸化、线上化,从原来申请贷款到放款需要7~10天左右,到现在最快仅需2分钟左右,从原来等客上门,到现在重拾“挎包精神”,践行“万名农信先锋进万村”,农信社一直在不断改进自我,提高服务水平。历史经验表明,无论处于怎样的县域经济环境之中、怎样的金融市场竞争之中,只要坚持做小做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就能赢得大市场。(作者系广西横县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黄治强)